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与明朝国号有无关系?

明教,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摩尼教。摩尼出生于公元216年4月14日,他的家乡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古代的巴比伦,今天的伊拉克,当时属于波斯帕提亚王朝,不过摩尼十岁的时候这个王朝被萨珊王朝所取代。

  这日八月十五,蝴蝶谷高坛前烧起熊熊大火。张无忌登坛宣誓反元抗胡,重申行善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是日坛前火光烛天,香播四野,明教之盛,远迈前代。

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与明朝国号有无关系?

  源于波斯摩尼教

  明教和大明国号无关

  两人谈了一会,张无忌顺手取过杨逍案头的书来,见封面写着“明教流传中土记”七个字的题签,下面注着“弟子光明左使杨逍恭撰”一行小字。张无忌道:“杨左使,你文武全才,真乃本教的栋梁。”杨逍谢道:“多谢教主嘉奖。”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书中载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其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明教“三宗经”来朝,中国人始习此教经典。唐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长安洛阳建明教寺院“大云光明寺”。此后太原、荆州、扬州、洪州、越州等重镇,均建有大云光明寺。至会昌三年,朝廷下令杀明教徒,明教势力大衰。自此之后,明教便成为犯禁的秘密教会,历朝均受官府摧残。明教为图生存,行事不免诡秘,终于摩尼教这个“摩”字,被人改为“魔”字,世人遂称之为魔教。

  ——《倚天屠龙记》 第二十五章 举火燎天何煌煌

  明教是《倚天屠龙记》中最重要的武林势力,张无忌、杨逍、范遥、“明教四王、紫白金青”等重量级人物让它的大名妇幼皆知。金庸上面这段对明教传入中国历史的简述大体不差,但小说中许多地方对明教的描写还是和真实的历史出入颇大。

  被剥皮实草的教主

  明教,源于公元 3 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摩尼教。摩尼出生于公元216年4月14日,他的家乡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古代的巴比伦,今天的伊拉克,当时属于波斯帕提亚王朝,不过摩尼十岁的时候这个王朝被萨珊王朝所取代。摩尼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神的启示,要他在人间传播新的教义。他最初吸收了自己的父亲和家人入教,然后从海路到印度河流域传教。大约在242年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一世登基之后,摩尼回到波斯地区,将国王的弟弟卑路斯收入门下,由此获得了觐见最高统治者的机会。公元243年4月9日,在沙普尔的支持下,摩尼公开向波斯帝国的臣民们宣讲他的教义,一个新宗教从此诞生。

  摩尼教义的核心是“二宗三际论”,二宗就是光明与黑暗,也即善与恶;三际是初际、中际和后际,意味过去、现在和未来。摩尼认为,在开天辟地之前,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光明王国充满善美,而黑暗王国则尽是丑恶,两者断然分开,互不干扰。后来黑暗侵入光明,引起明与暗之间的大战,这就是中际时期。在中际,光明和黑暗相混合,天地和人类是这种混合的产物。摩尼教的创立正是为了超度人类的灵魂,使之早日摆脱黑暗的纠缠,重新回归光明王国。摩尼认为,世界的末日终将到来,那时地球将毁灭,光明和黑暗又将截然分开,恢复到初际的情景,这就是后际。

  摩尼教的原始教义吸收了基督教的诺斯替派和同样发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成分。值得一提的是后者,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中国人称为祆教。由于祆教和摩尼教都传自波斯,所以古代中国好多人把两教经常混淆。金庸在小说里也把两教混为一谈——明教有传自波斯的“圣火令”,张无忌的白袍身前绣着一团火焰,明教徒说“焚我残躯,熊熊圣火”——实际上圣火崇拜是祆教的礼俗,明教是“朝拜日,夕拜月”。

  在沙普尔一世的时代,摩尼红极一时。他出入宫廷,陪同国王与罗马作战,向四处派遣传教团。然而好景不长,瓦赫兰一世即位后,改变了对摩尼教的优容态度。摩尼被国王囚禁,277年2月26日,瓦赫兰下令将摩尼钉死在十字架上。刽子手还将摩尼剥皮,填以稻草,挂在城门上。

  瓦赫兰对摩尼痛下杀手主要和教义有关,摩尼对现实世界是持完全否定态度的,在他看来,世界是黑暗入侵光明的产物,人类的肉身囚禁光明分子,都应该越早毁灭越好。摩尼临死前,法官曾问他:“你主张禁止婚姻,以促使世界的毁灭吗?”摩尼答:“是的,我们应当断子绝孙,使世界光明。”瓦赫兰以此治罪:“摩尼提倡世界的毁灭,我们应该趁他还没得逞时,将他毁灭。”

