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优秀中华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锤炼了人民军队。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制胜之道、建军之策,革命军人“钢少气多”的英雄气概,敢于亮剑、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中华儿女和革命军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的家国情怀,凝聚成了激励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民族心理。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铁血荣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新闻专栏,集中宣传一批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和抗美援朝运动模范人物,向革命英烈和英雄模范致敬!敬请读者垂注。
电视里播放电影《上甘岭》,坐在沙发上观看的90岁老人王学智看得泪水涟涟,他对保姆楚阿姨说:“这些冲锋的战士就像我排里的兵啊!”9月22日上午,当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轩辕殿社区燎原巷原市二商局职工宿舍302房时,正好看到抗美援朝老兵王学智的这一幕。
王学智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18岁参军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州、西南战役、抗美援朝等战事,1950年获评为 “全国战斗英雄”,并获得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章、毛泽东奖章,后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等。
“打淮海战役时,我刚加入解放军没几天,还没来得及领到军装和枪,拎着装有4个手榴弹的菜篮子就上了战场。”王老讲起当年所经历的战斗,神情略显激动,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带入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当时,王学智跟着70多人的队伍攻入了敌人心脏。战斗异常激烈,70多人后来只剩下包括王学智在内的4名未受伤战士和15名伤员。“从现在起,我当班长,听我指挥。”生死关头,王学智站了出来,先将伤员包扎安置好,再和其他3名战士一起隐蔽在墓地里,敌人进攻时,就集中火力猛打,不清楚底细的10多名敌人吓得全部缴械投降。此后,他带着战友一起寻找两天三夜,找到了自己的连队,伤员得到妥善安置。因为机智勇敢,20天内连立3功,王学智被提升为班长,他的班被命名为“王学智班”。
1951年秋冬,志愿军15军入朝作战,王学智此时是15军45师134团三营七连一排排长,身为全国战斗英雄,他带着战友们冲锋在前,攻坚克难。
“在离鸭绿江300公里左右的地方,我们碰上了南朝鲜李承晚的一支部队,我带着战士们一上去狠狠打,这场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王学智接着讲述,不久,他们来到了上甘岭附近的沙乌狼市山,要将被美国鬼子占住的山头攻下来。有一天晚上,营里破格发了牛肉罐头当晚饭,有些新兵很高兴,而老兵们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
王老带着手势比划道:“我带着一排战士担任突击队,进攻从傍晚开始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这时,美军飞机在头顶盘旋,不时扔下炸弹,我们在战壕里反击美国军队,有的战友牺牲了,我们来不及悲伤,后面的人就得立马补上,真正是英雄虎胆、攻击在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一颗流弹击中了我的左大腿,顿时血流如注,由于伤势太重,无法行走,我找到一个深坑隐蔽起来,撕烂衬衣包扎伤口止血。部队临时撤下去了,我无法行走,只得躲在深坑里,两天两晚靠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水和干粮充饥。第三天,志愿军大举反攻,我爬到山下公路边,被战友发现抬到后方。最后,山头被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夺下。”
1954年,王学智转业到河北邯郸,几年后举家来到妻子家乡湖南长沙。他先后在长沙市公安局通泰街派出所、市第十六中学、市财贸委员会、市饮食公司、市二商业局工作。每到一地,这位“人民功臣”都深藏功名,从不争名争利,直到1991年离休。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分房子时,王学智主动放弃分配三室一厅的机会,把福利让给他人,自己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原市二商局不到70平方米的宿舍。
记者环视四周,只见墙体斑驳、家具陈旧,但《参考消息》、《军事博览》等报刊一摞叠一摞,翻阅的痕迹一目了然。王老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眼不花耳不聋,每天必须看报纸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哪天不看报,晚上觉都睡不着。”
走过枪林弹雨的王老,对物质生活看得很淡,日常生活幸福感满满,他说:“健康活到90岁是我最大的幸福,一想到为革命牺牲的战友,眼泪水就来了。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