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自立?合法继位?雍正帝的继位谜团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766字 | 阅读需12分钟

雍正帝是不是合法继承?

篡位?自立?合法继位?雍正帝的继位谜团

雍正帝

摘要:由于康熙遗诏部分内容缺失遗漏,清朝雍正帝继位一直是历史疑案,学术界对于雍正帝继位问题众说纷纭。一些学者提出雍正帝不正当继位,即“篡位说”和“自立说”。但是也有大部分学者认为雍正帝合法继位,也即“合法继位说”。通过对中文史料的发掘和解读,对康熙帝临终之际的所思所想和情形分析研究,以及西方史料中传教士文献的记载,雍正帝很有可能是合法继位。

关键词清 雍正 继位 合法性

引言

谈起清朝雍正帝,人们可能都对他如何继位比较好奇,毕竟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722年,关闭七天的紫禁城门终于打开。这一天正好是雍正举行登基大典,但是仪式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皇帝登基应有的隆重感。而且让一些大臣们感到诧异的是,雍正不走乾清宫正门,而从东旁门进入。登基仪式有一个列坐赐茶的环节,雍正说:皇考灵柩在上,又怎么忍心下咽?还是免了吧!移交皇帝玉玺,表明皇位正式接受,应有乾清宫御路中行,雍正说:改到甬道吧。由于雍正登基仪式简单,有人就说雍正“不走正路”,而雍正把年号定为“雍正”,也算是为自己正名,表示得位之正。

其实,康熙帝传位于雍正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康熙帝生前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储君而手足相残,但依然还是发生了“九子夺嫡”。康熙帝生前也曾表示,他去世后一定会选择以为可以托付的人做皇帝,这个人就是后来的雍正。雍正帝在位的十三年,把国家治理的也是相当好的,这或许正是康熙帝生前最想看到的。虽然雍正帝继位之初,民间流传着其得位不正的传言,但传言毕竟是传言,可信度较低。如果从历史客观角度考虑,雍正帝很有可能是合法继位。

一、学术界关于雍正继位的现有说法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在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之间起了过渡作用。雍正帝是一位神秘的皇帝,他的身上有许多谜团,而最有争议的莫过于雍正继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正继位。由于关于这段历史的史料记载不充分,历史证据不足,因而雍正帝的继位一直是历史上的悬案。学术界对于雍正继位问题众说纷纭,关于雍正帝的继位,学术界目前大致存在着三种说法。一种是以金恒源为代表的“篡位说”,一种是以冯尔康、杨启樵为代表的“合法继位说”,还有一种则是“自立说”。由于研究这一问题的资料比较欠缺且存在歧义,加上继位之际的历史扑朔迷离,诸家观点目前处于僵持状态。

二、质疑雍正不正当继位

雍正继位问题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一些学者根据对相关史料的查找和分析,认为雍正不正当继位,持“篡位说”和“自立说”观点。但如果对持“篡位说”和“自立说”观点学者给出的理由细细推敲,则就不攻自破了。

(一)篡位说

支撑“篡位说”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雍正将康熙遗诏上的“十”字改成“于”字。持“篡位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康熙帝原来想要传位的是十四子允禵,康熙病逝前拟好遗诏,急召皇十四子允禵回京继承皇位。但由于当时皇十四子允禵正在西北,所以雍正、隆科多等人就把遗诏压下来,并将诏书上说明传位十四子的“十”字改成了“于”字。如此以来,雍正就顺利依据遗诏继承皇位。

但是,如果将“十”字改成“于”字,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不成立。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阎崇年对此做了分析。第一,当时清朝使用的是繁体字,“于”字应写成“於”字。如果真如“篡位说”学者所说,雍正将“十”字改成了“於”字,那操作起来就相当困难了。单从外观来看,“十”字和“於”字就相差甚远,更改后的痕迹也会相当明显。第二,根据清朝当时行文的习惯,遇有皇帝第几子时,习惯写作“皇某子”,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如果将“十”字改成“于”字,“传位皇十四子”则成为“传位皇于四子”,这在字面上就行不通了。第三,清代的官方文件为清字即满文,康熙立储遗诏的汉文部分无法做到完美篡改,满文部分更是难上加难。满文是拼音文字,皇子被称为阿哥,如此皇十四子为“juwanduiciage”,皇四子为“duici age”,如果删除“十”即“juwan”,必然会出现字间距宽大空白的情况。当时没有涂改技术,只能挖补重写,如果挖改,就过于明显。经过上述种种分析,雍正等人更改诏书篡位显然是不成立的。

