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典辑
深耕历史人文领域的创作者。以笔为刃,剖开岁月尘封,在故纸堆中打捞鲜活的民生图景;以史为鉴,聚焦平凡个体命运,于宏大叙事里探寻时代脉络。著有《民史典》,以细腻笔触书写百姓史诗,领略历史长河中别样的烟火与温度。
2
文章
3
问题
0
粉丝
-
历史上的今天·咸丰五年秋:陈天佐魂归义土,节烈丹心照千古
陈天佐(号曲墨山人)生于乾隆年间,为明末抗清英烈后裔。自幼受家族节义精神熏陶,以传承忠义为己任。 他曾入黄州书院研学,遍历八寨故址搜集抗清掌故,创作诗文、剧本传颂忠烈事迹;十载游历中,谒孝陵、访史迹,著述三十卷彰显抗清往事,遇大旱时倾囊赈济灾民。 归乡后,他创办“节义书院”培育气节之士,编撰《忠烈传》等著作,虽遭禁毁仍传抄广远;又与民间艺人合作,以鼓书、皮影戏等形式播撒节义火种,使“思明月,守汉发”之俗绵延百年。 道光年间面对查访,他以智慧坚守志节;晚年四子皆承父志,延续精神血脉。 咸丰五年秋,陈天佐临终仍嘱传战刀、盟书以励后人,逝后葬于先祖之侧。其一生以布衣之身笔传忠魂,教化一方,节义精神与八寨英魂共耀荆楚,永励后世。
-
1645年6月24日(顺治二年乙酉):祎川堂陈氏龟峰盟誓抗清,谱写忠义壮歌
祎川堂陈氏自汴梁发端,历经宋明嬗变、明清鼎革,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以忠义为精神内核,以迁徙拓业为发展脉络,将家族命运与家国大义紧密相连。其宗族文化不仅是陈氏一族的精神支柱,更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成为研究明清历史、宗族制度、商业发展及文化传承的珍贵样本。
-
历史上的今天(2024.04.13):白茶“守艺人”王永翠与世长辞
2024年4月13日,细雨如丝,笼罩着云南省盐津县兴隆乡兴隆村。八十四岁的“守艺人”王永翠在此走完传奇一生,归土之日,蜿蜒山路挤满送行的人群。邻里乡亲打着油纸伞、踩着泥泞,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人哽咽追忆她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