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杭州市余杭区,古时称“禹航”。因大禹航行至此,舍舟登岸治水而得名。

余杭区地处杭州市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东临京杭大运河,西倚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新石器时代,余杭孕育了极致绚烂的良渚文明;清末年间,余杭还诞生了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巨擘、思想先哲和国学泰斗,他就是章太炎。

章太炎 (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的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阶段。身处变革时代和民族灾难的黑暗时刻,深受民族主义熏陶的章太炎,愤然走出书斋,逐梦奋斗,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其为“有学问的革命家”,并高度评价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孙中山也赞扬章太炎为“革命先觉、民族伟人”“四万万人仰为泰山北斗”。

少年章太炎的成长之地

春景凝眸的三月,我漫步畅游了章太炎先生的故乡——余杭仓前古镇,参观了章太炎故居。

余杭塘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全长19.8公里,仓前古镇位于余杭塘河中段,距良渚古城遗址不过12公里。仓前,古时称“灵源”,因南宋临安府(杭州)在此修筑粮仓,使其逐渐成为储粮重地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仓前古镇的老街沿塘河北岸依水而筑,东西向绵延3里有余。旧时的老街车水马龙,油坊、染坊、米店、南货店家家相连,市井繁华;如今的仓前老街依然民舍店铺毗连,保持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塘河上的古桥与老街相映出一幅江南的诗意画卷,极具历史怀旧情调。

章太炎故居在仓前老街的街心,坐北朝南面街临河,共四进一弄,由轿厅、正厅、内堂、书房、避弄、厨房等组成,建筑面积811平方米,为晚清时期江南木结构框架建筑。章太炎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人生二十二个春秋。

章太炎故居临街的正面,以木板代墙为障屏,中间对开两扇木门,东头“避弄”还开了一扇小单门。整个故居除了重要部位夯土围墙,主要是用木头支撑起了故居建筑的主体。

迈入大门是轿厅,亦称序厅。旧时宅院结构中有轿厅的,往往是官宦士绅或望族大户人家。宽敞的轿厅东侧,摆放着一顶做工精细的轿子,这是当年富庶人家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在只是一个陈列品,是昔日记忆。

过了轿厅,是宽阔的天井,对面就是正厅。章家的正厅称“扶雅堂”,是章氏家族的堂号,含义为扶持正义不入俗流,当年章氏家族文士雅集,乡贤聚首,喜庆宴会,家族议事常常在此举行。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故居中轴正屋建筑的东侧,有一条笔直的府内弄堂,由南向北,一通到底,称避弄或备弄。原为女眷仆婢行走之道,以避男宾和主人,是“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在建筑空间上的表现。

由正厅通往后面的内堂,需走避弄。内堂为二层木楼,楼前有天井,主要是女眷或女宾聚会之处。底层一个小厅堂和左右两个厢房,二楼为寝室,是女眷及女宾休息、聊天、聚餐、娱乐打麻将的地方。

内堂横穿避弄是东面的书房。文房内陈设简单、大气、雅致,书桌上复原了砚台、笔筒、笔架等学习用具,透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在这间书屋里,章太炎接受了祖辈、父辈给予的启蒙教育,“读书精勤,晨夕无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可谓“陋室方寸小,国粹沃原深”。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故居前三进为历史场景的再现,还原了章太炎青少年时期故居的风貌。

通过避弄进入故居的第四进,也是一座二层木楼,楼前仍有天井,原为章氏家族生活区域。现在底层为章氏后裔捐献文物特展厅,介绍了章氏家族谱系,陈列了部分章太炎生前物品。二层集中展示了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及两个儿子章导、章奇捐献的珍贵文物。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章家人心灵安放情感寄托之处

章太炎故居,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居所和一群建筑,也是章氏家族文化和精神的物质体现,是聚族而居的一代代章家人心灵安放情感寄托之处。

章太炎故居东边相邻的民居,辟为“专题展厅”。走进展厅,正逢举办章念驰(太炎先生嫡孙)夫妇捐赠章太炎先生文物特展。众多文物中,章太炎与同盟会员信札碑拓片,见证了他与革命者之间的交往;还有多幅章太炎用篆书抄录的古代励志名篇,其中抄录东晋陶渊明《咏贫士》,颂扬了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抄录《王辅嗣易略例》中一段,感慨了世间艰难人事复杂,倡导革命同志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这幅作品落款为“余杭章太炎”,可见家乡在他心里的高度。

篆书“子其艰贞”,作品尺幅巨大(纸本,纵67厘米,横130厘米),一直为章家家藏,首次面世,尤为珍贵。“子其艰贞”是章太炎自我勉励之语,意为在艰难中守正不移,书为心声,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艰贞”出自《易经·明夷卦》,《明夷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章太炎曾在《印度人论国粹》一文加以解释:“纯德琦行之士,无国无之,而苦行艰贞,隐沦独善者,固中国所长也”。

章太炎先生的篆书被书坛泰斗沙孟海誉为清代篆书四大派中独辟蹊径的古文字别派,用笔高淳朴茂,古意盎然,是“篆学园苑中一朵斗大的鲜花,值得我们推崇与学习”。

章太炎故居西边相邻的民居,辟为“章太炎先生生平展厅”,属必看内容。展厅第一单元“钟灵毓秀”,展观了先生的家族史和出生成长的人文环境;第二单元“革命先觉”,叙述了先生坎坷的革命历史;第三单元“一代儒宗”,细数先生的国学造诣及讲学历程;第四单元“章太炎与众弟子”,展现了先生的弟子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通过四个单元的介绍,概述了章太炎跌宕起伏的风云人生。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五百年前章氏一族迁居余杭仓前,成为仓前老街上崇文重教的大家族。“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而章氏家族能够传家继世五百年,家训家规家风是重要原因。

