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摇篮远在日本横滨:孙中山7年以此为基地

提起横滨中华街,人们都会想起雕粱画柱的中国式建筑,想起大鲍翅之宴、佛跳墙之宴等名贯中外的中华料理,想起每年约有1800多万人到访的繁荣商城,想起龙狮斗艳的节日狂欢。然而,横滨中华街仅仅是一个旅游和商业的胜地吗?翻开历史锈迹斑驳的沉重书页,我们会发现,那历史隧道中的横滨中华街,曾给予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等人巨大的支持,是辛亥革命的微弱火种从弱到强,以致星火燎原,取得武昌起义成功的策源地。可以

中国革命摇篮远在日本横滨:孙中山7年以此为基地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

  提起横滨中华街,人们都会想起雕粱画柱的中国式建筑,想起大鲍翅之宴、佛跳墙之宴等名贯中外的中华料理,想起每年约有1800多万人到访的繁荣商城,想起龙狮斗艳的节日狂欢。然而,横滨中华街仅仅是一个旅游和商业的胜地吗?翻开历史锈迹斑驳的沉重书页,我们会发现,那历史隧道中的横滨中华街,曾给予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等人巨大的支持,是辛亥革命的微弱火种从弱到强,以致星火燎原,取得武昌起义成功的策源地。可以说:横滨中华街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之一。

  谈起中华街的历史,要从黑船来航谈起。1853年(嘉永6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马休·卡尔佩斯·佩里将军率领的黑船(蒸汽船,由于船体涂上了防水黑漆又冒出黑烟,因此被成为黑船)进入了浦贺冲,日本历史上称这次的事件为“黑船来航”。

  中国人也几乎和横滨开港同时来到日本,当时有个日本商人叫芝屋清五郎,可谓日本生丝出口批发商之祖,他在1859年7月,和来日做生丝生意的意大利人伊索利克做进出口生意,向伊索利克卖出了大批甲州岛田生丝。据说这是横滨商人和外国商人做成的第一笔生丝交易。芝屋清五郎不仅在制丝农家和外国出口商之间做中介,而且还向制丝农家贷款。而在这笔买卖中担任翻译和斡旋工作的,是中国人阿忠。另外,1860年陪伴美国商人拉菲耶鲁肖亚(Raphael Schoyer)来日时也带著一名中国买办阿雷。而在横滨开港不久就在横滨开设支店的Dodwell商会(当时的Adamson商会)的买办阿奎和他的部下中有好几个中国人。

  一开始来到横滨的中国人,很多都是伴著欧美商人一起来的。这时为什么呢?这与中国开港,要比日本早近20年有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进入中国。1842年,英国和清王朝签订了《南京条约》,逼清王朝让香港成为英国租界,开放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其后续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1843年10月8日)。条约签订后,大批英国商人来到中国,雇用大批中国人买办,也使许多精通英语的买办应运而生。

  此后中国人人口不断增长,到1878年达到1851人,并集中居住在现在的中华街一带(当时称“南京街”)。

  到了1890年以后,横滨华侨的人口超过3000人,1893年的《横滨贸易捷径》,当时在横滨的中国人贸易商号共32家,虽比有47家商号的英国少,但是比有25家商号的美国多了许多。除贸易商家之外,还有洋服裁缝5家、金融业4家、印刷装订业4家、藤椅制造业4家、涂装业3家、料理店3家、理发、医院、药铺和其它各一家。

  在19世纪90年代初叶,横滨华侨的经济实力也实现了显著的飞跃,他们改修中华会馆、扩建关帝庙、修复中华义庄等,显示了华侨经济繁荣的景象。

  孙中山和日本的缘分,应从1894谈起。1894年冬天,孙中山组织了檀香山兴中会,搭船回香港,在船上宣传革命,一位叫陈清的华侨在船上叫卖东西,听了孙中山的话之后颇有共鸣。因为此船在横滨靠港,陈清便上岸邀了好朋友谭发,到船上来见孙中山。谭发是一个裁缝,在横滨开了“均昌洋服店”,见了孙中山后,为他的革命理论折伏,并表示愿意帮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895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兴中会领导人杨衢云、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准备发动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杨衢云、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夺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的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孙中山和同志郑士良、陈少白一起,逃亡国外,乘日本邮轮“广岛丸”来日本,11月12日到达神户。“广岛丸”在神户停泊一天,第二天出发,11月17日到达横滨。他们准备去投奔横滨中华街(但是被称为南京街)的潭发。

  孙中山在横滨中华街找到了谭发,谭发马上安排了三人的住处,介绍三人住在山下町五十三番地文京印刷店的二楼,而横滨中华街有很多华侨表示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共鸣,于是孙中山趁热打铁,在11月20日成立了“兴中会横滨分会”日本分会,分会的会所设在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地,会长是文经印刷店的老板冯镜如。冯镜如的弟弟冯紫珊与冯镜如的十四岁的儿子冯懋龙,都做了会员,另外谭发、温遇贵、温炳臣、黎炳垣、粱达卿、赵明乐、赵峄琴等30多人参加了“兴中会”日本分会。并决定由赵明乐掌管财务,赵释琴担当书记,干事有冯紫珊、温遇贵、温炳臣等8人。

  从此横滨中华街成了孙文等人的革命基地,他得到了华侨们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孙中山从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到1923年,曾15次到日本,累计有9年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其中7年间以横滨中华街为基地,与陈少白、郑士良以及众多革命党人聚会、策划,领导历次革命起义,并受到许多日本友人的支持,如梅屋庄吉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提供的资金援助超过10亿日元,山田良政参加惠州起义英勇就义,成为第一个为辛亥革命献身的日本人,犬养毅等政治家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孙中山巨大的支持,广大侨界和留日学人也纷纷响应他的号召,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运动。

  1905年,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问世,并以此为基础推翻了封建统治,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支持过辛亥革命的日本人和华侨,超过千人,而日本朋友支持孙中山,一般都离不开中华街华侨的搭桥引线,护卫陪同。

  可以说,横滨中华街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在她繁荣似锦的商业与旅游胜地的深处,更有她作为革命策源地和摇篮的光荣和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