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长江之南,鄱阳湖之左,

江湖裹挟间,

屹立于天地之下的,便是庐山。

旅行家爱庐山的雄奇险秀,

僧人道士爱庐山的神秘幽深,

画家爱庐山的四季色彩,

而诗人对庐山的爱那可就千奇百样了,

热情之高直令人咋舌。

近年出版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中,

有专家收录了从三国到民国时期上千年间,

3654位诗人所创作的诗词16300多首,

相当于《全唐诗》的四分之一,

其中光白居易一人就写下了300多首。

1.诗人:我见青山多妩媚

乘船至九江市,

抛下身后长江的隆隆涛声,自庐山山北登山,

可以见到东北角一块形如牯牛头的大崖石,

这个岭头就叫做“牯(gǔ)岭”。

从牯岭沿着大林路走约莫十分钟,

有一开阔的湖,湖底有一寺庙长眠于碧水中。

一千两百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

得罪唐朝权要后被贬江州(今九江)司马,

四月里踏春寻芳,也走到了这里,

见着了其时尚未被湖水淹没的大林寺。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牯岭晨光。图源:图虫创意

“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白大诗人不禁长叹:“此地实匡庐第一境。”

寺边花径灼灼桃花正妍,红浪翻滚,

要知道彼时山脚下的桃花早已开败。

白居易大喜,捋捋须即兴赋诗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雪景。图源:图虫创意

庐山三大名寺(大林寺、东林寺和西林寺)

之一的大林寺,现今虽已不存,但花径犹在。

大林寺西侧的“花径”,

正门石梁上刻有“花径”二字,

两边门联是“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白居易本想在庐山上终老,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于是在香炉峰北、遗爱寺南构筑草堂,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次年春天,草堂落成,白居易满意极了,

挥笔写下名篇《庐山草堂记》,历数草堂之胜,

并热情邀请了东、西林寺的和尚们一起来吃斋饭。

可惜,白居易最后并没有如愿以偿,

而是人在洛阳,心念草堂。

在庐山建草堂的并不止白居易一个人,

还有另一位如雷贯耳的姓名中带“白”字的前辈——李白。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

数次往游庐山,

在五老峰的屏风叠下搭了座读书堂。

五老峰在庐山东南部分,

不及西南的大汉阳峰那么高,

但比它更雄奇,一击即中诗仙的心。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山峰。图源:图虫创意

五老峰五峰并立,峰峦重叠,

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

若从海会寺仰望,又像矗立天空的金芙蓉。

五老峰东向是九叠屏,

山连着山,相连十余里,绵延如屏,

所以又名屏风叠。

李白选择了在这里盖房子读书,

也曾想隐居庐山: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日出。图源:图虫创意

庐山上诸峰挺立,各有不同的外貌,

因依傍大江大湖又水汽充足,

庐山上常年云雾变幻莫测,

教人看不清云底下庐山的真面目。

东晋时,东林寺主慧远大师久居庐山,

除了潜心佛法倡导净土宗,还细察风云,

在《庐山记》中曾写道:

“天将雨,则白气先抟而璎珞于山岭下,

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

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簌竞奏。”

真是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当然,对庐山云海描述得最让人绝倒的,

得数北宋大文豪苏轼,

他曾往东林寺西边走,穿过虎溪桥,

在千佛塔下的西林寺壁上,大笔一挥,题写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江西九江庐山脚下西林寺。图源:摄图网

常言道“高山有好水”,

庐山的瀑布之壮观奇伟,

想必很多人从小就知道,

毕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入选了语文教科书,

是要背诵考试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的飞泉泻瀑,简直多到不胜记载,

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题诗就有好多首。

唐代诗人徐凝《庐山瀑布》中也有一句写得极好: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白居易对此句也颇为欣赏。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瀑布。图源:图虫创意

庐山瀑布最著名的有开先瀑布、三叠泉、

青玉峡、石门涧、卧龙岗的上下二瀑、

栖贤寺的玉渊、王家坡的双瀑、乌龙潭、

黄龙潭、白龙潭、玉帘泉和桃花涧等等。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瀑布。图源:图虫创意

开先瀑布是同源而分东西异流的两瀑:

