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四川,溜熊猫

全文共5240字 | 阅读需11分钟

“滚滚”和四川人已相伴走过数千年,凭着迷倒众生的超强颜值和地道“老四川”的江湖地位。

大熊猫,江湖人送外号“滚滚”,心宽体胖,软萌甜糯。但就是这样一种从来都无法拍出一张彩色照片的动物,却能轻松“爬”上热搜,常年霸占头条宝座。

黑夜的黑不是真的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图:图虫创意)▼

来四川,溜熊猫

无心的pose,就能轻松收割全球粉丝,“营业”能力吊打“顶流”。

大佬叉腰

(图:四川文旅)▼

来四川,溜熊猫

看着大熊猫圆圆滚滚,一副安逸自得、与世无争的模样,实在难以想象,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百万余年,在动物界有“活化石”之称。当年和它一起生活过的巨猿、剑齿象这些猛兽老朋友早已因无法适应自然的变化而销声匿迹,而我们“滚滚”却在物竞天择中脱颖而出,它们到底是如何在大自然的眼皮底下“萌混过关”的?

过日子得“睁只眼闭只眼”

(图:图虫创意)▼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进化史

20世纪中后期,考古人员在云南省禄丰县的褐煤地层中发现了始熊猫化石,科学家们由此得到较有说服力的证据,认为“始熊猫”是现代大熊猫的祖先,推断约在800至900万年前,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生活着形态像肥胖狐狸的大熊猫始祖——“始熊猫”。

“始熊猫”漫画复原图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四川,溜熊猫

形态与现今大熊猫有着显著差异的“始熊猫”,在八百多万年中历经小种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大熊猫、巴氏大熊猫再到现生大熊猫的演化,其体型随着气候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一图看懂“滚滚”进化史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四川,溜熊猫

距今约1.5万年前以来的大熊猫被称为“现生大熊猫”,也就是我们如今见到的“滚滚”了。

从祖先“始熊猫”进化到现在的“滚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熊猫这个种群,抓住生存的每一丝机遇,与环境趋同进化,不仅根据气候条件调控自己的体型,还在进化的过程中悄悄地改变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别看“滚滚”们现在抱着竹子啃得欢,它原本可不是吃素的。

“不好惹”

(图: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始熊猫是食肉动物,现生大熊猫也被分类为食肉目动物,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消化系统,也具备食肉动物凶猛的力量。在食肉目动物中,现生大熊猫的咬合力大约可排位第五,而前四名参赛选手分别是:北极熊、老虎、棕熊以及狮子,单论战力,成年野生的“滚滚”可以说是猛兽中的翘楚。

展示一下食肉动物的咬合力

(图:图虫创意)▼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作为食肉目的猛兽,但食物却以竹子为主,这实际上是它们在进化历程中,有大智慧的主动选择。食肉目动物吃素其实并不新鲜,凶猛的棕熊能够以浆果和草为食作为冬眠前的能量补充,但“滚滚”,可能是唯一一种98%以上的食物来源都为植物的食肉目动物。

“滚滚”为什么吃竹子,目前还只有推测并无定论。可以推想,随着气候变化,原先广泛分布于亚洲的“滚滚”,栖息地逐渐缩小到四川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地带)。而四川的高山上,长有茂密的竹林,虽然竹子入口不佳、营养又不高,但总量充沛、稳定生长、以竹为生的竞争者少,只要勤奋地啃,糊口肯定没问题。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图: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由于竹子高纤维低营养,“滚滚”们又保留了食肉目动物消化道较短且容量较小的特点,要保持能量供给,它们聪明地选择“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约100公斤的野生成年“滚滚”,在食竹叶和竹秆的季节,日食量约10-18千克,在采食竹笋的季节里,每天吃掉23-38千克的新鲜竹笋,但它们吃竹笋时食物在消化道滞留时间只有约5小时,竹秆约10小时,竹叶约14小时,比鹿、马等草食动物的滞留时间至少缩短了19个小时,所以“滚滚”们必须吃得多,拉得快,一般来说,一天可以排掉的粪便大约20千克,这样才能维持营养代谢的平衡。

(图:图虫创意、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每天除去进食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多数是在睡梦中度过。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他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它们减小活动量和活动范围都是为了节约能量。

(左右滑动获取表情包,图: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此外,大型动物捕食,常常十捕九空。而巨大的身型又增加了能量的大量消耗。

因此,放弃高风险的捕猎,转而投身食物来源稳定的竹林,在“to be or not to be”的终极一问面前,“滚滚”轻轻地放下了猛兽的野心与霸蛮,稳稳地走向了自然指引的生存与发展,一舍一得,尽显一个老江湖的豁达与洒脱。

“滚滚”流浪记

历史上,“滚滚”的祖先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许多地方都曾挖掘出它们的化石。“滚滚”在进化过程中遍揽祖国河山,似游侠一般望云卷云舒、浪迹天涯。那么,它们是如何来到四川——现在这个人人皆知的熊猫家园的呢?

