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一、

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以“中立国”自居的瑞士,暂时放弃中立国的立场,追随美国的指挥棒,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队伍里来。

而且全世界富豪最爱的瑞士银行,也宣布冻结俄罗斯寡头的资产,据瑞士银行协会估算,这些资产大约有2130亿美元。

中立国竟然不中立了,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于是我觉得,是时候和大家分享一下瑞士的来龙去脉了,主要有三个阶段:

数百年前的瑞士为什么盛产雇佣兵?

武德充沛的瑞士怎么开银行的?

中立国到底能不能中立?

来吧,我们搞起来。

二、

瑞士是中欧的内陆国家,面积约41285平方公里,还没有上海的面积大,而且境内遍布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脉,其中阿尔卑斯山就占了全国面积的60%。

在生产力落后的中世纪,这种地理环境根本不适合农业,瑞士先民基本靠放牧和打猎为生。而纵横交错的地理环境,也把生活在这里的瑞士先民分割开来,让他们很难做到真正的统一。

想抱团取暖也可以,但只能以松散联盟的形式存在。

13世纪末期,也就是中国元朝的时候,施维茨、乌里、下瓦尔登的代表约定时间,开了一个小会,决定结成战略同盟,在遭遇入侵的时候共同进退。在随后的时间里,苏黎世、伯尔尼、卢塞恩等地陆续加入同盟。

这个战略同盟,便是瑞士的起源。

虽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瑞士的国家组织方式非常松散,但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瑞士的山地,也把瑞士先民塑造成天生的战士。

这种地理和人的关系,在全世界都一样。

例如繁荣昌盛的宋朝,军人和农民都享受惯了,在战斗意志方面,就不如穷山恶水走出来的契丹人和女真人。

经历三百年太平的明朝,坐拥上亿人口,却在战场上被仅有12万战兵的满洲八旗吊打。

直到近代,广西土客之争的残酷环境,给太平天国培养了能征善战的士兵,为了对抗太平天国,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便提出,不要油头粉面的市民,只招厚重朴实的山地农民。

可以这么说,中世纪时期的瑞士,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契丹、女真、八旗。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瑞士地理

1315年,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想征服瑞士,便派出2万人的军队发起攻击,结果瑞士临时征召了1300名“乌合之众”,就利用地形击败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军,杀死3500人,而自己只有15人死亡。

能打出这样的战损比,双方都没想到。

哈布斯堡家族:“怎么就输了?”

瑞士:“就这么赢了?”

不过这次战争,总有一种利用地形取巧的成分,欧洲各国也没放在心上。

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瑞士军队的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战法,不用再依靠地形取胜了。

他们把8英寸长的短武器,换成18英寸长的白蜡杆大枪,士兵也从单兵作战,被组织成密集的方阵队形。每次面对敌军冲阵的时候,瑞士军队便将大枪一起刺出去,形成一堵密集的“枪墙。”

如果你是瑞士的敌人,看到一片寒光闪烁的枪尖,就问你怕不怕?

而且瑞士军队属于光脚不怕穿鞋的,战役失败的时候宁死不当俘虏,战役胜利以后也不要俘虏,全部都要杀掉祭旗。

于是,瑞士军队留下“凶残”的名声。

就靠着这种技战术改进,瑞士终于成长为真正的战斗民族。

国家崛起会出现标志性事件,军队定型也会有成名战,而瑞士军队的成名战,就来自于15世纪后期的三次战役。

1476年,法国的勃艮第公爵派出2万大军,准备征服瑞士,在那个时代,他们号称是欧洲最强陆军,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正面对抗。但瑞士非常猛,直接征召1.8万军队,和勃艮第公爵的军队进行决战。

战争结束之后,瑞士歼灭千人,缴获400门火炮、800支枪、1万匹马。

数月后,勃艮第公爵不甘心失败,又派出2万大军和瑞士决战,这次瑞士军队的战斗力爆表,歼灭万余敌军,自己才损失400余人,又打出非常漂亮的战损比。

1477年,试图挽尊的勃艮第公爵,亲自率领1万余军队出征法国南锡,这次瑞士军队主动前来助战,再次击败勃艮第公爵的军队。

三战三胜,瑞士军队迅速晋升为欧洲的当红辣子鸡。

各国也发现,瑞士军队是真的猛,便向瑞士抛出橄榄枝:“我们的作战业务繁忙,要不瑞士派些人来帮忙吧,费用都好说。”

瑞士也想着,能输出产能出口创汇,这是好事啊。

于是瑞士和各国一拍即合,接了大量雇佣兵的订单,随后便开始打遍欧洲无敌手的辉煌岁月。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瑞士军队的大致画风

三、

既然瑞士军队的战斗力爆表,能打遍欧洲无敌手,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而是输出雇佣兵给其他国家卖命呢?

瑞士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违反常理,但我们从唯物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就明白了。

我们前文说了,瑞士是松散联盟性质的国家,国内没有真正说了算的领袖,也没有利益一致的军政集团,不管做什么决定,都是各方代表在群策群议。

这是一种完全民主化的决策方式。

现在说起民主化,总觉得是先进和文明的代名词,但完全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导致瑞士在事关国家利益的事情上,经常难以达成共识。

例如要开疆拓土,那到底向哪个方向进攻呢?

