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碰撞:“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军的第一波猛攻

著:戴维·M. 格兰茨,乔纳森·M. 豪斯

译:赵玮 赵国星

敌航空兵掌握着绝对制空权,在整个白天,明斯克遭到了数次轰炸,每个波次都有8~50架敌机。城里到处都是大火和被摧毁的建筑,方面军司令部和方面军空军大楼也被那些直接命中的炸弹严重破坏。

  • 西方面军司令部,“5号作战报告”,1941年6月24日

巨人的碰撞:“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军的第一波猛攻

(上图)德军士兵冲向集结于德国边境的160个苏军师。希特勒告诉他们,欧洲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混乱

1941年6月22日清晨3:00刚过,30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德国空军轰炸机机组从高空飞越苏联边境线。这些轰炸机每3架1组,在3:15准时轰炸了苏军的10个主要空军基地;此时,一阵简短的炮击也发出了开始地面进攻的信号。当太阳刚升起时,德国空军又出动了500架轰炸机、270架俯冲轰炸机和480架战斗机,袭击苏军位于前沿的66个机场。在战争的第一个早晨红空军就损失了超过1200架飞机。接下来几天里,尽管幸存的苏联空军飞行员奋起抵抗,可德国空军还是牢牢掌握着绝对制空权,苏军所有部队和他们在铁路上的行动都得到了毫不留情的“关照”。

德军最初的地面攻势在大多数地方只遭到了微弱抵抗。有些边防站在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部队集结之前便被踏平,而其他地方的边防军和当地筑垒地域部队往往会战至最后一颗子弹,这使攻击一方的推进被延迟了几个小时,与此同时红军也在加快进入防御阵地。在被德军4个装甲集群迂回绕过的苏军防御坚固的要塞中,只有位于西布格河东岸的布列斯特要塞与利沃夫西南的佩列梅什利要塞(守军)顽强抵抗到了月底。

除内务人民委员部使用的高频无线电通信网以外,苏联的远距离通信就只能依靠通信人民委员部(即1932年之前的邮电人民委员部)的民用电话和电报网。只是这些通信网络在面对德军的进攻和铺天盖地的报告时便早已陷入了瘫痪。

一支军队和一群乌合之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组织和指挥体系,只是红军的这两大体系很快都失去了作用。甚至在第一波空袭前,身着敌方制服的勃兰登堡特别行动部队(Brandenburger,隶属于外国与谍报局第二谍报处)便已经通过伞降或渗透的方式潜入苏军后方;他们的任务是切断电话线、占领关键桥梁并到处制造恐慌和混乱。在德军发起主攻的普里皮亚季沼泽北部,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2和第3装甲集群沿着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两翼向东快速推进。

巨人的碰撞:“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军的第一波猛攻

(上图)一群飞行中的He-111中型轰炸机

突出部南面,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科罗布科夫中将(A. A. Korobkov)的第4集团军司令部和上下级均失去联系;在该集团军北面翼侧,西方面军的另两个集团军——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卢别夫中将(K. D. Golubev)的第10集团军和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中将(V. I. Kuznetsov)的第3集团军倒是与西方面军司令保持着微弱的无线电联系,但他们作为指挥机关却几乎无法履行职责。战争头一天里,西方面军作战处长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博尔金(I.V. Boldin)中将坐飞机穿过一大群敌机,来到了比亚韦斯托克(Bialystok)城外的第10集团军司令部。该司令部的两个帐篷设在一条机场跑道旁边的小树林里。尽管有线电话网遭到破坏,无线电也一直受干扰,简直一团乱麻,集团军司令戈卢别夫还是尝试向德军发动反击。6月23日,他按照战前计划命令手头可用的少量部队徒劳地向格罗德诺(Grodno)发起了一次反击。然而几天后第10集团军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那些人更是四散奔逃,试图突破德军的包围圈。

除兵力不足和德军推进太快之外,苏军作为防守方面面对的最大困难便是缺乏关于前线形势的详细情报。事实比莫斯科想象的还要糟糕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不断命令已经不复存在的部队发动反突击。6月22日晚,斯大林和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签署了向德军发起反攻的第3号训令,接下来几天里,他们固执地要求前线各方面军执行该训令。在多数情况下,下属司令们即使了解实际情况也会向下传达这一命令,原因仅仅是他们害怕抗命(所导致)的下场。几天后,惨败早已是显而易见的了。但即使到这时,莫斯科的总参谋部还是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前线情报。很多参谋军官被派到前沿巡视,并在每天晚上进行汇报。不过这些参谋人员很多时候都只是打电话给各村庄和集体农庄的共产党领导人来确定德军情况(而非亲自去现场观察了解)。

第一波打击

在普里皮亚季沼泽北面,尽管德军遭到了苏军散乱却顽强的抵抗,但他们初期攻势的进展仍很顺利。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8和第16集团军以第4装甲集群为先导,很快穿过立陶宛,杀入了拉脱维亚。6月24日,苏军坦克兵少将叶格尔·尼古拉耶维奇·索良金指挥机械化第3军坦克第2师的51辆KV-1和KV-2重型坦克在杜比萨河(Dubysa)附近的拉塞尼艾(Raseinai)截击第6装甲师。虽然苏军坦克的汽油已消耗殆尽,只能在河西岸充当固定火力点,不过第6装甲师还是被挡住了两天。德军直到用88毫米炮和炸药包摧毁这些铁甲怪兽后,才发现它们连瞄准器都没有校准,因此无法射击——苏军坦克兵得到的命令仅仅是撞击德国坦克。

