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朝鲜爆发新冠疫情以后,人们都在关注这个国家的抗疫进展,都对他们的防疫能力有诸多的担忧,这是因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朝鲜还是比较“穷”的。其实,朝鲜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过去还是有过快速发展的辉煌,还曾被许多西方国家冠以“远东发展的一个奇迹”的美名。
朝鲜的迅猛发展是在朝鲜战争以后。虽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长达三年的争夺与狂轰滥炸给朝鲜本土的经济、社会都带来重创,但是在朝鲜半岛上,在朝鲜战争之前的日占时期“南农北工”的格局就已经规划好,这也就意味着,工业都集中在朝鲜半岛北边,也为朝鲜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战争给朝鲜本土经济、社会带来重创。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朝鲜战争宣布停战。之后,朝鲜成为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最前沿。美国和苏联都希望可以统一朝鲜,建立属于跟自己国家一样的制度,从而使自己的阵营更加强大。于是在1954年4月,在苏、美、英、法四国的倡议下,日内瓦会议召开,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解决朝鲜问题”。在会上,苏联表示,全力支持由朝鲜外长提出的朝鲜半岛统一。
之后,苏联按照自己的承诺开始了对朝鲜的大力度援助,一方面重点援建了朝鲜的基础工业,如能源、制铁、化学工业,但并非机器制造业,主要机器还是由苏联供应。另一方面,赫鲁晓夫也是大手一挥,把朝鲜欠苏联的债务或取消或推迟,还许诺,两年内向北朝鲜提供10亿卢布的援助资金,并派出了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重建工作的计划和指导。除了这些,还有,为了让朝鲜工业体系运转,苏联还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供应,最主要的就是石油和化肥合成原料,其中的石油均以低价出售给朝鲜。
当然,苏联还把朝鲜拉进了由自己主导的“经互会”。朝鲜也因为加入了这个“经互会”,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就这样,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1954年,朝鲜执行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57年起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两个计划为朝鲜打造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朝鲜的经济发展也实现了高歌猛进。有统计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十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5%。朝鲜也建立起了一批规模巨大的国有企业,如水丰水力发电厂,总装机达到63万千瓦,还有兴南肥料厂、成金炼钢厂、南浦港以及平壤纺织厂等等。同时,朝鲜的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60年,东德媒体曾赞扬朝鲜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在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上,60年代的朝鲜已经可以和被认为创造二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比肩。
另外还有一点,朝鲜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当时还获得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中国在当时的国情下,在1954-1956年间,向朝鲜援助了大量工业设备,还提供了大豆、橡胶、棉纱等农作物,还捐助了粮食,总量高达28万吨。1958-1961年,中国又开始了中朝贸易往来,主要目的也是提供援助,援助总量多达8000万到1亿人民币。
然而,朝鲜的重建虽好,苏联的援助力度虽大,但苏联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只希望让朝鲜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非帮助朝鲜打造一个新的工业体系。
1960年,朝鲜成为东亚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朝鲜政府为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全面保障,人民幸福感大大提升。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曾骄傲地宣布:朝鲜已经提前进入了社会主义,实现了全面“小康”生活的目标。而对面的韩国,朴正熙上台时国内连个像样的电厂都没有,很多时候朝鲜一拉闸,半个韩国就得停电,人民生活是非常苦的。
1968年平壤地铁开建,1973年正式通车,两年后又开通了2号线。此时平壤的地铁最深处达到地下200米,为世界之最。此时朝鲜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农村基本都机械化、100%农村通电,也实现了城镇化。1976年朝鲜工业水平达到年发电330亿度、煤炭5000万吨、钢400万吨、机床3万台、拖拉机3万台、化肥300万吨、水泥800万吨、纺织品6亿米。
但这种大力援助下的幸福并没有持续,由于苏联的强硬态势下,朝鲜与苏联开始逐渐远离。从1962年开始,苏联便有意地暂停对朝鲜的援助。1970年—1978年间,苏联停止了向朝鲜进行赊购,只在几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1968年平壤地铁开建,1973年正式通车。
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朝鲜也自此无法获得廉价的机械、石油等物资。失去了石油的补给,朝鲜工业一下子陷入停滞;没有了机械和化肥,朝鲜的粮食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从最高时期的1000万吨直接降到了250万吨。而当时朝鲜的人口是2500万,维持这一人口最基本的生存底线是一年的粮食要480万吨,这一减产直接导致了1994年至2004年朝鲜大饥荒。2003年时,朝鲜33%的国民,即780万人,仍处于营养失调状态。
现在的朝鲜,近些年也在想办法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并借鉴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经验,也搞了许多经济开发区,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在朝鲜的街景看着既复古,又很有气质,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持续地改善。
END
编辑丨果然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