  和他之前各种宗教的创立者不同,摩尼明确提出要把自己的宗教建成一个世界宗教。他曾说:“以往的宗教局限于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而我的宗教不同,它将流行于每个国家,它将采用所有的语言,它将传及天涯海角。”早在摩尼在波斯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就派出门徒四处传教,西到罗马帝国的东方行省巴勒斯坦和亚历山大;东到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在其西传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基督教的因素;而在东渐过程中,则又不断吸收佛教的元素。摩尼一死,许多教徒逃往国外,这加速了摩尼教向外扩张的进程。中亚地区摩尼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六世纪,总部设在撒马尔罕的中亚教团竟然敢于和巴比伦的总教会决裂。中国的摩尼教来自于中亚,并不像《倚天屠龙记》中所说隶属于波斯总教。

  借回鹘的力量在中国传播

  摩尼教何时传入中国?金庸采取了最传统的说法——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佛多诞携《二宗经》(不是金庸说的《三宗经》)来朝,摩尼教始传中国。但罗振玉、蒋斧、张星�R等学者认为摩尼教入华比这早很多,延载元年至多只是标志着摩尼教在中国公开合法传播的开始,在此之前,摩尼教应该早已在内地民间流传了。考虑到中国和中亚通过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以及教徒对教主世界宗教思想的贯彻,摩尼教来华根本用不了四百年的时间。史书上没有记载,主要因为是它在民间流传,未被官府察觉也未被文人重视。再加上摩尼教和祆教都源自波斯,也都主张世界由善恶二神主宰,并且大量使用佛教术语,很容易掺杂在别的宗教中让外人难以辨认。中山大学林悟殊先生认为,中国大概在四世纪初就已感受到摩尼教的讯息。

  武则天对摩尼教感兴趣,可能和她替代李唐,需要从道教之外的其他宗教获取支持有关。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佛多诞曾奉玄宗诏令译出《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主要是介绍该教的创教者、经典、教义和教规等。这次翻译活动给摩尼教带来了挫折,第二年,皇帝以“本是邪见, 妄称佛教, 诳惑黎元”的理由禁止摩尼教在汉人中传播,但不妨碍胡人可以信仰。李隆基此举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摩尼教是佛教的“山寨版”。

  宗教总是在乱世更有机会。在安史之乱尾声,唐代宗借回鹘牟羽可汗的兵力于762年11月从叛军手中收复洛阳,牟羽可汗纵兵杀掠,在第二年三月,牟羽可汗带着四名摩尼教僧侣回漠北,由原始的萨满教改宗摩尼教,并定摩尼教为国教。唐廷慑于回鹘的要求,于大历三年(768年)至元和二年(807年),先后允许在京师、荆州、扬州、洪州、越州、河南府、太原府等地建置摩尼寺,称大云光明寺。这是摩尼教在中原最为风光的一段日子,金庸在开头引文中做了回顾。

  公元840年,回鹘被另一游牧部落黠嘎斯攻破,部众分三路西迁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中原的摩尼教一下子失去了外部的支持者。会昌三年(843),以“灭佛”而闻名的唐武宗开始了对所有外来宗教的打击,摩尼教当然不能幸免。武宗的敕令包括驱逐西域摩尼教僧侣,没收摩尼教寺庙及其中的财产,销毁摩尼教经典画像等。尽管未见官方明令格杀摩尼僧侣,但从史料看,在这次迫害运动中,确有不少僧侣因遭受虐待而致死。至此,中原摩尼教在组织上和中亚教团失去了联系。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伯希和、沙畹认为:“真正的摩尼教,质言之,大摩尼师自外来所传布之教,已灭于 843 年之敕;尚存者为已改之摩尼教,华化之摩尼教耳。”

  这一次被视为“夷教”而遭受到的打击让幸存的摩尼教徒心有余悸,他们加速了中国化的进程,以便更深入民间传播。到了宋代,“摩尼教”这个音译被意译“明教”所代替,这个名字来源于崇拜光明的教义。

  方腊并非明教中人

  宋代的明教,其根据地并不像《倚天屠龙记》上所说在西北内陆的昆仑山,而是在东南沿海的福建福州、泉州以及浙江的温州、台州、明州。许多人猜测,流行于这里的明教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这并无直接证据,很难想象,从海上传来的明教会比中亚传入的摩尼教更为华化。明代何乔远著的《闽书》曾记载了呼禄法师在唐末南下福建传播明教的史实,这条史料靠谱之处在于,南宋朱熹曾和同僚到过呼禄法师的墓,写诗记事。

  在唐代把自己佛化的基础上,明教在宋朝还将自己道化。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编《道藏》,明教徒曾贿赂主管官员,把明教经典编进去。徽宗年间编《政和万寿道藏》,负责雕版印刷的黄裳(《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作者)也把明教经典吸纳进来。

