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登上皇位,杀了原配与四个儿子」之说,不可信 | 短史记

作者言九林

说一说汉文帝刘恒身上的一桩疑案。
自前些日子汉文帝的霸陵被找到的新闻出来后,中文网络上便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军功集团趁吕后去世,“诛吕安刘”灭了吕氏之后,选择代王刘恒为帝,刘恒为了做皇帝,为了让军功集团放心,遂干下过“杀妻戮子”的恶事。支撑此说的依据,是《史记.外戚世家》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

意思是,刘恒做代王时,有一位王后,给他生了四个儿子。没等到刘恒做皇帝,这位代王王后就死了。刘恒做了皇帝没多久,王后留下的四个儿子也全都病死了。所以立太子时,选择了窦姬所生的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一些作者遂据此“考证”认为:
(1)这位代王后给刘恒生了四个儿子,在史书里却没名没姓,实在奇怪。
(2)吕后生前为了扩张吕家的权势,大搞刘、吕联姻。鲁元公主之女成了汉惠帝的皇后;吕媭之女嫁给了营陵侯刘泽;吕禄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朱虚侯刘章,另一个女儿做了少帝的皇后;吕产的女儿嫁给了梁王刘恢为王后;还有一位“诸吕女”嫁给了赵王刘友做王后。据此推测,代王刘恒恐怕也不能例外,这位没名没姓的代王后应该也是“诸吕之女”,是吕后用来笼络和控制刘恒的。
(3)军功集团杀光了诸吕后,挑选刘氏皇族来做皇帝,必不能容忍新皇帝的皇后是诸吕之女,也必不能容忍太子身上有着吕氏的血统。所以刘恒来长安之前杀掉了王后,到了长安后又杀掉了王后生的四个孩子。军功集团这才放心拥戴他为皇帝。
「汉文帝为登上皇位,杀了原配与四个儿子」之说,不可信 | 短史记
♦ 以“汉文帝 杀妻”为关键词,可以搜到很多结果
这番“考据”,乍看似乎合情合理,也颇符合文帝有政治手腕、颇擅权术的历史形象(笔者在《汉文帝才是西汉军功老臣的真正掘墓人》一文中,对文帝的政治手腕有一些介绍,可以参看)。但若细加分析,便会发现,该结论全赖脑补支撑,并无任何实质性的史料依据。与其说是“考据”,不如说更近似于阴谋论。

回归史料,我们能够较为清晰知晓的信息,是这样的:

(1)按《史记》的记载,汉景帝出生于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他是文帝与窦姬所生。景帝之前,窦姬还给文帝生了一个女儿刘嫖。假设刘嫖仅年长景帝一岁(刘嫖与景帝非双胞胎),则刘嫖生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

(2)窦姬是吕太后赐给诸侯王的宫人。史载,她本是赵人,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侍奉吕太后,后来“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也在其中。窦姬的本意,是希望去赵国,也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为此特意打点了具体负责操办此事的宦官。但宦官没有认真办事,窦姬被送往代国,成了刘恒后宫的一分子。《史记》没有讲吕太后“出宫人”的具体时间,但可推测认为,窦姬前往代国的时间最晚应该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否则便来不及在惠帝六年生下后来的长公主刘嫖。

 

(3)《史记》与《汉书》均称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这意味着窦姬到来后,那位没留下名姓的代王后便失了宠。《史记·外戚世家》说代王后给刘恒生了四个孩子,《史记·孝景本纪》则说生了三个。这种记载歧异,或许源于《孝景本纪》已非太史公的原文,补写者的史料依据与太史公不同。不管是三子还是四子,均可推测认为:刘恒娶妻立代王后的时间,大约是在惠帝元年(前194年)或惠帝二年(前193年)——以窦姬于公元前190年来到代国获得“独幸”地位为分界线,假设代王后每年皆有生育,且生的皆是男孩,按三子算,则刘恒娶妻立王后是在前193年;按四子算,则是前194年。当然了,如果代王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这个推测时间还可以有一些浮动,但双胞胎与多胞胎之事无史料记载,遇上的概率也很小。

