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文字、纸张与书籍,三者形影不离。人们为了要记录、传播重要的事物,初时仰赖泥板、石材、陶器、木、竹、兽骨、织物等材料书写,而后历经改良,陆续用了纸莎草、羊皮纸、纸等材料。这些材质的更替绝非一蹴而成,与技术流通、材料取得、价格与市场需求有着紧密关联,以纸张的材料史而言,羊皮纸若是西方的代表,纸则应当是东方的代表。

纸折成册的一小步,书本进步的一大步

随着人类历史演进发展,当记载的内容越来越多时,西方使用长纸卷或卷轴的方式来进行书写,长度从6~100 公尺不等,而发展成羊皮纸制的卷状书籍的原因,可能也和纸莎草折叠后不利保存的特性有关。东方发展出来的「简牍」,则是以绳线将简或牍(书写着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竹制的称竹简,木制的称木牍)编连起来的书籍形式。

接着,西方从「卷」(volume)发展为册子本(codex),或称折叠精装书,其构造是以绳连接折叠的羊皮纸,加上两块蜡木板,已经很接近今日我们对书籍外观的印象了。东方在简牍之后,则有卷轴或折页等形式,卷轴是将写好的书页按顺序裱成长幅,再以竹木作轴心,是古代常用的装裱方式。

有趣的是,从「卷」到「册」的历程,西方册子本最初仅用于记录临时或不具保存价值的资料,纸莎草的使用并没有因为羊皮纸的出现而立刻绝迹;无独有偶,东方在纸张发明后,也还是保有「简重纸轻」的观念。可见无论东西方,都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渐渐接受新材料。

做一本圣经,需要两百头羊的皮

尺幅大的书籍,意味着一个跨页就有可能需要使用一只羊制成的羊皮纸,以右图这本藏于德国日耳曼国家博物馆、西元9世纪的圣经为例,至少需210 头羊来制作羊皮纸。

书籍上的「金属扣」为手工制作,搭配皮革或羊皮纸材料,具有维持书本阖上的功能,由于羊皮纸对大气中的湿度相当敏感,极易卷曲不平整,因此扣阖的书本也能保持羊皮纸平整。一位有经验的书籍装帧师,轻压甫制作完成的书籍封面,金属扣就能自动弹开。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装帧方式:精装书、平装书、经折装、线装书。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科贝尔圣经,精装书,圆背,书页使用羊皮纸制作,书脊上五道凸出的装订绳线,属于台湾少见且特殊的书籍类型。(日耳曼国家博物馆提供)

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精装书

精装书是一种古老的装帧型式,通常会有较具备保护性的硬壳封面与封底,内里为木板、硬纸板,外面再用皮革、织物、厚纸等包覆。内页的书页对折为对开(1 折2 页),集合数开书页后,前后加上扉页与封面、封底装帧。

因为缝线型式的缘故,每一台的书页开阖依靠强韧的书脊(以麻绳、织带等制成),在书脊状况良好下,书本翻开时能比平装书打开更大的角度。此外,书背的形式分为平背和圆背,圆背又细分为紧背和腔背,紧背对书芯开启有较大的阻力与压力,腔背则反之。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与发展之旅行记》第9册的书背为「紧背」。(馆藏号2010.018.0010 )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连雅堂着《台湾通史》的书背为「腔背」。(馆藏号2013.061.0002)

最便宜的书,最不堪的品质:平装书

因应书本的普及与大量需求,平装书大约自19 世纪开始出现,相较于精装书,其书皮仅使用较厚或一般的纸张装订,优点是较为轻巧好携带,能大量以机器制造来降低制作成本,但也是目前博物馆常见最常有损伤的书籍种类。根据书皮与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更细致的分为胶装、骑马钉等。简言之,胶装是将黏着剂上于书背,再与封面黏合;骑马钉是把骑马钉直接钉在对全书的折线上而成,因为钉的形状如同马鞍而称之,适用页数较少的书籍,然也因台湾气候潮湿,骑马钉容易生锈,除了在书页上产生锈渍,也影响装帧结构。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以平装(胶装)装帧的《小学生》,随着翻页次数增加与黏胶老化,易造成脱落和散页,后人常在靠近书背处以钉书针补强。(馆藏号2013.061.0146)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平装(骑马钉)装帧的台湾总督府《公学校用硬笔书キ方练习帖(第三学年用上)》(馆藏号2020.014.0005)

用一张纸折出一本书──经折装

经折装是将长幅卷轴改为折叠方式,书页一正一反交叠,并在上下两端黏上纸板的封面,其通常是以硬纸包覆织锦等织物而成,以便保护内页。封面左上方通常会有「题签」标示书名,经折装可翻页或拉开阅读,比卷轴更为方便。它的限制是文字内容只能单面印刷或书写于纸张上,保存时因为书口正好也是书页折页处,若经常使用磨损或翻阅不当时,书页容易产生裂痕、断裂。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台湾一周纪念旅行》封面以黄色织锦包装,上织有菱形纹样及圆形花纹的织锦,内页纸张采经折装装裱,类似日人参拜神社时用以盖印的朱印帐;经折装的前后内页不黏死,古时以「竹起子」穿入,可轻巧翻页,且具有爱物惜物的精神。(馆藏号2015.031.0007)

经典古籍的归宿:线装书

线装,顾名思义是在书页和封面打孔,再以线装订书籍的形式,线材以丝线为主,书皮多选用有色、强韧的纸张,或裱有绫绢、织锦。精装形式有包角、函套(纸、木材质),台史博常见的线装书多为简装;线装书因材料、形式等因素,少见较厚的书,如内容较多,则会偏向以多册装订。有时内页会有边框与栏线,这也是古代特有的书籍版面型式,早在西汉出土的帛书上就已出现。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石氏祠坟考》的装订采用「等距式穿线法」(馆藏号2013.004.0001)

一本书怎么来?从卷轴到线装,带你领略古人的装帧工艺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台湾省通志》的装订采用花角式穿线法,并包有书角。(馆藏号2006.009.126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