(二)自立说

“自立说”即“无诏自立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雍正是在康熙病逝后自立储君的。无论是从哪种角度考虑,这种观点都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如果雍正是自立储君,那么康熙遗诏就很有可能是雍正、隆科多等人编纂的。既然雍正自行编写诏书,那他肯定会把遗诏编写得天衣无缝,又怎会引起人们对康熙遗诏的诸多争议呢。显然,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立的。其次,《清实录》中明确记载,康熙帝于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病逝,曾在寅时召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至御榻前,口传谕旨任命皇四子胤禛为帝。如果雍正无诏自立,那些皇子和大臣又怎会不知道。所以,“自立说”不成立。

三、雍正继位合法性理由

正如清史专家林乾先生所说,雍正继承皇位可谓是一个平凡皇子的逆袭。林乾先生在其著作《雍正十三年》中称皇四子胤禛为“富贵闲人”。雍正继承皇位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从多方面解读,雍正继位合法性有如下理由:

(一)康熙遗诏

康熙遗诏是雍正继位最直接的证据。康熙遗诏于二零一三年在辽宁省档案馆新馆曝光,这份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了同一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了康熙在位六十年的功绩,第二部分宣布了皇位的继承人。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份诏书的第二部分有力地表现出了康熙对雍正的肯定,可以证明雍正是凭康熙遗诏合法继位。

(二)雍正表现深得康熙欣赏

前文提到皇四子胤禛是一位“富贵闲人”,而康熙帝最后选定了这位“富贵闲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胤禛没有参与到太子党和八爷党的储位争夺中。储位之争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太子党和八爷党,康熙其实也已经对太子心灰意冷。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三日,皇长子胤禔向康熙密报:太子胤礽趁着夜色,走进您的幔帐,向内窥探。康熙当时感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而这个人就是太子。这让康熙想到一年前,心腹词臣、工部尚书王鸿绪在苏州调查太子强买平民子女的密折:“皇上行事至慎至密,人莫能测,真千古帝王所不及,但恐进来时候不同,有从中窥探至尊动静者。”康熙不禁重视起来。自从五年前,康熙以“结党议论国事”的罪名将领侍卫大臣索额图逮捕拘禁,活活饿死后,就对太子产生了警觉,胤禔的告密让康熙感到气愤。皇十八子胤衸病逝,胤礽态度冷漠,这让康熙更加悲愤。盛怒之下,康熙宣布废储。太子集团一倒,就剩下八爷集团了。朝中许多大臣支持胤禩,康熙很快发现了胤禩蠢蠢欲动。但康熙也有意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对八子胤禩的态度也很冷淡。曾说:“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康熙为九子夺嫡身心疲惫,日渐衰颓。在这个时候,“富贵闲人”的胤禛自然而然被康熙注意到,康熙深感欣慰。

第二,雍正的孝心。雍正还是皇子时,一直把康熙帝当作一位慈父来孝敬。康熙也感受到了胤禛的孝心,曾在上谕中评价胤禛诚孝。“诚孝”二字可谓体现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康熙也对胤禛的孝心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三)稳定时局的需要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生前非常疼爱皇十四子允禵,任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远征西北。一些学者认为,康熙帝默认皇十四子允禵为储君,让他出征西北一是为了锻炼他,二是为了将他与众阿哥分开。因此,并不排除康熙帝有意传位皇十四子允禵。但是据传教士文献透露出的信息,是康熙帝在临终之际传位于皇四子。1736年10月22日,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在致杜赫德神父的信中,这样说道:

康熙皇帝去世时,第十四子还在鞑靼腹地,正领着中国军队和准噶尔打仗。因为他功勋卓著,他的十八岁的儿子宝基(Poki)特别出众,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大家都毫不怀疑皇上会让他(十四子)继承皇位。但是死神比预期的早降临了,当时十四子离北京很远,康熙皇帝担心如果让十四子继承皇位,在他从远方赶回来即位期间,帝国内部会有动乱。他把目光投向了与第十四子同母所生的第四子。他们的母亲还活着,她更喜欢十四子,而不是刚刚被任命的雍正。这就更加速了十四亲王及其儿子宝基的受贬。

据此,康熙帝本打算传位于皇十四子允禵,但允禵远在西北。如果传位皇十四子允禵,京城距西北路途遥远,在允禵回京继位期间,皇位将会空悬数日,到时可能会引起京城动乱。所以,康熙帝为了稳定时局,为了国家社稷,就把皇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

(四)西方文献关于雍正继位的记载

雍正史研究的专家冯尔康先生认为,发掘史料,扩大研究范围是雍正帝嗣位疑案的研究方法之一。一些学者大都利用中文文献研究雍正帝继位合法性问题,但如果从西方文献入手,也能找到雍正帝继位的史料记载,从而进一步找到雍正帝合法继位的历史证据。

担任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的葡萄牙耶稣会士高尚德,于1723年10月31日(雍正元年十月初三日)向耶稣会总会长致函说:

