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德国反苏小国联盟的盟友们开始不淡定了

著:厄尔·F.齐姆克

译:叶钦卿

1943年初,德国反苏小国联盟的盟友们开始不淡定了

进行于1942—1943年的冬季战役不仅打破了德国人自己从反苏小国联盟中获取军事利益的幻想,与此同时,那些小国的政府领导人也突然发现他们正面临着被德国战车拉进灾难深渊的巨大风险。因此,当意大利在1943年9月退出战争时,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同样开始蠢蠢欲动。只有当时处于非战争状态的保加利亚被突然爆棚的尚武精神所鼓舞,向东南战区派出了1个军助战。与此相反的是,斯洛伐克的傀儡政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决定,在未经斯洛伐克国防部长批准的情况下,德军不得擅自动用该国的2个师。

最令德国人头痛的是芬兰人。解决芬兰的问题不能像对待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那样,因为不能诉诸武力。而且从另一方面讲,尽管芬兰人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都只是进行被动防御,可也不能因此简单地将其视为累赘而踢出队伍:芬兰军队牵制住了大约18万苏军部队;此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能保障第20山地集团军南翼的安全,还通过保护波罗的海诸港口为后者(该集团军)提供了一条安全的补给线路。一旦芬兰退出这场战争,第20山地集团军就会面临极其严重——即使还谈不上致命——的打击,而且将对德国在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总体形势造成巨大破坏。幸运的是,德国人手中还剩(也仅剩)一张强有力的王牌——芬兰人长期存在的“恐苏症”。

在1943年春季和初夏,为了夯实自己“欧洲堡垒”计划的北部根基,希特勒尝试性地实施了一些行动。根据其命令,北方集团军群起草了一份夺占列宁格勒的计划,以便在德国和芬兰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陆上联系途径,并保证芬兰最为脆弱的卡累利阿地峡的安全。挪威集团军在当时也拟定了一份挪威防御计划(企图占领瑞典)。3月至7月中旬,在希特勒不断推动下,陆军总司令部把相当于3个步兵师的兵力转移到挪威,并对第25装甲师进行了改造,准备将这个预定承担进攻瑞典主要打击任务的师升级为一支“强大”——按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标准——的装甲部队。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该师最终只勉强达到了东线的标准(而不满足当地的作战要求)。

假设“堡垒”行动获得成功,希特勒此时很可能就会开始强化对北欧的控制。然而这次行动最终还是失利了,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如冲击波一般迅速而猛烈地扩散到了北欧:雄心勃勃的挪威防御计划被迫取消,大批预备队(从半岛)被召回欧洲大陆;战争初期不得不对德国表示善意中立的瑞典废除了允许其使用本国铁路、向挪威运送绝大多数所需物资和装备的运输协议。

7月,芬兰收到一份“非正式的”口头提议——建议苏芬两国通过苏联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的渠道展开关于和平问题的磋商。8月,芬兰议会的3名议员向总统吕蒂递交了一份有33名重要人士签名的请愿书,呼吁他采取措施恢复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并使芬兰退出战争。请愿书的内容被刊登到一家瑞典报纸上后,芬兰新闻界和民间进行了一场大范围讨论,与苏联单独媾和获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在8月那种混乱的氛围中,北方集团军群开始了“黑豹”防线的构筑工作。该防线位于列宁格勒西南部,沿纳尔瓦河(Narva River)—佩普西湖(LakePeipus,俄语音译为楚德湖,下文均称为楚德湖)一线设置,长125英里。到月底,局势迅速恶化。在北方集团军群认为他们将被迫退回“黑豹”防线、挤出兵力以支援南方的作战行动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发文征询了第20山地集团军的意见;该集团军回复说,北方集团军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后撤。第20山地集团军的备忘录指出,芬兰人此时已经产生了被出卖的感觉——德军一再向他们承诺会占领列宁格勒,但从未真正做到过,甚至在芬兰人看来有可能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北方集团军群后撤到“黑豹”阵地,芬兰的马谢利斯卡亚战役集群和奥洛涅茨战役集群便会成为插入苏联领土的孤立矛头,因此必须同步撤回。可问题在于,此时谁都没有把握在后方建立起一道可靠防线。据该集团军预测,这(指北方集团军群向“黑豹”防线撤退)极有可能导致一个亲苏政府的出现。此时苏联要是向芬兰提出可接受的和平条件,后者就会退出战争,而第20山地集团军将被迫撤离该国——在冬季的芬兰北部和挪威的道路上实施这一行动是极其危险的。一周后,芬兰政府通过德国驻赫尔辛基大使和芬兰驻柏林大使同时发出警告说,从列宁格勒南部和西部的撤军将对芬兰造成最严重的影响。

