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奉天挤兑风潮 张作霖“借”银行家脑袋制止

1916年奉天挤兑风潮 张作霖“借”银行家脑袋制止 

  痛下杀手,张作霖狠刹“挤兑”之风

  1916年4月22日,张作霖就任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6月6日,段祺瑞政府发布命令,改“××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这样,张作霖也就成了奉天督军,兼任省长,军政大权为其一人所有,为其成为东北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张作霖上任伊始,却面临着这么一个乱摊子,也着实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但张作霖并没有退缩,他在王永江、刘尚清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对奉天财政加以整理。8月4日,张作霖发布训令,宣布奉天货币以大洋为本位。8月18日,奉天总商会与日本商业会议所经过艰难交涉,达成协议,约定“奉天六行号发行的小洋票,以大银元、日本金票、正金钞票和卢布换之,但卢布一种,非经兑换者同意,不得强行搭付。”同时还商定每日兑现以8万元为限,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挤兑风潮的恶性蔓延。

  这年12月30日,东三省官银号开始发行“一二汇兑券”,即每元兑换12角小洋票的大洋票,用以回收小洋票。而在此前,张作霖还从朝鲜银行奉天办事处借款300万金票,作为准备金。这样,总算把1916年的东北金融风暴缓和下来了。其实,张作霖对经济的治理,是有着相当道行和决心的。时下,人们多赞誉王永江理财有方,但若无张作霖的理解和支持,再好的理财方针也无从实施,这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就张作霖早期来看,他对于东三省金融的治理与整顿,确实很有效果。比如张作霖初掌奉天时,市面上钞票种类繁多,名目各异;再加“日本浪人”恶意挤兑,令人十分头疼。当然,在挤兑风潮中,也有中国投机者的身影。奉天兴业银行的经理刘鸣岐,就私下勾结几家钱号收购现小洋,再行倒卖。后来,张作霖为制止这种挤兑风潮,断然出手,“借用”刘鸣岐的脑袋,才使挤兑风潮有所缓和。

  “刘鸣岐事件”真相

  话说回来,张作霖虽有治理金融的决心,但他本人也不见得如何清白。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照此而言,重利之下,便必有蠢货了。别人不提,就是张作霖本人,也曾玩过投机倒把的勾当。当初,华俄道胜银行发行的“羌贴”比现大洋价格稍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财力日蹙,无力兑现,导致羌贴大幅贬值。不过,大多数中国人以为俄国强大,即使战败,也可能像日俄战争那样“全身而退”,不致亡国,遂大量买存羌贴,这些人以为,战争结束后,羌贴必然能恢复原价。据王瑞之(曾任奉天高等法院推事、安东县知事等职)所写的《张作霖统治时期的东北金融概略》记载,张作霖曾让奉天兴业银行为他买了200万元。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结束,便传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结果,华俄道胜银行倒闭,羌贴成了废纸,投资羌贴的人血本无归,这就是当时所称的“受羌(枪)伤”。如果王瑞之的记载属实,那么,张作霖本人就是受过“羌伤”的人。

  1916年5月,张作霖命令奉天总商会会长杨玉泉会同各银号与日本商业会议所交涉,总算达成了如下一些条款:中国、交通、官银号、兴业银行、殖边银行、黑龙江官银号等六家,每一周内,合出现洋24万元,交由银行团(后改为银行公会)代行兑换;兑换时间为每天下午一时起至三时止;兑换期限自6月12日起至8月11日止。

  另外还商定,兑换之前,应经日本商业会议所审验现款,再经日本总领事发给许可证,方可到银行团兑换。但这一规定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在日本人的要求下,又加了一条:“不满百元之款,仍赴各银行号兑换”,这就给下作的日本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他们拿着99元到各银行兑换,一出动就是数百人,有时一天便兑现20余万元。于是再与日本商业会议所交涉,规定每日兑换不得超过6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