此外,我们还知道: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96年被册封为代王。刘邦去世后,戚夫人等皆被吕太后幽禁,惟有刘恒之母薄姬,因为在刘邦眼里几乎毫无存在感,而“得出,从子之代”。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刘恒还只有8岁。也就是说,刘恒在前193年或前194年娶妻立后时,他还只有9-10岁——如果存在双胞胎或多胞胎的情况,时间可以再晚一点。但再怎么晚,窦姬来到代国取得“独幸”地位时,刘恒也还只有13岁;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娶了代王后,且生育有多个子嗣。(注:本文一般以实岁计算年龄)

 

这实在是一件值得细思的事情。汉代的赋税制度,是7-14岁出“口钱”,15-56岁出“赋钱”。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以15岁为男女成年的起始年龄。居延汉简里,也是将14岁之前者称作“小男”“小女”,将十五岁之后者称作“大男”“大女”。这大体也是汉代贵族男子成婚的普遍年龄。有学者统计过西汉皇族的成婚年龄,正常情况下没有小于14岁的。吕后时代,朱虚侯刘章的成婚年龄便是15岁。

 

刘恒为什么要早早成婚?

 

「汉文帝为登上皇位,杀了原配与四个儿子」之说,不可信 | 短史记
♦ 汉文帝像

 

主张刘恒“杀妻戮子”者认为,给刘恒生了好几个孩子的那位没留下名姓的代王后,是吕太后安排的“诸吕女”。这似乎可以解释刘恒为何不得不早早结婚——吕太后强行塞过来一个王后,他不得不接受。但却与后面发生的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存在冲突——要知道,窦姬也是吕太后强行塞给刘恒的,是吕太后控制、拉拢诸侯王的大棋里的一部分。刘恒“独幸”吕太后送来的窦姬,却将吕太后送来的代王后打入冷宫,从权术操作上来讲,是讲不通的。
 
如前文所言,吕太后大搞“刘、吕联姻”是一个基本事实。但这个基本事实里有一个信息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进入惠帝时代之际,年龄适合婚配的诸吕之女很少。证据便是惠帝的成婚年龄。据《汉书·五行志》,吕太后是在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将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册立为惠帝的皇后。这一年,惠帝已做了四年皇帝,虚岁二十实岁十九,在两汉皇帝中属于相当晚婚者。按常理,惠帝是吕太后亲生,即位时也已成年,没有任何恶意拖延成婚年龄的理由。为增加国家人口,惠帝曾下诏要求女子十五岁以上必须结婚,否则便要加收赋税,他自己本该身体力行起示范作用,结果却晚婚多年。针对此事,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吕太后不愿从军功老臣之家为惠帝选择皇后,她希望惠帝的皇后拥有吕氏血统,而被吕后信任的圈子里的诸吕之女,当时或已婚配,或未达到成婚年龄,故只能让惠帝晚婚,等待鲁元公主之女成年。已成年的惠帝尚且需要晚婚,未成年的刘恒自然也无“诸吕之女”可供婚配。(注:史料有载的“刘吕联姻”里,只有营陵侯刘泽娶吕后妹妹吕媭之女为妻发生在惠帝大婚之前,其余如吕禄之女嫁给朱虚侯刘章,另一女嫁给少帝做皇后,吕产之女嫁给梁王刘恢为后,另一“诸吕女”嫁给赵王刘友为后,均发生在惠帝成婚之后。但刘泽与刘邦同辈,属于上一代人,没有比较的价值)
也就是说,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代王后并不是“诸吕之女”。她没能在史册中留下名字,自己的早逝与子嗣的夭折是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很可能出身贫寒。吕太后愿意放薄太后离开皇宫前往代国,主要原因便是薄太后出身贫寒从未得到刘邦的宠爱。军功集团选择刘恒继位为帝,也是看中了薄太后家族势力低微。为避免引起吕太后的猜忌,薄太后为刘恒选择王后时,断不会与军功贵族联姻。出身贫寒、没有子嗣存世的代王后,在史册中没能留下名姓,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惠帝在公元前191年成婚,吕太后随后便“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前文以窦姬的生育情况反推,得到“出宫人”的时间最晚是前190年,也就是惠帝成婚的次年),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一次环环相扣的政治运作。十来岁的刘恒或许还看不明白,能从长安皇宫全身而退的薄太后却必然能看明白,所以随后便有了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这样的事。如果再多想一层,薄太后之前急着为尚未成年的刘恒娶妻,或许也是未雨绸缪——长安城里的惠帝迟迟未婚,迟迟不立皇后,必然成为引起皇族与军功老臣关注的政治话题,吕后欲推行“刘吕联姻”的用心也有迹可循,为自身境遇计,薄太后绝不会希望代国有一位身份是“诸吕女”的王后。刘恒之弟刘恢、刘友,皆以“诸吕女”为王后,结局都非常悲惨。赶在惠帝大婚之前,给未成年的刘恒娶一位出身寒门的代王后,既能减少吕太后的猜忌心,也能预防吕太后塞“诸吕女”来代国做王后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窦姬后来被立为文帝皇后,也是薄太后的意志。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文帝元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这是一段很令人费解的话:(1)文帝元年一月,有司请立太子,太史公详细记载了文帝如何答复。两个月后立皇后,却记载是薄太后站出来一锤定音;(2)“诸侯皆同姓”这句话,与“立太子母为皇后”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从字面上完全看不透。
 