9月28日,希特勒在第50号元首训令中告诉第20山地集团军(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他说,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是“绝对稳定”的,而且该部与中央集团军群接合部(涅韦尔)的危险地区也正在得到加强。不过为了更保险,北方集团军群正在纳尔瓦河—楚德湖一线构筑工事。如果北方集团军群被迫撤回“黑豹”防线、导致芬兰退出战争,那么第20山地集团军的任务便是向后摆动右翼,将那里的2个军部署到伊瓦洛(Ivalo)以南一条横越芬兰北部国土的防线上,并在必要时保卫佩琴加(Pechenga)镍矿区。到那时,该集团军会得到挪威集团军2个师的增援。而现在,该部(第20山地集团军)应立即秘密进行物资的储备工作。

在10月第二个星期、苏军突破涅韦尔之后,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要求获得许可,让他在第20山地集团军后方建立一条防线,为德军可能的后撤做好准备。在这一代表着信心减少的明显信号出现后,德国驻芬兰陆军司令部的代表立即要求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尽快派遣一个最高级别的代表前往芬兰。10月14日,约德尔飞往赫尔辛基,与曼纳海姆和芬兰国防部长进行了长达两天的会谈。会谈中,约德尔向两人描述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眼中的战争前景——意大利的投降并不重要,他解释道,因为意大利从来就不是轴心国联盟中的强力成员。至于盟军有可能对法国的进攻,德国将持欢迎态度,并抓住这个机会彻底击败大不列颠和美利坚,粉碎两者开辟第二战场的意图,从而为东线释放出大量军队。同时,他承认德军在列宁格勒的防线确实不太稳固,高层也认真考虑过将北翼撤回的问题;但是,出于对芬兰的重视,德国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约德尔让参与会谈的芬兰人知道德国已经看到了芬兰为摆脱战争而做出的努力,并表明了这样的态度:任何国家都无权为自己的利益而要求另一个国家承担被毁灭的风险;不过他同时明确指出,斯大林控制下的芬兰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为增强约德尔这次表态的说服力,希特勒还给芬兰总统写了一封信,隐晦但有针对性地提醒后者,芬兰不管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严重依赖于德国;此外,他还要求吕蒂解决芬兰内部政策缺乏条理和本国媒体对德抱有敌意的问题。

一周后,芬兰国防部长在会见第20山地集团军指挥官爱德华·迪特尔大将时承诺,芬兰与德国有着“最真实的手足情谊”,并宣称报纸上关于独立媾和的言论是毫无根据的;他说,约德尔开诚布公地解释了双方存在的所有问题。月底,吕蒂写了一封信回应希特勒,信中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承诺,但语气十分积极。

在年终岁尾到来之际,德国和芬兰之间似乎恢复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希特勒因此下令暂缓第50号元首训令的执行。然而德芬两国间的这种平衡是十分脆弱的:10月底,曼纳海姆再次提出在德军后方构筑防线的要求;11月,芬兰重新恢复了与苏联的联系。11月20日,屈希勒尔建议将第16集团军撤回“黑豹”防线,并用释放出的各师解决涅韦尔的问题;不过希特勒当时认为“黑豹”防线的建设还未达到足以使用的程度,因此否决了这个提议。但在1个月后,当德国独裁者迫切需要给南方集团军群提供支援时,屈希勒尔又重新提起了这一想法。到年底,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起草了一封准备送给曼纳海姆的信件,向他通报北方集团军群必须后撤一事。不过凯特尔扣留了这封信,原因是希特勒还在认真权衡(是否做出)相关决定。

本文摘自《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战争事典的头像战争事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