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射影是种病 千古冤情难洗刷

含沙射影是种病 千古冤情难洗刷

 

竹书纪年

 

    含沙射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人对一种生物或者说疾病的认识。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惠王二年,王子颓乱,王出居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为蜮射人。”晋代的著作《搜神记》则明确记载:“其名日蜮,一日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这里说的都是含沙射影的事。有一种叫做蜮的动物,常藏在水中,当有人经过的时候,用嘴巴含取沙子射向人在水中的影像,凡是影子被蜮射中的人,都会发病,严重者甚至死亡。这种躲在暗处伤人的做法后来被当做成语,用来说明卑鄙小人的作为。

    蜮的由来除了《竹书纪年》的描述外,《感应经》中则说,蜮是一种狐狸,生于南方。南方天热,男女经常混杂在同一条河里洗澡,淫气浓重,于是生出蜮这种动物。两种说法都非常传奇,尤其是后一种说法,让人感觉蜮或多或少与性有关。

    传说中的蜮长得什么样子?古籍的记载并不一致,《说文解字》:“短狐也。似鼈,三足,以气射害人。”则蜮是一种三足鳖,也有书籍将其描述为长有翅膀的甲虫。

    蜮由淫气所生,又有个叫做“短狐”的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起狐狸精迷惑人的事情来,事实上古代中医真的就有叫做“狐惑”的疾病,狐惑又做“狐蜮”,“惑”与“蜮”古通。狐惑让人自然联想到是受到了迷惑而生的疾病,这种迷惑当然主要是来源于性诱惑。据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描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这样的记载明确了狐惑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口腔、眼部、阴部所发生的溃疡性病变。

    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白塞(Behcet)首先报告了一种以口、眼、外阴病变为特点的疾病。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这就是白塞病。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白塞氏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由于其发病的部位分别出现在口、眼、外阴等部位,常常会被人当做不同的疾病来对待,直到有了白塞的发现,才让人们真正将三者联系起来,看做是一个综合症。然而,再看看张仲景的描述,其实在白塞之前一千多年,张仲景就非常明确地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并且称此病为狐惑。这应该被看做是古代中国人对医学的一个巨大贡献。

    古代的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疾病,因为阴部发生的溃疡类似性病,所以古人将之与狐、蜮这样与性相关的动物联系起来,又由于找不到患者发病前有生活不检点的证据,于是就想象出含沙射影的发病机理,应该说在古代人类的认知水平下,这样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此曲径通幽无意中便产生了一个含沙射影的成语。

    其实这样的猜想今天看来对于那些无辜的小虫多少有点含沙射影的意味,那种叫蜮的小虫,不管它到底是什么,确实是被冤枉了几千年了,因为据《周礼·秋官·壶涿氏》记载:壶涿氏的主要工作就是“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这里的水虫,郑玄和贾公彦的注解中都明确地指出就是蜮。

    这些倒霉的蜮因为有一种含沙射影的习性,虽然没有能伤到别人,但恰恰自己被这种含沙射影的说法害了,蒙受了污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