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著:罗伯特·S· 拉什

译:董旻杰 徐晓楚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美德两军的战后报告都将由默罗德、文瑙、许特根和勒特根森林构成的8千米宽、18千米长的林地,统称为许特根森林。

许特根森林沿着比利时—德国边界,从亚琛南部一直延伸到艾费尔高原的北部边缘,是当今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最大的林区。

埃施韦勒、迪伦、勒特根这些城镇,以及东南部的施万梅瑙尔大坝,都在许特根森林战场范围内。

许特根森林覆盖的这片地区从古罗马时代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罗马军队当年就在这里搭建过营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那个时代木石结构的房屋、堡垒、古城墙和坟墓的遗迹。

三十年战争时期(1618—1648年),随着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洛林和意大利等国军队的相继占领,森林里的这些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军队掠夺光了所有能用的东西。

1678年路易十四发动战争,法国占领了许特根森林所在的大部分地区。

整个18世纪,这里接连经历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1794年法奥战争,来自奥地利、法国、英国、荷兰、匈牙利和普鲁士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地穿过这片地区投入战场。

1815年,许特根森林地区成为普鲁士下莱茵兰的一部分。1919—1930年,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莱茵兰地区再次被协约国占领。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许特根森林中的德军暗堡遗迹

从1938年开始,德国将这片地区改造成了“齐格弗里德”防线的一部分,加强了防御设施。

1944年,当盟军逐渐向德国逼近时,纳粹将这片区域内靠近林地与军事设施的居民全部迁走。

与其他战斗一样,许特根森林里的战斗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极端恶劣。德国的这部分区域在11月中又冷又潮,阴沉沉的森林地貌宛如格林童话中的幻境,这样的森林简直就是步兵的噩梦。

这片林区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形成,森林中长满了大片高耸的针叶树木,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其间还有各个时期重新种植的林木,人类在这里几乎无法行走,视野也只有区区几米。

茂密的冷杉林覆盖了整个大地,一棵挨着一棵,整片森林看起来仿佛是绿色的海洋。即便是在正午,阳光也根本照不到森林深处,所以大白天也会出现令人毛骨悚然的薄暮现象。

一些没有护林人看管的地带长满了稠密的阔叶灌木丛,整片森林中难得见到空旷的区域。为了充分利用地形以加强防御能力,德军在森林中砍出一些窄道,为机枪手扫清射界,他们还砍伐树木做成鹿砦,限制敌军的进攻路线。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许特根森林中的一处德军机枪阵地,已被美军占领

得到机枪巢掩护的雷区和带刺铁丝网会阻碍即将到来的美军,德军还在为数不多的林间小径和防火道上布设了大量地雷。伪装,在这片森林中很是轻而易举。德军还在朝东的反斜面上构筑了一些防雨的避弹掩体,在里头既可以睡觉,又可以躲避炮击。

车辆根本无法在陡峭的山坡与河岸上行驶,只能通过一些纵横交错的林间小径和防火道。防火道将森林分割成多个片区,每个交叉路口都布置有标注着区域编号的混凝土路牌。

11月份,连日的降雨很快让道路变成了深及车轴的泥潭。本来可以让越野性能很强的吉普车和士兵顺利通过的道路,现在也因为这些烂泥变得寸步难行。

许特根森林的这种地貌,令进攻的美军步兵失去了两支重要的支援力量:装甲兵和炮兵。

稀少的道路、陡峭险峻的山坡和永恒不变的阴暗,使得美军装甲部队在步兵打通抵达开阔地带的通道前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而茂密的森林同样限制了炮兵的使用。

森林中的某些地方,侦察兵甚至连20多米外的目标都无法看清。茂密的森林大大增强了守方的炮火威力,对进攻方的炮兵却没什么帮助。

许多炮弹在大树顶端被引爆,弹片和碎木如雨点般泼向下面的士兵。这些弹片碎木对暴露的美军士兵来说相当致命,但是对身处有顶盖的掩体中的德国守军却难以造成威胁。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德军的 sIG 33型150毫米步兵炮正在倾泻炮弹

野外阴冷潮湿,无法晾干的衣物令大兵们的士气一落千丈。1944年的整个11月,许特根森林几乎每天都有降雨或是降雪,气温都在零度上下。

一到晚上,美军士兵就要睡在被冰冷的雨水淹没一半的散兵坑中。由于后方无法把毛毯和睡袋送上前线,多少个夜晚,士兵们只能裹着雨衣和其他任何能找到的东西颤抖着入睡。

夜间,双方暂时停火的时候,士兵席地而坐,颤抖着等待第二天的阳光给他们送来些许温暖。潮湿的环境与长期无法干燥的衣物,使许多士兵患上了低温症和战壕足。

德军方面,士兵在这样的森林中感到的是孤独,对那些待在一线散兵坑和暗堡里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为在这条蜿蜒的战线上看不到军官和士官的领导,只剩下他们孤军作战。

