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网络社交平台,本来是让大家分享生活的地方,但偏偏有人搞起了文学创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曾火爆一时的“凡尔赛文学”?

它指的是用一种委婉的炫耀方式,假装在不经意间秀出自己的优越感。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粉红色的兰博基尼,这颜色也太直男了吧,唉,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

这种矫情又做作的表达方式,在网上引起一众网友调侃、模仿。

而相比较凡学家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淡淡忧伤,来自俄罗斯的“大列巴文学”则简单粗暴多了。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喵驰驰)

它起源于微博上一位博主,在品尝过大列巴之后,灵感迸发写出来的一系列段子,原本是想吐槽大列巴的口感,不料却意外开创了一个文学流派。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喵驰驰)

“大列巴文学”在火爆全网的同时,也成功让很多人对大列巴产生了兴趣,纷纷购买尝试,不过很快这些人就从原来的看热闹,变成了“大列巴文学”的优秀创作者。

“参加运动会,我觉得有点饿,从背包里拿出大列巴准备充饥,身边的同学说:你为什么在铅球赛场外吃器械!”

“和前男友在家吃早餐时打闹,我娇嗔地拿起桌上的大列巴敲了他一下。现在,他坟头的草已经两米高了。”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喵驰驰)

看到网友们被大列巴整得惊慌失措的模样,哈尔滨老铁从棉大衣里掏出大列巴啃了一口后,嘿嘿笑了起来:这在我们东北可是实打实的硬菜!

01

吃到怀疑人生的美食

列巴其实就是俄语面包的音译,大列巴虽然发源于俄罗斯,但早早就在哈尔滨扎下了根。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小V酷美食之旅)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国人来到哈尔滨,其中就有一个叫秋林的商人,他在此开了一家洋行,专门卖俄罗斯食品,里面就有后来成为哈尔滨三大特产的大列巴、红肠和格瓦斯。

不过不同于红肠和格瓦斯,随着哈尔滨人的脚步成了风靡全国的美食,大列巴却始终没能走出东北,让全国人民一饱口福。

这其中的缘由,凡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尝试过大列巴的人,恐怕都心知肚明:这玩意儿也能吃?喂狗狗都没不稀罕!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YJ)

这么说虽然有些冒犯,但却一点也不夸张。

网上被大列巴搞得怀疑人生的比比皆是。

有吃货从小在电视节目上看大列巴的制作工艺,觉得十分高大上,发誓以后一定要尝一尝,后来机缘巧合下考去了哈尔滨,立马兴冲冲地买了一只大列巴。结果在宿舍啃了一个多星期才啃完,而且那段时间每天打嗝自己都能闻见列巴的酸爽味道。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地瓜爱吃瓜)

也有人跟着学校去哈尔滨交流,发现当地学校每顿饭都给他们准备了大列巴,但同行的人没有一个能啃得动,怕浪费就给当地学生,结果发现人家都不要也不想吃。

还有的人去哈尔滨玩,行李箱里塞满大列巴打算送人,结果回去自己吃了一个后,马上断了这个念头,只好把外面的袋子作为纪念品送给朋友。

02

大列巴为啥“又臭又硬”?

看了网友们对于大列巴的吐槽,发现主要集中在大、硬、难吃三个方面上,尤其是太硬。

有外国小哥曾拿面包界另一“臭名昭著”的美食法棍,和大列巴进行比较。

在砸核桃环节,两家不分伯仲,都有诺基亚当年的王者风范。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当两者硬碰硬时,法棍却成功戳穿大列巴的防线。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大列巴虽败犹荣,法棍胜在体型优势,如果选择正面硬刚,这场比拼未必谁输谁赢。

大列巴干透了能当头盔,按扁了能防弹,放久了能当板砖砌房子的江湖传说,可不仅仅只是传说。

高寒的俄罗斯,人想要活下来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娇嫩的植物了,黑麦是当地为数不多可以抵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植物之一,虽然这玩意儿是高纤维的粗粮,遇冷就会变得干硬,但能拿来做面包就已经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忽闪的小于欢)

这么硬的东西,如果再加上它还难吃,那结果可想而知。

无糖无油烤出来的大列巴,除了麦子本身发酵的酸味儿,没有一点其它味道,本质上和窝窝头没啥区别,毕竟当年俄罗斯人发明大列巴就不是为了消遣当点心吃的,而是正儿八经用来饱腹的主食。

所以也无怪乎这样的食物,能在当时条件恶劣的哈尔滨生根发芽了。

03

大列巴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人说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大列巴难吃,是因为吃的方式不对,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切片后,用小银勺挖一点黄油或者果酱,抹在上面一同品尝;也可以将牛肉和土豆炖烂,搅拌成土豆泥之类的食物,涂在列巴片上吃。

特别是大列巴配上汤,切片或掰碎,泡在酸甜的罗宋汤或者咸口的菜汤里,待面包充分吸收汤汁变得柔软有风味后入口,别有一种独特风味。

不过也有人觉得这样吃太麻烦,更喜欢干嚼,于是同样和俄罗斯接壤的新疆,列巴在当地落地生根后,就有了不同的命运。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地人结合当地特产的坚果和葡萄干,发明出了一种独特的果仁大列巴。

与脸盆一般大的列巴不同,果仁大列巴是长条形的大面包,用牛奶而不是水和面,配料相比普通的大列巴也丰富许多,添加了很多果仁和果干。

这种果仁大列巴吃起来,不像传统大列巴那样干硬拉嗓子,更接近我们现在常吃的软香面包,再加上里面十分丰富的馅料,也无怪乎会成为新晋网红食品,吊打面包界的一众穷酸亲戚们。

04

写在最后

不过改良后的大列巴虽然口感颇佳,但在坚持传统的哈尔滨人看来,这就是一种邪教。

东北硬菜,咬上一口,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它

(图片来源于@蔚蓝金彩)

东北老铁们虽然出了名的能挣活儿、会整活儿,但在美食方面却十分保守和质朴,无论是锅包肉、杀猪菜还是东北大乱炖,都没有那么多精雕细琢。

在他们眼里,食物之所以成为食物是因为人的存在,食物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客体,只有在人的生活网络之中才有意义。

也因此他们更在意的是食物本身的意义,一切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不在乎吃什么,更在乎和什么人一起吃,这是专属于东北人的朴素浪漫。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野鹤

策划 |沉夕

编辑 |沉夕

点在看,谈谈大列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看鉴人文历史的头像看鉴人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