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华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

解读中华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

    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装饰着龙,乃至于真龙听说后,特去拜访叶公,而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原来叶公好龙是假的(他只是喜欢假龙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的“(水)龙头”。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寺庙中,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车水马龙”则是表示市场繁荣的景象。而在《易经》的不同卦象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则是讲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这里龙是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化运动过程的代名词。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则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命名为“龙芯”。

    中华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特别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龙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中华龙文化已经开始影响世界。

 

    中华龙文化的起源、内涵和意义

    然而,中华民族为什么崇拜龙,几千年来却始终是一个谜。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龙”却揭开了这个谜。

    红山文化中出土的“龙”被考古学家命名为“玉猪龙”。因为其头部形象似乎是一个猪首,而身体则为一个“C”形,而且首尾几乎相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早期形象,远古中国人以猪为祭物,祈求农业的丰收,尔后猪被神话为龙,龙又演化为华夏的象征、帝王的化身。玉猪龙是早期龙的形象之一,它充分证明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反映出早在远古时期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红山文化玉猪龙形制似有首部由大到小、体由粗到细、首尾间缺口由连接到缺口增大的演化规律。

 

    如果我们看到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人初生的胚胎,看到所有脊椎动物(鱼、蝾螈、龟、鸡、猪、猴、兔、人)的胚胎演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态,我们就知道,这些的动物发育早期的胚胎无一例外,全部呈现几乎完全相同的样子,并且身体都呈“C”形——龙形。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证据之一。

    如果我们再看一下精子追逐卵子的情况,摇动着尾巴的精子不也完全是一个玉龙的形态吗?而且玉龙在一定意义上也有男性生殖器的影子。因此,在中华龙文化中,龙又表达为雄性、英雄。如果我们再看一下红山文化中的“对雄大玉龙”,一对(两半的)男性生殖器托起一条玉龙,则极为生动地表达了玉龙的“生命之精”的意境。

    显然,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中的普遍现象,比如有一个民族的生殖崇拜,是一个女性怀抱一个如同婴儿一样大小的男性阳具。还比如有一个民族把猪奉为自己的祖先;另一个民族则把狗奉为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个民族把青蛙奉为自己的祖先;还有的民族把葫芦奉为自己的祖先,如此等等。而所有这些动植物图腾崇拜,其意义是一样的:就是“多子多福”之意,即所有这些动植物都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产子多),从而表达了对本民族繁衍兴旺的期盼。而红山文化出土的另一个“龙凤图腾”则把中华龙文化的生殖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我们再看一下红山文化中凤的玉雕,也呈“C”形,这对我们的震撼决不亚于“C”形龙对我们的震撼。首先中华文化中的凤,一般可以表示雌性,而“C”形凤则表示“初生的雌性”。这再一次证明了龙凤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生殖崇拜的造化。由于龙(包括“C”形凤文化)又表示“原初的生命”,因此,中华龙文化又表示为中华民族对原初生命的崇拜,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对可以化生万物的原初生命的崇拜。

    “生生之谓易”,显然,中华易文化则是生殖、生命文明的另一种表达。可以说:中华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中华易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在前面所介绍的各异的“玉龙”表达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除了玉龙(图三)很像猪首外,其余的都不像或不是。玉龙(图一)有蛋壳中小鸡基本成型的气质——圆圆的眼睛和明显的鸡冠,在一定意义上也像猴;而玉龙(图二)则是一匹飞奔的骏马,显示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热爱马、崇拜马的感情。这也应该是“龙马”、“龙马精神”的来源吧。《周礼·夏官·�C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为小白龙的化身,显然都表达了“马为龙种”的意境。大汶口龙则具有羊或鹿的头面,显示了远古时代安徽一带中华民族的先祖对有角动物羊或鹿的感情和崇拜。这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头的形象已经很相近。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的“龙头”的脸面很像鳄鱼(是一张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脸面,如河马的脸面与鳄鱼和龙都很相像);而四只“龙爪”也很像鳄鱼的四只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的躯干,很像巨蟒或蛇的躯干。而蛇的样子,很像精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蛇乘龙。”表示了蛇化龙的意思。十二生肖之一的“蛇”,又名“小龙”,可以理解为“龙”小的时候(无鳞无爪)的样子——即“C”形龙的样子。另外,传说中的伏羲是“人面蛇身”(实际上应该是人面龙身,蛇是玉雕龙形象——初生的动物生命形态的演化结果。春秋时期出土的伏羲女娲雕像〈生龙之身〉与汉代的伏羲女娲雕像〈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蛇〉有着重要的不同),都体现了中华先祖对龙——生命初生形象的崇拜。而在中药中把蚯蚓称为“地龙”,则是对龙所表达的“绵延起伏”之意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的文化。十二生肖传统的排序依次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果我们让龙打头,则有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虎、兔。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以外的11种动物,都是我们现实所熟知的动物。唯有龙没有现实比照。现在我们可以完全清楚了,首先龙是所有动物的早期胚胎,所有动物都是从龙演化而来的。再就是龙是所有动物的整合,至少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首先是蛇(包括鳄鱼)、马、羊的化身;然后又包括鸡(或猴)和猪。因此,龙所表达的是“生生之谓易”之像;龙所表达的是生命自然整合之像;龙还表示对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年龄(由天干地支组合成60年一个轮回周期)的人们(由不同属性的十二种动物代表)的社会凝聚力。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从六千年前龙的形态到现在龙的形态是一个逐级演化的过程。

