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到元宵节,到二月二“龙抬头”,再到端午节……今年是甲辰龙年,元宵节恰逢周末,全国各地的传统舞龙表演,在喜庆热烈的锣鼓声中进场了。

中国传统的舞龙表演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通常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待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为前导,将“龙”从庙中请出,举行点睛仪式。之后,龙头在龙珠的引领下,带领着龙身、龙尾疾步冲出,所到之处锣鼓震天、鞭炮齐鸣,舞动的“龙”好似腾云驾雾,声闻十里,场面十分热烈。

此时,“龙”伴随着鼓乐,追逐着龙珠,开始高低起伏、上下翻飞,或者“金龙扫地”、或者“海底捞月”、或者叠身、或者嬉戏等等,鼓乐的节奏中有温和、急速、热烈,“龙”的动作,时而优美抒情,时而激越奔放,千变万化中,更使观者的精神倍加振奋。

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在美国,过年时华人争相触摸龙头。

热烈的舞龙表演历史悠久。它大致是在唐代从最初的求雨祭祀转化为民间娱乐的,到了宋代开始与元宵节相结合。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自此,渐渐形成春节、元宵节舞龙的习俗。宋朝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暗示了宋朝的元宵节,舞龙已成为当时人们娱乐活动的主角。

如今,人们通过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承载着古代祈盼风调雨顺、新一年平安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元宵节舞龙也是春节热闹的收尾,让亲朋好友们能再借此一聚,共享欢乐。

舞龙有白天舞的,也有晚上舞的。有的地方,如果舞龙是走街串巷,到每家每户,人们就会在门前摆上红布,放上供品,谓之挂红,以祈求龙的保佑。有的地方,如果是晚上舞龙,“龙”里面加上蜡烛或其它光源,入夜后,随着舞龙飞腾,散播着光明和欢乐,在黑暗中煞是好看。

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全国的舞龙已有上百种,较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和焰火龙等等。

像安岭乡的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是整条龙的关键部分,由技艺较高的村民联手制作。龙身则根据自愿,一家一段或数段,众人动手,各显神通。根据村庄的大小,板凳龙的龙身长短不一,有的大村子制作的板凳龙长达数百节。

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板凳龙

杨店的高龙,整条龙灯有12节,表示一年有12个月份。正月十二晚举行龙灯开光仪式、正月十三出行、上庙、喝彩。每条龙灯穿行于杨店窄小的老街,家家门前摆香案,以迎接龙。正月十四拜灯、每条龙灯分别在各自湾里叩拜群众,表示新年问候,代表吉祥;正月十五玩游灯、灿灯,围观的群众跟随龙灯分别游到各自湾里,晚上12点全湾男女老少齐上阵集中在一起烧毁龙灯,称之为灿灯、送龙灯升天,还伴随着阵阵锣鼓声、鞭炮声。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甘田镇的舞龙。甘田镇素有“龙乡”之称,甘田舞龙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是乐业人民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的春节一直到元宵节,村村寨寨舞龙轮番上演,几十条大小“金龙”同台竞技,场面非常震撼。

龙年闹元宵,锣鼓开路,舞龙出街

乐业县甘田镇的舞龙

此外还有广东雷州的高跷舞龙、湖北仙桃沔阳的高跷舞龙、福建的舞龙头、四川济州龙溪的舞麻龙、湛江赤坎调顺岛的舞草龙、贵州台江的苗族舞龙嘘花、湖南汝城县的舞香火龙、浙江的舞百叶龙、广东丰顺的舞火龙等等。

这么多种类的舞龙还根据地区不同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江南发展出来的“南龙”和江北发展出来的“北龙”。“南龙”以龙身厚重(龙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气势威武为主,虽不够灵活,却声势浩大,其中代表流派有杨店高龙和黄陂舞龙。“北龙”则比较流行,特点是龙身细小轻巧,比“南龙”动作轻盈灵动,做出的花式更多,像东南亚不少国家都在沿用“北龙”,用于表演与庆祝。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舞龙又是人们在吉庆和祝福时节的一项独具传统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轮番上阵的舞龙表演,寓意龙腾虎跃、平安喜乐。一条条巨龙追随着龙珠,龙行龘龘,呈现出龙腾盛世,锣鼓声声,人们又迎来新一年的吉庆和喜悦。

编辑:果然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