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宪法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一部好的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且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但什么样的宪法才是好的宪法呢?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并强制执行?还是由民众选举的代表制定并由民众审批通过呢?

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讲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完成后,各州就开始了宪法审批工作,但由于各州对于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共和国意见并不统一,因此在宪法审批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对于宪法支持者来说,他们占有三大优势:其一是由当时的邦联国会将宪法草案转交给各州审批给民众一个误解,认为邦联国会是支持宪法的;其二是宪法草案规定只要有九个州同意宪法即正式通过。(详情请阅读上一篇文章《制宪会议:审批宪法必须由各州通过,民主的表现方式是辩论和争吵》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而联邦主义者所拥有的第三个优势则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在各州关于宪法审批的辩论之前,联邦主义者就在宣传上给自己加上了“联邦党人”的头衔,而把反对者称之为“反联邦党人”。这就意味着他们给了民众一个维护国家统一的印象,而反对者则是破坏国家统一的罪人。

实际上平心而论,所谓“联邦党人”的称呼并不正确,首先他们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党派,并且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宪法支持者还是宪法反对者都是真正的联邦主义者,他们都支持国家的统一,仅仅是在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如何分配权力上有分歧。但是在麦迪逊等人的竭力宣传之下,在当时的美国近百家报纸杂志中,只有12家报纸愿意为反对者发声,其余的报刊几乎都是对支持宪法的宣传。因此在新闻界的支持下,无论是在投票上还是在语言上,舆论都是站在宪法支持者这一边的。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我们常说媒体是舆论的喉舌,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谁掌握了宣传媒体就是掌握的民众的思想,就掌握了真理。美国的建国者们在两百多年前就深谙这一道理,并在实际中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宪法的反对者们除了在个别州占优势外(如纽约州),在大多数的州一开始就处于劣势,而麦迪逊又不断的挑起民众对反对者的反感。他提醒民众反对者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反对什么?没有什么完整的措施来代替宪法,是对《邦联条例》作大的改革?还是对制定的宪法添加修正案?或者召开第二次制宪大会等等?也就是他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并没有自己的解决美国现有问题的方法。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但即使如此,宪法的反对者们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的,他们仍然拥有自己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宪法的支持者们无法反驳的,这就是宪法中所提议建立的联邦政府是违背1776年《独立宣言》中所确定的美国革命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提到了拥有实际权力的联邦政府是专制的摇篮这一在1776年就被民众所公认的原则。

因此宪法的支持者要想通过这部宪法,就必须对美国革命的意义进行重新解读,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所有的在1776年反对大英帝国和英国国王时提出的观点,都可以用来反驳1787年宪法中提议建立的这个联邦政府。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那么只要找出这两个政府的不同点并加以有利的解读,问题是不是就会迎刃而解呢?

这样的不同点还真的就有,因为在大英帝国的议会中,从来就没有一名来自北美殖民地的代表;而如今按照宪法所成立的参、众议院中是有来自每一个州的代表的,并且在代表名额的分配上也充分考虑了各州的大小和拥有民众的多少。

问题迎刃而解,因此到了最后,在各州宪法审批之前的辩论中,宪法的支持者们在政治上和策略上以及宣传上都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但即使如此,华盛顿和麦迪逊等国家主义者仍然不太满意,他们不仅仅是对宪法未能建立一个联邦权力高于州权的制度不满,也对各州审批宪法的进程感到不满。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但在这一点上表现较为激烈的却并不是麦迪逊,反而是从表面上看来对宪法持有一种有意识的冷漠态度的华盛顿。

从麦迪逊号召各州召开制宪大会的时候,华盛顿就表现出一种漠然的态度,并且一再声明自己只愿意在弗农山庄归隐田园,只是在后来麦迪逊向他保证在大会上一定会制定一部新宪法并且能够增加他的声望后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出山主持制宪会议。但实际上华盛顿比任何人都希望建立一个联邦主权高于一切的统一国家,只是由于他对这一目标前景感到不明才对麦迪逊的邀请一再地推脱。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毕竟他不愿意自己在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巨大声望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害,因此在整个费城会议的过程中,华盛顿都是一个装模作样的幕后操纵者,用表面的不动声色来掩盖其建立一个联邦权大于州权的愿望。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因此而看低华盛顿的道德品质,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损害他人的任何权利,也没有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和民众的拥护来强迫他人服从自己的命令,更没有把自己宣传为无所不能、救万民于水火的救世主,让民众匍匐在他的脚下高呼万岁,他所做的只是一种对自己已有声望的过度保护而已。

但在经过费城大会中各州代表的辩论以后,华盛顿也意识到在关键问题上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他心目中理想的联邦主权国家至少在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他在会议结束后曾给好友、弗吉尼亚州州长、议员、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的本杰明·哈里森写信说:“在众多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下,这是(宪法)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

制宪会议:掌握了舆论就是真理,美国宪法审批中的幕后指挥华盛顿

因此在各州审批宪法通过的过程中,华盛顿的私人通信中大多数都是和汉密尔顿、麦迪逊、诺克斯以及法国拉法耶特侯爵等人讨论宪法的批准情况。尤其是在有关弗吉尼亚州和纽约州这些关键大州的情况,他们分析那些拥有权势和威望的反对派的态度以及造成的可能结果,并相应地讨论一些应对措施等。

并且华盛顿对他的好友乔治·梅森的叛变感到失望,当然说叛变可能有点过于严重,实际上如果从开始的态度上来看,叛变的恰恰是华盛顿本人。

(本文为美国历史连载文章,虽然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新宪法,但能否得到各州的批准还尚未可知?敬请关注本账号,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美国两百五十年的头像美国两百五十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