    对于中华龙文化的演化,有多种学说,但一般都认为现在人们所认同的龙是由古代多种演化合一的结果。中华龙文化大致是经过了5个阶段:萌生期、育成期、成熟期、发展期和鼎盛期。早期的龙文化主要发生于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时代,这在前面我们已经作了较多的介绍。“进入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前5世纪),龙纹和螺旋纹一起纷纷涌现在青铜礼器上,但龙纹所占的地位尚不重要。战国、秦汉之际,龙纹改变了以前的变体化和多样化,出现了后世所常见的那种定型化和公式化的造型,并随着儒教和道教的盛行而趋于成熟。三国至宋元时代(公元220~1368年),龙的形象经历了从粗简到细腻、从僵硬到生动、从无爪无鳞到有爪有鳞、从单龙对龙到成组多龙、从寓意故事到纯粹装饰式等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明清时代(1368~1911年),龙纹成为皇权的象征和标志而臻于鼎盛,迎来了其登峰造极的黄金时代。”

    实际上,所谓“鼎盛期”开始的时候——明代,也是中国封建文明从鼎盛发生逆转(以郑和七下西洋整合世界〈1405~1433年〉为顶点),走向衰落的时代。这是否可以说,中华龙文化在“皇室文化层面”上,已经出现了“老态龙钟”之景象。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消逝,“皇室龙文化”也终结为历史文化。而在现代,中华龙文化则主要成为一种民俗的表达,成为普通百姓喜庆的一种表达,特别是青年男女结婚时,常常会有龙凤图案作为婚礼的主要场面装饰——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表达了“龙凤呈祥”的中华民族生殖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中华龙文化则又表达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深沉的认知情感。不论走到哪里,不管是在几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在海外定居多少代,作为“龙的传人”,总会把祖国深深地埋在心中。近代以来华侨爱国已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生动的写照。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濮阳出土的6000年前的蚌壳堆塑动物,一般被认为是“中华第一龙”,但这个解读是有问题的。该墓的主人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其陪葬的一左一右的两个动物模型,应该一个是“山大王”——老虎,一个是“水中霸王”——鳄鱼(这个问题也有其他学者论证),并且头朝下,中间护卫着“人中之王”。在中华文化中有“左青龙、右白虎”说法,“龙争虎斗”、“虎踞龙盘”的成语等,应该是这种文化的延续表达。因此,这里的龙,应该是一种“卫龙”——保卫之龙,或称为“威龙”——威武之龙。而红山玉龙,则可称为“生龙”——生命之龙、生殖之龙。而把生命之龙与威武之龙整合以后的龙,可称为“神龙”,这也是在中华文化中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的开始。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后穿着“凤冠霞帔”,这应该是中华文化中生殖文化的最高表达。神龙之形的威猛,则体现了皇家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神龙也成为皇家的唯一符号。而神龙的形态则由具体的生命与动物的形态所蕴涵的多种理念整合升华而成,其内涵仍然是中华民族生殖文化的最高表达,这体现着中华民族(当时应为表示皇家权力)绵延起伏、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发展之意。因此在现实的自然世界中,是不可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生物的。而以现在龙的形象去简单地论证历史上的龙是什么动物,是不会得到正确结果的。

    中国龙文化将走向世界

    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横亘万古的伟大文明。而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龙文化和易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横亘万古的根本原因。中华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中华易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谓“生生之谓易”则是中华龙文化和中华易文化的手心手背——两面一体的生动表达。作为中华龙文化的源头的红山龙小巧可爱,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巨大创造力;而中华巨龙的金蛇之舞则是中华文明辉煌发达的象征,表达的是“福寿绵延”之意。显然,中华龙文化是人们对福寿吉祥和谐如意的祈盼。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为中国人春节红红火火的热闹场面所感染,中国的生肖文化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所欣赏,人们都愿意品味一下自己的中国生肖属性的感觉。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重新崛起的必然,也会给有着中华文化特色的商品带来新的商机。本文所揭示的中华龙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创造力和福寿绵延和谐如意的吉祥意境,必然使中国龙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人民所喜爱。伴随着中国的强盛,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拥有一件有中国龙商标和中国龙图案的生活用品及龙形艺术品,作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吉祥如意的祝福。中国龙文化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

    由于中国龙(英文long)与西方“龙”(英文Dragon)不仅形态上不同,而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已经有多位专家作过论证和建议);由于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不宜简单修改历史的形象传承。但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华之龙,可以考虑出多个标准样本龙,以在不同场合使用。

    数千年来,作为蕴涵着喜庆祥和、繁荣昌盛之意的中华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起伏、生生不息、横亘人类世界历史的神圣象征。我们需要深刻而充分地认知和理解中华龙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演化过程,以增强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走到世界发展的最前列。而且还需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知和理解中华龙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演化过程,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同中国的必要的文化交流,更是实现“中国的21世纪”的一项非常主要的文化传播工作。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龙文化尊敬而喜爱,从而成为人类21世纪和谐发展的一个积极的文化认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