恶劣的天气不仅影响到士兵个人,部队作为整体也深受其害。就算不下雨,树上的露水也滴个不停。

这里的土壤黏粒含量比较高,吸收水分后会变得油滑,滑腻的泥土会黏住任何沾到它的东西。

仅仅几辆车开过之后,后续的车辆就会淤陷到轮轴深度。士兵在攀爬那些植被已经被其他部队踩踏过多次的斜坡时,总是才爬到一半就因泥土太滑腻又滑回山脚,只得从头再来。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吉普陷车了,M29“鼬鼠”两栖运输车正在拖拽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正在攀爬斜坡的美军机枪手

平地上行军,士兵跟着前面的人,艰难地走在满是泥泞的道路上,边走边不停地甩掉黏附在靴子上的烂泥。

密布天空的乌云,阴沉沉地笼罩在高耸的冷杉林顶端,这样的环境下炮兵根本无法进行准确定位,飞机也无法升空。因此,许特根森林的战斗只能完全依靠步兵部队。

由于地形的限制,支援步兵作战的常规手段都无法使用,因此许特根森林中的战斗与一战时期非常相似:进攻方端着步枪冲锋,防守方则躲在壕沟内,用机枪进行反击。

二战中,美军使用的是M1半自动步枪,德军使用的是MG42通用机枪。这两种武器的性能不同,两军的小部队战术也就存在着差异。

美军地面部队看重步兵单兵作战能力,依赖半自动步枪较高的射击精度;德军则靠增加轻机枪的数量来增强小股部队的火力。一方强调武器的灵活性,另一方强调武器的稳定性。

进攻中,美军士兵需要自由移动,能够迅速转移射击。美军的排没有配属重武器,步兵班的整体火力有所削弱,不过这也意味着德军火力找不到打击的重点。11名士兵组成的步兵班在冲锋过程中,既可以射击11个不同的目标,也可以集火攻击同一个目标。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坦克已经无路可走,步兵必须孤身前进

德军对MG42机枪的依赖部分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同时也是对现实困境做出的妥协:二战期间,随着兵力不断损失,德军需要防守的战线反而变得更长,因此对机枪的依赖也变得更加明显。

虽然德军也少量装备了半自动步枪,但他们更青睐将重武器作为步兵班的火力支柱。MG 42机枪射速极高,可以大幅提升每个班的整体射击速率。

虽然MG42在火力压制方面表现良好,但是却只能压制枪口所指向的方向,因此机枪组很容易受到其他方向的火力攻击。

这样一来德军步兵班就不得不安排4名配备普通栓动步枪的士兵去保护机枪手,导致进攻能力遭到削弱。

许特根森林枝繁叶茂,士兵很难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方位的一个办法是查看贴在十字路口边、将森林划分成几个区域的界线地图。地图都是黑白的,标注得比较详细,但很容易因烂泥和雨水等外因而损坏。

通常,每个排只能分到一张地图和几个指南针。然而,当携带这些装备的士兵负伤时,其他人通常想不起来要把这些东西从他们身上拿出来。因此,新的装备送上来之前,许多部队在推进过程中都没有地图和指南针。

崎岖不平的地势和茂密的林木使得连、排级无线电几乎完全无法使用。在许特根森林里使用的无线电台是变频型的,只在视界范围内有效。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上图)第82化学迫击炮营A连的一名一等兵正在获取炮击目标的坐标

无处不在的山岭、树木和其他地形障碍使这些无线电台失去了作用。为了躲避火炮的轰击,通信兵只能藏身于一些溪沟里,这时无线电信号也发不出去。

无线电台的电池经常会失效,而天线不是在穿越森林时被树木挂断,就是被敌人的弹片给炸断,另外听筒也时常损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部队在推进时非常依赖铺设好的电话线,但是在许特根森林的战斗中,这些电话线路根本用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切断。

被炮弹炸断、己方士兵不小心绊断、遭到敌军的故意破坏,这些都让负责保证线路畅通的通信兵疲于奔命。部队多次尝试人工传信,但是这些传令兵大多很快就牺牲了。

这就是许特根森林之战中的人为和自然环境背景。在美军看来,自己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的精兵,需要对付的都是一些缺乏组织、训练不足的二流部队,而进攻地域不过是一片方圆六七千米的森林,这样的任务简直是手到擒来。

可是,崎岖不平的地形、遮天蔽日的林木、恶劣的天气和猛烈的敌军炮火,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美军攻击部队的优势荡然无存。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投入到一场与美国内战时期的莽原之役相似的苦战当中。

本文节选自《血雾之森:炼狱般的许特根,美军不忍回顾的噩梦》

论凶险,西线可不止阿登,还有1944年11月的许特根森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战争事典的头像战争事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