与此同时,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司令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诺维科夫少将奉命攻击盘踞在芬兰机场、袭扰北方苏军的德军第5航空队。6月25日,诺维科夫出动263架轰炸机和224架歼击机,德军顿时惊慌失措。然而由于情报不准确,此次空中反击成果甚微。很多(对苏方而言)原本唾手可得的胜利转瞬即逝。在之后几天内,第4装甲集群的第41摩托化军就绕过了机械化第3和第12军的各坦克师。后者的反击与其说是被敌人击败,还不如说是由于缺乏协同、油料和弹药才导致(失败)的。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星期里,苏军几乎所有机械化军都损失了90%的坦克。

第4装甲集群的另一前锋——由步兵将军埃里希·冯·曼施泰因指挥的第56摩托化军也遭到了一些无组织抵抗,随后在道加瓦皮尔斯(Daugavpils,即陶格夫匹尔斯)夺取了西德维纳河上几座完好的桥梁。尽管苏军轰炸机飞行员奋不顾身地发动空袭,这些桥梁还是保持着可用状态,不过德军在此停滞了6天(6月26日—7月2日),以等待落后的步兵。注意这是后来即将发生的问题的先兆,因为北方集团军群过于注重快速推进,在其所属第16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群左翼第9集团军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缺口。

在中央集团军群作战地段,第3装甲集群沿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薄弱的结合部向东推进,绕过苏军西方面军第3集团军,于6月23日夜抵达维尔纽斯。西方面军司令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帕夫洛夫大将(D. G. Pavlov)十分惊慌,但在6月24日试图组织一次反击,由其作战处长博尔金中将实施。博尔金接手了机械化第6、第11军和骑兵第6军的指挥权,然后命令部队向北面的格罗德诺发起进攻,以阻止德军包围暴露在比亚韦斯托克的友军。可由于缺乏有效的通信联络、空中掩护、后勤支援和足够的新型坦克,这次反击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失败。苏军指挥员遇到了德军面对机械化攻击时的标准反应——先头部队很快后撤,引诱敌坦克陷入反坦克炮的火力网中(这些火炮总是紧随先头部队之后)。截至6月25日,骑兵第6军伤亡过半,其中大部分是由空袭造成;机械化第6军的坦克第4师已把弹药打光。博尔金的部队几乎被全部围歼,最终突围到斯洛尼姆(Slonim)的只有3辆坦克、12辆装甲人员输送车和40辆卡车。

博尔金发起的牵制行动使很多部队得以从比亚韦斯托克地区逃向东面的明斯克,但这种轻松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第3装甲集群在西方面军北翼向明斯克推进、第2装甲集群在南翼平行前进,帕夫洛夫只能选择后撤。6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他试图将全军撤过夏拉河(Shchara)到斯洛尼姆(Slonim),与敌人脱离接触。但不是所有部队都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而且(所有部队中)大多无法与敌方脱离接触。帕夫洛夫的方面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燃料和汽车,所以部队只能在德军不断的空中打击下徒步撤退。在这一过程中,德军先头部队伏击了费奥多尔·尼基季奇·列梅佐夫中将(F. N. Remezov)的第13集团军司令部,当时该部正在前出,以作为方面军的第二梯队。德军因此缴获了很多保密文件。由于夏拉河上多座桥梁被炸毁,第10集团军只有少量的部队得以通过(河流)。

巨人的碰撞:“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军的第一波猛攻

(上图)1941年6月的乌克兰,一名德军步兵走近一具苏军坦克手的尸体,旁边是燃烧着的BT-7快速坦克。这辆苏军坦克的炮塔可能挨了一发37毫米的炮弹,油箱被点燃了。

6月26日,惊慌失措的帕夫洛夫向莫斯科报告说:“(第3装甲集群的)多达1000辆坦克正从西北方向包抄明斯克……无法阻挡他们。”机械化第20军和空降兵第4军部分部队在斯卢茨克(Slutsk)附近阻击德军的最后努力也失败了。到6月底,第2和第3装甲集群于明斯克以西将铁钳合上,把红军第10、第3、第13集团军主力都困在了这个巨大的包围圈中。西方面军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支有组织的力量。考虑到斯大林政权的偏执特点,不久后帕夫洛夫被处决也丝毫不令人吃惊。他的继任者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中将(A. I. Eremenko)根本没时间在明斯克以东的别列津纳河组织防御,因为德国人的装甲矛头已于7月初渡过了此处,此时正向第聂伯河推进。

尽管在这首次(对包围者而言)出色的合围战中,德军杀死或困住了超过417000名苏军士兵,但此次胜利还是有些瑕疵。包围方发现自己很难集中起足够兵力来封锁合围圈,因此被围方有大量部队在抛弃重装备后得以逃脱。希特勒担心装甲集群推进过快,所以命令他们停下,等待步兵赶上来肃清包围圈;当然,也正是这种裹足不前的做法给了红军调整部署的时间。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Franz Halder)只能寄希望于第2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会主动继续进攻。就如在1940年时的法国那样,古德里安请求为再次推进做一些侦察准备;哈尔德同样注意到苏军往往会死战到底,而且本国情报机关低估了敌军部队的数量。这对他们的将来可不是个好兆头。

本文摘自《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

巨人的碰撞:“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军的第一波猛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战争事典的头像战争事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