(康熙帝)临终前三四个小时,他招来了皇四子,任命他为其权力继承人,撇开了两个被囚禁多年的年纪较大的儿子。同时,排除了至其时一直在宫内可自由行走的皇三子。

因为是正式报告,要求要慎重、可靠、准确,而且也代表着高尚德的立场,所以高尚德的这一报告恰恰表明康熙帝传位于雍正,雍正是按照康熙的遗旨合法继位。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日记中也提到了雍正帝继位问题,《马国贤日记》指出:

后来我才明确地得知,皇帝对医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他把帝国托付给了他的第四个儿子;然后他手握着那已经写好,而且保存在一个小抽屉里的遗嘱,下令说照此办理。在他大行后,遗嘱开读了,确实了第四子被任命为他的继承人,号雍正。对此,在场兄弟们无一表示反对,因此他开始发号施令,君临天下,大家一致俯首臣服。

由于《马国贤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在于记录,保存清朝的回忆,所以没必要去迎合官方口径而记载一些虚假情况。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去世当天,马国贤晚上在和安吉洛神父聊天,他们听到低沉嘈杂之声,好像还有一些其他声音从宫中响起。于是就把门锁上,爬到住处的墙头上瞭望,听到步行的人说:康熙皇帝去世了。随后他就被告诉,“御医们断定皇帝不治后,陛下指定了第四子雍正为继承人。雍正即刻继位,人人都服从了他”。马国贤是在康熙帝死后被告知康熙帝传位给皇四子的,消息来源很早很直接,反映的恰恰是康熙帝驾崩后耳闻目睹的信息。《马国贤日记》中记载的康熙帝传位于雍正可能也属实际情况,这就为雍正合法继位又增添了历史证据。

(五)雍正的努力争取

雍正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他希望以后在他的治理下,清朝可以变得越来越强盛。因此,雍正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想成为储君,成为清朝未来的皇帝,从而施展自己的理想蓝图。但是,自古以来储君之位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需要付出万分努力去争取,更何况康熙帝还有许多儿子,他们都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雍正要想从众阿哥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需要得到康熙帝的肯定与信赖。

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拥有好的谋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献计献策。雍正还是皇子时的谋臣是他待以国士的戴铎,康熙五十二年始,戴铎前后给胤禛出策。戴铎的第一策是劝胤禛绝不做旁观者。此时正是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戴铎建议胤禛吸取废太子的教训,要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可凌辱兄弟,对待兄弟要宽容大度。同时,还应当处理好与父皇之间的关系,多联系康熙帝的亲信重臣。戴铎的第二策是劝胤禛坚定信心。此时是皇八子大病不起,失去了储位最强竞争者,减轻了阻力,胤禛离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近了一步。康熙五十六年,胤禩大病痊愈,康熙帝也恢复了对他的各种待遇。当时,康熙帝要在众阿哥中选派大将军出征西北,这个消息到处传播,而胤禛心里明白,康熙帝是不可能派他去的。再后来,康熙帝任命皇十四子出征西北,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康熙帝默认皇十四子为储君。越是这个时候,胤禛越不能自乱阵脚,越要对自己抱有坚定的信心。

皇天不负有心人,雍正最终获得康熙帝的肯定和信任,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结语

综上所述,“篡位说”和“自立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立的。康熙遗诏的第二部分写明了康熙帝传位于雍正,修改遗诏不太可能,所以雍正帝很有可能是按康熙遗诏合法继位。再者,雍正还是皇子时的表现也深得康熙欣赏,不然又怎会评价他“诚孝”。而且就算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允禵,但迫于当时情势的考虑,为了江山社稷稳定,康熙帝在临终之际传位于雍正也是一个万全之策。

事实证明,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也确实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望。当时清朝已经有了在京的传教士,而这些传教士的相关文献记载也是研究雍正帝合法继位问题的重要资源。西方文献中关于雍正帝继位的记载表明,康熙帝在临终之际传位于雍正,雍正帝是合法继位。当然,对于雍正帝继位问题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其历史证据也有待更多史料的发现。

参考文献

[1] 林乾 . 雍正十三年 [M] .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7.

[2] 赵国军 . 疑遗诏继位说疑改诏篡位说疑弑父夺位说“康熙遗诏” 助解雍正继位之谜 [J] . 中国地名 ,2015.

[3] 向敬之 . 雍正迷局 [M]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21.

[4] 常建华 . 从西方文献看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 [J]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吴志良,金国平 . 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J]. 国际汉学 ,2009.

[6] 冯尔康 . 雍正继位新探[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7] 马国贤 .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 张双志 . 雍正继位新解 [J] . 清史研究 ,2007.

[9] 吴秀良 . 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讨 [J] . 清史研究 , 2013.

篡位?自立?合法继位?雍正帝的继位谜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篡位?自立?合法继位?雍正帝的继位谜团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篡位?自立?合法继位?雍正帝的继位谜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中国国家历史的头像中国国家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