有的代表说进攻法国有利,有的代表说南下进攻意大利不错,还有的说北伐德意志是最优解,总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上几天几夜都定不下来。

毕竟建议向哪个方向进攻,说明那个方向可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利益,往往要以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所以在这种“九龙治水”的决策机制下,瑞士的强大军事力量,始终不能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百年大计服务。

而且完全民主化也伤害了瑞士军队。

和政治决策机制一样,瑞士军队也没有真正说了算的人,每次作战的时候,都是一群将领坐在一起,商量到底用什么战术来作战。商量到最后,不管建议是对是错,都要少数服从多数。

战场的环境变幻莫测,那些百战百胜的军队,往往需要将领根据战场的变化快速做出决定,而这些决定可能不被其他人理解,但是不理解也好执行,等战争结束复盘的时候才能发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中国红军在“遵义会议”后,也出现了完全民主化的时期,不管做什么决定,都是几十个人举手表决,甚至在决定红军战略的会议上,那些军长和师长也在提意见。

负责军事工作的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吃过民主化的亏了,这样是不行的,必须改变决策机制。

经过几次作战失败,同志们也认识到军事民主决策的危险,便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成立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自此以后,红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而瑞士自从诞生起,就没有集中决策的基因,军队完全民主化结果就是,在战场上掌握真理的少数人,难以脱颖而出,空有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却没有战略家来指导作战方向。

所以作战勇猛的瑞士军队,其实就是一部战争机器。他们需要掌握“使用说明书”的人来操控,但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再加上瑞士是山地国家,常年穷困潦倒,对眼前的物质利益难以抵挡,便出现出口雇佣兵赚钱的奇葩事。

到了18世纪末期,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打爆欧洲的瑞士雇佣兵开始走下坡路。

倒不是瑞士雇佣兵不能打了,而是时代变了。

随着欧洲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枪炮技术也持续改进,而且那时候的步枪射击,不需要太精确,一波子弹打过去,能打死多少算多少,基本是以数量堆质量。

于是欧洲国家对士兵的要求,就变得非常简单,只要能看懂阵型、听懂命令、知道开枪的步骤就差不多了,基本不需要单个的战斗英雄力挽狂澜。

这么简单的要求,欧洲各国招募普通的青壮年集训一个月,就能培养出合格的步兵,然后投放到战场上为国效力。

而且自从法国大革命以后,义务兵役制在法国兴起,然后随着拿破仑的炮火,在欧洲大地逐渐铺开。

在义务兵役制下,国家不再需要用利益来收买士兵,只要告诉他们“参军保家卫国”,就能呼啦啦的招募几万军队。

所以经过技术和思想改造的近代军队,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秀场,而是成了工业化流水线产品。

各国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思想有思想,自然不需要瑞士雇佣兵了。

对于瑞士雇佣兵来说,淘汰他们的不是战场,而是时代浪潮。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四、

1815年,拿破仑帝国战败,英、法、俄、普鲁士等国家召开“维也纳会议”,商量战后的欧洲格局划分。

在这次会议上,瑞士成为永久中立的国家。

如果其他国家成为中立国,那真是要命了,但瑞士却有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

这个国家始终没有扩张的欲望,更没有扩张的能力,那么参与国际事务的权重就不够,与其说中立限制了瑞士的发展,不如说中立保护了瑞士的现状。

我不去打你们,你们也不要来打我,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而且瑞士的北方是德意志,南方是意大利,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地利,属于欧洲大陆的中心,各大国之间的交通枢纽。

这种地方,不管哪个国家占了,都是进攻其他国家的桥头堡。

在讲究“均势原则”的欧洲,哪个国家都不占领瑞士,让瑞士做中立国其实就是最优解。

所以瑞士的中立,大国博弈的结果是主要原因,自我定位是次要原因,这个逻辑挺重要的,我们后面还要说到。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做为中立国,瑞士再出口雇佣兵创汇,显然不合适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很快瑞士又找到了新赛道。

早在16世纪,欧洲便爆发宗教改革,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矛盾非常激烈。

为了躲避宗教压迫,处于弱势地位的大量新教徒,便纷纷离开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跑到穷山恶水的瑞士谋生。

人一旦跑路,不可能只是自己跑,必然要带着积蓄和财产一起跑,人家江南皮革厂的老板跑路,还要带个小姨子呢。

于是随着新教徒跑到瑞士,大量资本也跟着流入瑞士,资本又需要储蓄和升值,瑞士银行业便借着这波时代红利,开始发展起来。

在当时的欧洲,资助新教徒属于政治不正确,但新教徒又是瑞士银行业的大客户,为了自己的生计,瑞士银行家也要服务周到啊,是吧。

一边是政治正确,一边是现实利益,怎么解决呢?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瑞士银行家,他们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我给客户保密,不透露客户的财产情况,不就解决了吗?

