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过生日的习俗:来自佛教诞辰

探究过生日的习俗:来自佛教诞辰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香港多个佛教团体在维园举办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佛诞嘉年华,活动包括浴佛典礼、祈福法会、花果灯供佛、综合演艺节目等,吸引众多善信市民到场分享佛诞节日喜悦。

    据说,孔子的诞生日是9月28日,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年。各地的祭孔大典照样热闹非凡。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孔子在世的时候不仅没有见过这么讲究的生日party,连句生日快乐都没听到过——那个时代的人尚不知生日为何物。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诗经·豳风·七月》有云:“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有人说这“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在寿筵上为人祝寿的热闹场面”(杜家骥《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这恐怕是臆测之词。综合全诗来看,这句诗无非是劳动人民辛苦一年之后举杯互相庆贺之词,不是具体向某人祝寿,更无关寿筵。

    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颜氏家训·风操篇》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这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就算是父母已经亡故了也照吃不误,没有感伤。看来颜之推对时人在生日这天吃喝庆祝很是不以为然,不过这也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在每年生日这天庆祝的做法。

    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到了《西游记》里,连黑风山的熊罴怪都过起了生日。顾炎武说:“是此礼(生日礼)起于齐梁之间。逮唐宋以后,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不崇饰。”(《日知录》)

    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兴起于魏晋,唐宋以后大盛,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产生呢?

    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的传入是一个大事件,它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后世丧葬礼仪中的很多风俗都来自佛教。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恰恰也是兴起于魏晋,唐朝以后大盛。佛教流行和中国人开始过生日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佛教文化似乎很重视诞辰日。很多佛教节日实际上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如佛教最重要的节日四月初八佛诞节是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此外还有正月初二弥勒圣诞,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三月十六准提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七月十三地藏菩萨圣诞,九月三十药师佛圣诞,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等,这些佛教节日也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在佛诞日浴佛已经成为荆楚一带的习俗:“四月八日……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除了浴佛,佛诞日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行像”,就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魏书·释老志》载魏太武帝“遵太祖、太宗之业……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可见这种礼俗形成很早。此外,《洛阳伽蓝记》、《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了很多民间“行像”的活动。唐宋以后,佛诞日等其他宗教节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些佛教诞辰节日的流行必然会对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与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之前的中国人的意识里,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概念,不需要去记住它,遑论去纪念它。而佛教的习俗也许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佛祖的诞辰日是四月初八,我的诞生日是哪天呢?佛祖诞生日要“浴佛”、“行像”,我的诞生日能不能也搞点特别的仪式呢?这种观念,就是中国确立生日习俗的思想基础。而那个无比自信的唐玄宗效法佛祖和菩萨带头把自己的生日也定为节日之后,社会大众对“生日”这种新民俗的认同就不可阻挡了。

    有趣的是,生日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后,道教也吸收了这一文化。唐宋以后,道教陆续给老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神仙安排了生日,这些“圣诞日”也成了道教的重要节日。

    以上说的是生日,推而广之,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似乎中国文化对纪念日不是很重视。我们看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历法、气象意义上的节日,为人物、事件而设立的纪念日性质的节日绝少(端午、寒食、七夕很可能是先有节日本身,后来才有传说附会)。反观佛教的节日,绝大多数为纪念日,除了诞辰日外,如二月八日释迦牟尼出家日、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涅槃日、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日出家观音菩萨日等,均是某一事件的纪念日。西方节日中的重要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情人节、母亲节等也都是纪念日。正是由于中国不重视纪念日,所以我们古代改朝换代了那么多次,却从来没听过一个“国庆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