东瀑自鹤鸣、龟背两峰间奔流而下,

由于崖口狭窄,泉水喷散数十百缕,

看起来像马尾,因而又叫马尾泉;

西瀑从山顶下注,绕出双剑峰的东边,

悬挂数十丈高,又称为瀑布水。

马尾泉和瀑布水合二为一,流出峡谷,

成为了秀峰寺旁边著名的青玉峡。

李白诗中提到的瀑布据说指的就是它。

如今,若是连日降雨,上游来水增大,

远远望去,还可再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三叠泉景色。图源:图虫创意

三叠泉也称三级泉,又叫水帘泉,

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

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

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

依山势分为上、中、下三叠,故名。

古人云:“上级如飘云拖练,

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雨水季节势如奔马,声若洪钟。

三叠泉瀑布相传是宋以后才发现的,

李白上庐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它。

后来,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来玩耍时就看到了,

特地亲切地取名为“水帘泉”,有诗为证: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其十》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三叠泉景色。图源:图虫创意

2.本地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多数诗人名士,

上庐山不过都是到此一游,

有一个本地人却例外。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山之祖,

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也是浔阳柴桑(今九江)人。

纵观陶渊明诗文,没有直接出现“庐山”二字。

但他前半生在浔阳一地时隐时仕,

40岁后“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归隐,均不出庐山范围,

由此可见,其诗文中有关庐山的内容也很丰富。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山景。图源:图虫创意

在陶诗中,有大量的“山”、“南山”出现,

这与日日伴随陶渊明的庐山不会没有一点关系。

如《归园田居》《饮酒》等组诗中所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就可以理解,

为什么今天的人把陶馆搬去庐山之北了。

然而陶渊明的故居栗里却是在庐山南麓,

当地还有陶姓居民多家,说是陶渊明的后裔。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陶渊明晚年所写的名篇《桃花源记》,

一说是以庐山大汉阳峰下的康王谷为原型,

虚构了一处世外桃源。

这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社会的文学写照,

也将康王谷所独具的自然神韵展露无遗。

在清人舒天香的眼里,

陶渊明的贫困、沉醉、孤节、飘逸、才气、不仕等,

都与庐山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他在《游山日记》中写:

“愚谓庐山品绝高,与渊明绝相似。

其不产一物,则渊明之贫也;

无日不在云雾中,则渊明之北窗高卧,醉醺醺也……”

从中读出了几分庐山与陶渊明的可爱。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蝴蝶泉。图源:图虫创意

本地人赖以为生的,还有庐山的水。

唐代的茶仙陆羽,开品鉴水质之先河,

在《煮茶记》中对品评过的江、淮、井、泉以及雪水,

评出天下二十水,其中庐山占了其三:

康王谷谷帘泉水第一;栖贤寺下观音桥水第六,大天池水第十。

庐山泉水“甘腴清冷,具备诸美”,

山泉水泡云雾茶最妙,

宋代诗人喻良能赞美道:

“甘香曾饮谷帘前,携茗仍来试煮泉。

更觉清风生两腋,始知鸿渐是茶仙”

——《题煮泉亭》

苏轼也为谷帘泉水赋诗,

赞叹“天下第一泉”的名不虚传。

只可惜如今一首阿炳的《二泉映月》

使无锡的“天下第二泉”名闻中外,

而地处江西的“天下第一泉”却鲜为人知。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江西庐山绿茶田,庐山以云雾茶闻名。图源:图虫创意

本地人陶渊明曾去东林寺拜访过慧远大师,

虽然不像谢灵运一样和慧远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交,

但是二人的交谊也很深厚。

据说,慧远出门从不过虎溪桥,

如果过了虎溪桥,寺后山林的老虎就会呼啸起来。

有一次,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去拜访慧远,

三人交谈甚恰,慧远送客时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虎溪桥,

后山老虎果然吼叫起来,三人相视而笑。

后人还将此称为“虎溪三笑”,

苏轼听说这则文苑佳话后,

特地做了“三笑图赞”一幅,

现在拓本仍然珍藏在庐山博物馆中。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白鹿洞书院。图源:图虫创意