在不否定文本的前提下,这段费解文字,可以有这样一种解释:军功老臣知晓窦姬乃吕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行动中的一员,本不愿让她做皇后,而是希望刘恒能从与刘氏有姻亲的诸侯(王)之女中另选皇后——吕太后为惠帝娶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为后,便是这种情形。如此,便能解释为何此事会发展到刘恒不表态、改由薄太后出面一锤定音;也能解释薄太后为何要说“诸侯皆同姓”这样的话。当时的刘恒初入京城根基未稳,对发动“诛吕安刘”的刘氏皇族与军功列侯均缺乏信任,与其冒险选择诸侯之女为后,反不如册立共同生活了十余年、知根知底的窦姬。
综上,已可以得出一个较为保守的结论:无史料可以证实无名无姓的“代王后”是诸吕之女,但有史料可以证伪这一点。首先,代王后若是诸吕之女,刘恒便不会犯糊涂“独幸窦姬”,窦姬虽是吕后所赐,毕竟只是宫女。惟有代王后不是诸吕之女,吕后送来窦姬文帝立即“独幸”,才合乎常理。其次,从惠帝的婚姻来看,刘恒娶代王后时,吕后信任的圈子里,尚无成年的诸吕之女可用。再次,为兄的惠帝严重晚婚,为弟的刘恒严重早婚,这里面是有政治因素的。

“代王后”乃诸吕之女这个前提既然不成立,后续的推论,也就是所谓的“汉文帝为登上皇位,杀了原配与四个儿子”,当然也不可能成立。

至于代王后的子嗣,为何会在刘恒做了皇帝后不久便全部夭折,恐怕只有刘恒的后宫中人才知晓具体情况了——《孝文本纪》里提到,刘恒入京时没有带后宫家眷,直到登基仪式完成,军功老臣们各得其所,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才“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连薄太后都留在了代国,刘恒自无可能将代王后那些十岁出头的子嗣带在身边。若这些孩子死于留代期间或进京途中,刘恒自己恐怕也不知详情。至于太史公记载的“病死”,应该只是当时的官方说法,可能是真相,也可能不是。(来源:腾讯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短史记短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