简直完美。

从此以后,保密制度成为瑞士银行业的潜规则。

银行业是讲信用的,你越保密不说,别人越是信赖你,别人越是信赖你,就越想在你的银行存钱,这就形成一个资本和银行的正循环。

于是在近代欧洲经常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下,欧洲各国失去地位的破落贵族,都喜欢带着资本到中立的瑞士避难,刚崛起的新贵为了财产安全,也愿意把钱存到瑞士的银行。

尤其是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瑞士银行家依靠“资本避难地”的特殊地位,发了一笔横财。

在这一点上,新贵和旧贵族的诉求是一致的,那就是隐匿财产数额,以清白的身份示人,千万不要成为被人盯上的肥肉。

资本流动如大江大河,滋润了瑞士的银行业。

到了1934年,瑞士为了资本生意绵延永续,正式出台《联邦银行法》,规定在银行实行秘密号码制度,来代替客户的真实姓名,同时对违反保密原则的银行职员,给与严厉的刑事处罚。

以前是潜规则,现在升级成国家法律了,这下更不得了。

由于纳粹德国害怕资金外流,于1933年出台规定,凡是在国外银行存有资金的人,都必须向政府申报,否则便处以死刑。

希特勒的本意是给市场信心,然后回笼资本,但希特勒的命令反而让市场失去信心,导致德国资本持续外流,而大部分资本都流入瑞士的银行。

此后希特勒开始驱逐屠杀犹太人,犹太人为了避难,也在瑞士银行建立秘密账户,准备将来东山再起,结果几百万犹太人被屠杀以后,这些秘密账户里的资金,就成了没人认领的死账。

这些死账到底有多少,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说法是1940年代的100亿美元,有的说法是还不止,总之就是一笔无头账。

而且纳粹德国从各地掠夺来的资本,不能直接花出去,必须以兑换美元等货币的方式洗白,才能用来充作战争费用。

希特勒选中的洗钱工具,就是瑞士的银行。据后来美国的调查结果,瑞士给希特勒洗的钱里,黄金便有近60吨。

随着希特勒的战败,这些钱和犹太人的存款一样,也成了无头死账。

所以除了美国和苏联以外,“二战”另一个大赢家就是瑞士的银行。

长达数百年的资本流入,中立国瑞士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有钱就能投资工业,于是在1850年代,瑞士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有钱就能研究学问,于是瑞士成了诸多欧洲科学家的白月光,直到现在都是国民教育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科研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考虑到瑞士只有800万人口,我们也可以去掉之一。

有钱就能沉浸艺术,于是积累到现在,瑞士有1142家博物馆、最大的图书馆藏书840万册、每年70%的人都要参加音乐会。

毕竟有钱才能有闲。

从雇佣兵转型银行业,瑞士是非常成功的,但这种成功,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那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现在西装革履的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瑞士雇佣兵。

瑞士银行,其实就是翻版的雇佣兵

五、

瑞士是国际公认的中立国,那中立国到底能不能中立呢?

答案是不能。

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时候,瑞士便没能坚守中立的立场,给希特勒洗白包括60吨黄金在内的巨额财富。

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的时候,瑞士也没能坚守中立的立场,接收了百亿美元的存款,却拒绝几十万难民入境避难。

可以说,在兵临城下的亡国危机面前,瑞士的中立国宣言,只能演变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治招牌。

我们认为瑞士是真正的中立国,其实是冷战塑造的思维定势。

长达45年的冷战,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抗,但两个阵营不可能完全不交流,于是就需要一个中介。

这个中介不能是两大阵营的国家,否则就得不到双方的信任,也不能是有实力的国家,否则便有借机牟利的嫌疑。

那么瑞士做为不参与对抗、没有军政实力的小国,正好适合担任两大阵营中间人的角色。

于是在冷战期间,瑞士就在国际政治和货币方面,做了美国和苏联的中介。

如果要类比的话,冷战时期的瑞士,相当于前些年非常活跃的大师王林,都是以自己为基点,沟通上下和内外的掮客。

等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瑞士的中立国身份便逐渐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自90年代起,美国以反腐败的名义,要求瑞士银行公布客户的名单。

于是犹太人跳出来,要求清理“二战”时死亡的犹太客户存款,以便让他们的后代取回去。

于是有人发出一种声音,说瑞士银行是纳粹德国的帮凶,要求彻底清算瑞士银行。

所谓中立国,其实是大国力量均衡的时候,需要一个掮客出面,做一些大国不方便直接出面做的事。

当大国均衡变成一家独大,或者大国的关系破裂,不需要做表面工作的时候,中立国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实质上消亡了。

所以“二战”时纳粹德国横扫欧洲,瑞士没有坚守住中立国的立场,这次“俄乌战争”中美国和俄罗斯撕破脸,瑞士也没有坚守中立国的立场,直接站在美国一边,宣布制裁俄罗斯。

站队还是中立,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瑞士来说,这都是老手艺活了。

需要你中立的时候,你就立着贞节牌坊做婊子。

不需要你中立的时候,你的贞节牌坊还得立着,万一什么时候再需要你做婊子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的头像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