  金庸小说中把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当成是明教的教主,这是沿袭传统的说法。把方腊和明教联系起来是因为他在起义后,宋朝取缔浙江许多明教的民间组织。而宋朝统治者对“吃菜事魔”下了禁令,“吃菜”就是吃素,很多人认为就是指的明教徒。经过学者们的研究,这一说法近几十年来有所改观。

  从方腊其人的作风看,颇不类明教徒。史籍上记载他能驱使鬼神,指挥“阴兵”,还能拿镜子照人善恶,他斩杀耕牛,焚烧佛寺……这些行为都在摩尼教经典中找不到出处,按照宋朝人的说法,方腊就是“妖教”、“左道”,没人说他和摩尼教及明教有什么关系。明教不许自己的信徒吃肉饮酒,但方腊起义一开始,就招呼手下杀牛喝酒,很难想象一个教主宣布自己破除戒律,毕竟这是组织教众的信条。

  金庸小说中也给明教徒破了戒,张无忌看到所谓的明教徒徐达和朱元璋等人吃牛肉,还说明教总坛迁入昆仑山上废除了吃菜和忌酒忌荤的饮食习惯,因为在西域蔬菜难得。实际上,明教徒食菜只是忌荤,除了蔬菜还可以吃瓜果,西域广布绿洲,盛产瓜果,这是明教徒最为理想的食物。在历史上,明教徒素食的戒律始终没有被取消,除非是叛教者。以至于人们一见“食菜事魔”就和明教联系起来,实际上当时有许多民间宗教吃素,而“事魔”是统治者对这些民间结社的贬称,“魔”并不一定就是摩尼教的“摩”。许多“吃菜事魔”的农民起义军是否明教,还需具体分析。

  不过,在宋代明教也确实对统治者产生了严重威胁,大诗人陆游曾指出各处流行的金刚禅、揭谛斋之类民间教门为朝廷之忧,明教最甚。

  “大明”来自于白莲教

  金庸在小说中称,帮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明’字。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从明教而来”。这一说法始自于吴晗先生1941年发表在《清华学报》上《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指出,吴晗当时地处昆明,手中资料有限,其结论并不能令人信服。

  吴晗观察到,中国自古以来,国号要么是初起之地名,要么是所封土之爵邑,要么追溯其所自始。而“大明”和这三种情况都无关,其文意“光明”也不知道从何而来。《明实录》上也就简简单单一句“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为什么是“大明”,语焉不详。吴晗认为,朱元璋曾奉韩林儿的宋政权正朔,韩林儿有“小明王”之称,他和父亲韩山童都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这个“明王”出自明教,而且明教和信奉弥勒的白莲教有所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元史专家杨讷在其著作《元代白莲教研究》中对吴晗的说法进行了驳斥,他发现元代统治者将明教和景教置于一处管理,而白莲教置于管理佛教的宣政院,这证明在元统治者心目中两者判而有别。就算到了明朝,明教和白莲教被禁,但两者也还是单列,并没有混淆。吴晗认为明教和三阶教、白云宗、白莲社、禅宗、道教、大乘教、弥勒教以及其他秘密会社都混合了,而证据只有这些教派“不食荤酒,不杀物命,修忏念佛”,实际上这些特点是明教、白云宗、白莲教所固有,不能证明他们的混合。吴晗还指出明教持戒律甚严,这是实情,但反而和他自己的“混合说”矛盾,不能想象,明教在和那么多教派混合后自己仍无改变。

  杨讷指出,“明王”一词并不为明教所独有,佛教中就有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的称呼。《元史》明确记载韩山童为白莲教中人,元代的白莲教徒在信仰弥勒佛的同时,也信仰阿弥陀佛,在《大阿弥陀经》中,阿弥陀佛被称为“诸佛光明之王”。“明王出世”就是阿弥陀佛出世。

  朱元璋做过和尚,经营江南时对佛教也有所关注,他不会不知道韩林儿“小明王”的出典,也不会对《大阿弥陀经》这一稀松平常的佛典没有了解,而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和韩林儿读过明教经典。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僧人而掌天下的人,如果真有“诸佛光明之王”,这个“明王”舍朱元璋其谁?《大阿弥陀经》中还说,“明王”的光明将使“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大明”实际上包含着朱元璋的建国理想。

  不过,经过元末天下大乱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秘密宗教的威胁,他登上帝座后,在洪武三年禁“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左道”,后来更是把这一禁令写入了《大明律》。从此,明教作为一个独立宗教不存在了。但还有其信徒在活动,民间也有人照样供奉摩尼佛的偶像,但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与道教和其他民间宗教已没有多大的差别——扶乩、求签、占卜、驱鬼之类。来自波斯的摩尼终于融入了中国民间信仰的万神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