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对堡垒行动心知肚明,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势在必行的进攻

著:戴维·M. 格兰茨 乔纳森·M. 豪斯

译:孙渤 赵国星 张峻鸣

苏联人对堡垒行动心知肚明,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势在必行的进攻

(上图)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红军的主力坦克是1943年型的T-34。由于苏联的策略是减少现代化改进,换取最大化的产量

1943年3月16日,苏联元帅格奥尔基·K. 朱可夫在西北方面军司令部里接到斯大林打来的电话,当时他正在这里协调一场力求解除列宁格勒围困的重大战役。1 斯大林告诉自己的副最高统帅:“你应该到哈尔科夫一带去。”顿涅茨盆地那边,冯·曼施泰因的精彩进攻即将达到高潮。不过,等他两天后匆匆赶到沃罗涅日方面军时,党卫队装甲军已经攻占哈尔科夫,他能做的只是调整当地守军的行动细节,帮助他们阻止德国人进一步北进。

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整场战争期间朱可夫多次应急任务中的一次。苏联有许多位这样的大本营代表,这些“救火队员”的任务就是临危受命,铁腕决策,力挽狂澜,而朱可夫则是其中名望最高、战绩最优秀的一位。无论面对斯大林还是自己的下属,朱可夫的风格都是坦言直陈,不留情面,并坚持继续作战,哪怕敌我双方均已精疲力竭。朱可夫深知,胜利往往属于投入最后一个营的那一方,不过贯彻这个经验需要惊人地冷酷无情。在斯大林看来,朱可夫的冷酷无情可以容忍,他的失误也常常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他指挥的战役伤亡很大,可他是一名公认的“斗士”。

1943年春,朱可夫又来到库尔斯克,回到去年冬天的“火星”进攻战役中他尝到最大败绩的大致区域。斯大林从未对这场惨败提出过任何批评,不过这两人都心知肚明,“火星”行动付出50万人伤亡的代价,也间接导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尽管在“火星”行动中战败,朱可夫和斯大林还是时刻关注着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只要这个集团军群仍然盘踞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方向上,莫斯科就绝非高枕无忧,他们也无法把德国陆军彻底赶出自己的祖国。1941—1942年冬季的莫斯科反攻和翌年冬季的“火星”行动期间,朱可夫都未能全歼中央集团军群。他的这块心病将会一直保留到1944 年夏季,中央集团军群全军覆没之后才能解除。可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这种目光短浅的关注,却导致朱可夫和他的战友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突出部的北线,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威胁。

简单来讲,苏联人对德国“堡垒”行动的计划同样心知肚明,大本营的核心问题只是如何应对这场几乎势在必行的进攻行动。自从4月初德国开始制订这个计划以来,苏联的规划人员就一直在讨论自己未来的战略,至少在一开始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斯大林和某些斗志比较旺盛的方面军司令员(如瓦图京)认为,应该在夏初抢在德国人行动起来之前,重新发动进攻并重拾1943年3月失去的进攻锐气。然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许多总参谋部的参谋人员汲取此前的战争经验,认为应该谨慎行事,并建议红军应该保持防御姿态,直到耗尽德国的进攻力量。他们认为,一旦德国的进攻停顿下来,苏联就可以发动自己的决定性战略进攻。

1943年4月2日,总参谋长A. M. 华西列夫斯基向所有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司令员发出一道训令,可以反映这场争论。一方面,训令要求各位司令员“利用春季泥泞季节组织建立更好的防御阵地,特别是防坦克地域,以巩固防御, 在主要方向建立预备队,并加强军队的作战训练”;另一方面,训令又要求他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组织和实施进攻战斗和战役的问题上,特别要解决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问题。”

苏联人对堡垒行动心知肚明,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势在必行的进攻

(上图)虽然提到库尔斯克会战,通常会令人联想起“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三号(照片背景处)和四号坦克(照片前景处)才是构成1943年德国坦克大军的主力。

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下令要求各方面军司令部和各级情报机关加强情报搜集工作。他担心春季泥泞和大规模作战行动的中断已经“减少了军队情报部门收到的情报数量”,“掩盖了敌人的变更部署”。他补充说:“我要求你们现在对所有类型的侦察给予最密切的关注,必须展开捕俘行动,这样才能不间断地观察到敌军集团当中的所有变动,并且及时判明敌人集中兵力的方向,尤其是其坦克兵。”

这道训令拉开一次关键性大规模情报搜集活动的序幕。这次活动一直持续到德国发动进攻的那一天,并全方位地动用了苏联的全部情报收集手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空中侦察还是地面侦察,还是中央游击运动司令部指挥的位于德国战线后方的庞大情报网络。所有情报收集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查明德国军队在战术、战役和战略水平的集中,战役和战略预备队在集团军群之间的调动和从战略后方(德国本土、法国等地)的向前开进。不过,在关注德国可能在库尔斯克地区采取行动的同时,大本营也全面研究了德国人在整个苏德战场上的活动和意图,从而避免重蹈前两年的覆辙。在多次成为突然因素的受害者之后,1943年的大本营强烈地认识到,自己能从突然因素中得到很多教诲。

不久之后,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按照惯例,向大本营主要成员征询他们对战略态势的估计。4月10日,第一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A. I.安东诺夫中将在他签发给各方面军司令员的训令中提道:“我要求你们在1943年4月12日前汇报对当面敌人及其可能作战方向的估计。”朱可夫已于4月8日提前做出回复,他预计德国人将首先进攻库尔斯克,然后试图合围突出部南线的苏联兵力,最终攻向莫斯科(全文见附录F)。朱可夫建议谨慎行事,他的结论是:“我认为,我军在不久的将来抢先发动进攻并不明智。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防御耗尽敌人的力量,摧毁他们的坦克,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进攻,效果就会更好,我们也会彻底粉碎敌人的主要集团。”朱可夫着重指出,德国发动进攻的最重要迹象是其装甲兵的运动和集中。

苏联人对堡垒行动心知肚明,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势在必行的进攻

(上图)照片中的苏联步兵装备着广泛使用的波波沙(PPSh)冲锋枪,他们正穿过一座已化为废墟的城镇。到1943年夏季,红军已比其他国家的陆军更重视使用冲锋枪。波波沙的优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制造成本和弹药价格低廉

4月12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在莫斯科会晤,并同斯大林据理力争。这三位将领拿出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说服斯大林有必要在夏季战略进攻的初期设置一个防御阶段。时任总参谋部作战局第一副局长的S. M. 什捷缅科少将后来描述这次会议时,写道:“最终决定将我们的主力集中在库尔斯克地区,先在这里以一场防御战役消耗敌军,然后转入反攻并完全粉碎敌军。为防万一,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在整个战略战线上建立牢固的纵深防御,尤其要在库尔斯克地区建立强有力的防御。”

因此,4月中旬以后,位于库尔斯克地区的红军指挥机关和军队,就开始根据大本营的指示抓紧防御准备,迎击将要到来的进攻。这些准备工作表明,苏联人是蓄意在发动全面战略反攻之前,先实施预有准备的防御。在这一阶段中,沃罗涅日方面军、中央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显然是初期防御工作的重点。大本营在制订正式战役计划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展开战略预备队以防不测。

本文节选自《库尔斯克会战》

苏联人对堡垒行动心知肚明,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势在必行的进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战争事典的头像战争事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