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
-
人点烛鬼吹灯:揭秘古代盗墓者用的工具
盗墓 利器:洛阳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仲尼这句话对盗墓来者说,亦然。 提起盗墓工具,不少读者可能会想起“洛阳铲”。实际上,“洛阳铲”仅是在洛阳、开封、西安一带这些黄土地上使用较多的盗墓工具,而且发…
-
成语“不三不四”由来:三象征整体 四意为吉祥
在中国成语大词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释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样子”可是,中国的数字不只三和四,十个数字中为啥偏偏说“不三不四”而不说“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 “不七不八”呢? 史料记…
-
从“太史公曰”到“芸斋主人曰”
图为《史记·刺客列传》的“太史公曰”(局部) 读当代作家的作品,觉得孙犁先生是对中国古文化吃得比较透的一位。在文章样式上,孙犁也有些对古文化的继承,如他在小说和读书随笔中以“论赞”的形式…
-
揭秘古代的赶考保健
为体现科举选士的公开与公正,自唐至清,不论是两级考试还是三级考试,每级考试都要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内容、集中考试。此项规定,首先给应试者带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要远离家乡,千里迢迢去…
-
美国学者谈大跃进:毛泽东低估农民抵御变革能力
从1949年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无可争议的领袖,塑造了中国的命运。今日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已远胜于当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决心推动农业的欠发达的中国社会全面变革,而在此前一个…
-
揭秘“世界上唯一由罪犯开办的邮政”发行的邮票
很少有人会想到,世界上有一种邮票,竟然是和土匪的一桩劫车案有关系。 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30分,由南京开往北京的第2次特快列车沿津浦铁路向北奔驰,车内的旅客大多进入了梦乡,连车上的服务员都睡着了。…
-
揭秘打油诗的前世今生
打油诗是中唐时期南阳一个秀才张打油创造的诗体。那厮虽然熟通诗法,但天生反骨,勇于创新,并不热衷于当时盛行的格律诗,反而爱上了街头巷尾、乡村田间的俚歌,从收集到创作,非常投入。随着…
-
鍏充簬鍏冨鑺傜殑椋庝織(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元宵节一定要吃一碗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但寓意都一样,意味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灯汇聚街上,令…
-
太平军失败与李秀成剖因
军事乃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政治较量的最后格斗,而政治较量的基础又在经济与文化,比拼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有综合调配的管理能力与设计全盘的文化智力。应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分析,太平军最后的军事失败…
-
古代为何鲜有强奸罪:受害者若告官九死一生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按理说,强奸罪要比抢劫、盗窃犯罪多得多,可史料记载却少得多。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封建的贞操观束缚了妇女,把贞节看成天理,即使受害也很少告官。从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