晋时庐山就有了“浔阳三隐”,

之后更是成为历代士人理想的隐逸之地,

唐朝李渤及其兄长李涉

曾在五老峰南边的后屏山读书隐居。

由于李渤养过一头白鹿,

世人又称他为“白鹿先生”。

后来人们将李渤隐居的地方辟为书馆,

题名为白鹿洞书院。

南宋朱熹重修书院后,开始名扬天下,

与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白鹿洞书院。图源:图虫创意

历史上,庐山有一座濂溪书院也为人称道,

其坐落在山北的莲花峰下,

为宋明唯心主义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创办,

而为人们所熟知的《爱莲说》中提及的爱莲池正是在此处。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濂溪书院。图源:图虫创意

3.画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陶渊明的气质与庐山的气质浑然一体,

庐山的魅力延续千年,

近代画家张大千一生没能到访庐山,

却视庐山为“一世的恋人”。

83岁高龄的张大千耗时一年半,

在台北创作出山水画巨作《庐山图》。

画作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尽致,辉映交融,

而这也是张大千的绝笔之作。

未登庐山却画庐山的画家自古有之,

明四大家之首沈周,一生足迹仅在吴郡周围,

却也创作出了千古名画《庐山高》。

据说张大千在作《庐山图》前

就曾反复临仿沈周的《庐山高》图。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雾景。图源:图虫创意

当然,中国绘画史上痴迷庐山的丹青妙手,

更多的还是有机会寻访庐山的。

被誉为“山水画祖”的东晋画家顾恺之,

先后画出了《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

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诞生。

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

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

也就是顾恺之的“传神说”,

据说这是受到慧远“形尽而神不灭论”影响的结果。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含鄱口雪景。图源:图虫创意

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

游览过庐山后也留下了一幅《庐山图》,

庐山博物馆中有其复制品。

图中画的是栖贤寺下的观音桥(又名栖贤桥、三峡桥),

始建于宋代,距今近千年。桥长24.4米,宽4米,

横跨两岩之间,全用条子石构成,

至今完好如此,经受汽车重压也岿然不动。

此外,观音桥东有一眼好泉水,叫招隐泉,

也即是陆羽评定的“天下第六泉”。

庐山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是清代许从龙的200幅《五百罗汉图》,

而这些作品原本是为“酬谢庐山山神”而作。

大师激励在前,

每年全国各地的写生者纷至沓来,

有时暑期多达数百人。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风景。图源:图虫创意

4.旅行者:别问,问就是打卡中

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

庐山活动又增添多了一种文艺表现形式。

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

是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片。

人们在感受时代爱情的同时,

将庐山的秀丽风光一并纳入心底。

电影男女主人翁最后见面游泳拥抱的取景地——芦林湖,

也成为了后代粉丝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恋影院。图源:图虫创意

为了纪念这部电影,

庐山上还专门修建了一座电影院,

名为“庐山恋电影院”。

从影院落成三十多年以来,全年不间断地上映,

吉尼斯世界纪录将其被称为

“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

《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

成为了庐山的一个新地标性景观。

芦林湖中,毛主席生前曾多次畅游,

芦林湖桥头建有“毛泽东诗碑园”,

以纪念其百年诞辰。

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迹《登庐山》《题仙人洞》

和古诗多首,描绘庐山的雄伟秀丽。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风景。图源:图虫创意

名胜遍布,三步一故事的庐山,

真如当代诗人陈运和所言:

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

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

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

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

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

……

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

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陈运和《庐山》节选

奇秀甲天下的庐山,

就在那江湖之间不言不语,独立美丽,

千年如一日地静候人们,

去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印记。

江西有个地方,自古让人向往

庐山风景区黄昏。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 李国强、王自立:《历代名人与庐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2. 徐效钢:《庐山典籍史》,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08

3. 邰绍周编著:《庐山故事丛书·朝觐庐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4. 封强军编著:《庐山故事丛书·诗文与书画》,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5. “庐山”编辑委员会编著:《庐山》,新知识出版社,1957.02

6. 王文生,罗立乾选注:《庐山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5

7. 张大千绘:《张大千庐山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05

8. 中国庐山官方网站

创作团队

撰文:九歌

图片:图虫创意、摄图网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锦绣人文地理锦绣人文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