跌宕起伏的风云人生

家训是一种家族意志和契约精神,以文字的形式代代相传,规矩治家是家族立世的精神基石。

《章氏家训》,是我国著名的家训之一,其文如下: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我祠而葬我茔乎?戒石具左,朝夕涌思。

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诞生,虽逢乱世,但章家凭借殷实的家底和三代高超的医术,使章太炎的童年依然过着悠闲的读书人生活。儿时的章太炎,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下,6岁便彰显出聪慧。一日下雨,父亲和亲友在家中饮酒吟诗,应长辈要求,他随即应景诵诗一首: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外祖父朱有虔和父亲章浚,对少年时的章太炎进行了严格系统的文字音韵教育。章太炎学习异常刻苦,广泛涉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国学基础。13岁,通过阅读《东华录》、《明季稗史》等书,民族主义思想在章太炎的心中发芽生根。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年轻时的章太炎

1890年,22岁的章太炎离开余杭仓前,到西子湖畔诂经精舍,拜经学大师俞樾为师,专治《左氏传》,精研故训。

19世纪末,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章太炎深感惊愕、悲怆和激愤,他毅然离开诂经精舍,投身社会,积极办报宣传变法思想,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活动。

1895年11月,章太炎加入康有为等创办的“强学会”,发表《变法箴言》,先后创办《经世报》《实学报》等刊物,与宋恕等创建“兴浙会”。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第一次遭追捕,被迫去台湾避难。

1899年,章太炎前往日本,经梁启超介绍,首次会晤孙中山,两人“谈论排满方略,极为相得”,且都认为:中国不经流血斗争,革新无望。同年8月,章太炎秘密回到上海。百日维新失败,慈禧欲废光绪,章太炎等五十名维新人士在上海集会,署名通电抗议。章太炎第二次被追捕,只好躲进上海租界。

1900年7月26日,严复、唐才常等在上海张园成立“中国议会”。章太炎发表演讲,并当场剪辫明志,与清政府决裂,完成了从维新派立场到革命派立场的转变,后唐被张之洞捕杀,章太炎第三次被通缉。

1900年春,《訄书》出版,这是章太炎第一部自选学术论文集,《訄书》对封建中国的“天道”观、“天命”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成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1901年,章太炎回仓前故里过春节,遭清政府第四次通缉,躲避在镇外龙泉寺,后经上海,去苏州东吴大学任教。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在东吴大学任教期间,章太炎继续在学生中宣传革命,完全无视君权。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江浙巡抚等多方密谋捕杀,这是章太炎第五次被追捕。

1902年2月,章太炎再次亡命日本。4月,与孙中山联合发起举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在留日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5月返回上海,修改《訄书》,7月章太炎秘密回到仓前,又被清廷追捕,脱险后重回上海,这是第六次被追捕。

1903年6月,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在《苏报》上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不辩菽麦”。7月7日,清政府与美英日等国勾结,查封《苏报》,逮捕了章太炎,这是第七次被追捕,也是第一次入狱。

1904年,章太炎与蔡元培等发起光复会;1906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06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被袁禁锢,袁世凯死后释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章太炎提出“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新三大政策,开始北伐。章太炎反对外部势力介入中国,从而反对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遭国民党上海党部通缉,1930年代后,以讲学为业。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章太炎国学造诣极深。他最擅长 的是“小学” (文字、 音韵和训诂之学) ,最出色的是佛学,最喜爱的是医学,最精通的是经学,虽入手工夫在小学,然而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千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人,所以称之为国学大师。

章太炎在国学文化传承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述颇丰,约有400余万字。他一生分别在日本、北京、上海、苏州,4次举办“国学讲习会”,弟子中多为大学教授、讲师、中学教师、中文系学生,蒋介石为笼络、控制章太炎送来1万元医药费,被其用作办学经费。他的学术弟子中,有的后来成为“五四运动”旗手,也有的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教育界的骨干。

“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6年6月14日,一代儒宗、革命先哲章太炎因病溘然长逝。临终曾留下遗嘱告诫子孙,“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要保持民族气节。

毛泽东对章太炎有过这样的评价:“章太炎活了六十多岁,前半生革命正气凛然,尤以主笔《民报》时期所写的文章锋芒锐利,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不愧为革命的政论家;虽然一度涉足北洋官场,但心在治经、治史,以国学家著称。”

周恩来总理也称誉章太炎:“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永垂史册,是浙江人民的骄傲。”

今天的仓前古镇,已深度融入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先贤的故乡已然蝶变为梦想小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这里汇聚,激情与梦想在这里再度启航。余杭,正以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为强劲驱动力,保持GDP总额在杭州市稳居第一;余杭,正加速成为杭州新的城市中心;向新而生的余杭,今年还将迎来杭州亚运会。

寻访章太炎的余杭故居

倘若先生在天有知,对故乡翻天覆地的巨变,定会感到欣慰。

(史料源自章太炎研究中心)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