自更新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至今两百多万年的时间中,地球曾几度变得寒冷,严寒消灭了欧亚大陆的绝大多数动植物。

(本图只是原理示意,不代表具体的温度变化)▼

来四川,溜熊猫

然而,在中国秦岭以南、横断山以东的这片亚热带山地得天独厚,至今都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老生命,成为世界上物种最大的避难所。这些遗留下来的物种被称为孑遗生物(又称活化石),比如珙桐、银杏,以及大熊猫、中华鲟等。

银杏、中华鲟和白鳍豚都算是孑遗生物

(图:图虫创意)▼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们遵循着冷退暖进的生存原则,一方面提防地质时代的冷热交替,一方面要躲避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在东西南北与高山低地间流浪,挪动着他们黑白色的身躯,奔赴未知的天地。哪里能住,哪里就是家。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四川,溜熊猫

就这样,“滚滚”们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走到了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山系。

来四川,溜熊猫

2015年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四川省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居住在四川的现生大熊猫,无论是种群的数量还是种群的密度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

四川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水资源优质且丰富,成为它们天然的栖息地。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山系由四川北部向南延伸,位于嘉陵江、涪江、岷江和大渡河等河流的中上游,此处群山排布,高低错落,供熊猫取食的竹子分布海拔700至3500米不等,长期生长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林冠下。这些山地不仅为现生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丰富的水源,还供给了诸多隐蔽场所。

“有敌情,隐蔽!”

(图: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是“熊”为何又叫“猫”

“滚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古已有之,古籍上对其名姓也有诸多记载。

大熊猫古代名字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四川,溜熊猫

而“熊猫”作为其生物学意义上的学名,则源于近代外国人对它的发现与研究。19世纪,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Fr Jean Pierre Armand David)来到四川省,给当时被当地人起名为“竹熊”的大熊猫起了一个学名叫“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

其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后,将其取名为“黑白相间的猫熊”(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类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对于大熊猫的学名采用了米勒·爱德华兹的叫法。

“举jio(脚)同意咯”

(图:卧龙大熊猫俱乐部)▼

来四川,溜熊猫

而“猫熊”怎么就变成现在的“熊猫”了?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在重庆首次展出大熊猫标本,展出的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着“猫熊”的学名,但由于那时的中文习惯读法是从右至左,故而国人都把“猫熊”读成了“熊猫”, 并延用至今。“大熊猫”这一称呼便约定俗成,从此流传下来。

而在此之后,世界和中国对于大熊猫的研究越来越多。四川省,便成为了解和保护大熊猫最直接的窗口。

邂逅“滚滚”的最佳地点:四川成都、卧龙、都江堰、雅安▼

来四川,溜熊猫

得益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及各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相继建立,2021年10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宣布大熊猫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大熊猫的生存受威胁等级被降,这与多年来强化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措施密不可分。

当大熊猫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后,喜爱大熊猫的粉丝们喜不自禁:人手一只“滚滚”不再是梦?!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 一人一只“滚滚”年终奖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四川,溜熊猫

人手一只“滚滚”?

“我们四川人,家家户户都有大熊猫。”

“一个两个,长得跟那个包浆汤圆一样。”

“四川人满十八岁就可持身份证领一只熊猫。”

“我们四川人的爱好就是‘遛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图:西柚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网友们一本正经的吹牛真实展现了大熊猫在四川人心中不一般的地位,它是四川安逸文化的代表。春熙路IFS那只爬墙的熊猫儿,大家不仅要爬到房顶和大熊猫的脑壳合影,甚至连它的屁屁也不放过。这只胖嘟嘟的熊猫成为人们约会碰头的标志建筑物:

快点来逛gai(街)哈,熊猫儿屁屁下面等你

(图:图虫创意)▼

来四川,溜熊猫

走在四川这片土地上,衣、食、住、行,处处都有我们“滚滚”的身影

(图:王刚、图虫创意、四川文旅)▼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在吃的方面,我们“滚滚”更是见证了四川人到底有多爱吃。

(左右滑动查看,图:麻辣空间、周四十、詩乐x、西柚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如果要为四川人对大熊猫这份狂热的喜爱找到理由,除了大熊猫一直以来憨态可掬的外表,时不时卖萌耍宝的可爱表现,最关键的便是大熊猫可萌可猛的性格和悠然自得、安逸处之的“熊猫生态度”。

四川好耍(好玩)的多,好吃的多,四川人也真的好耍(喜欢玩)。四川人爱打麻将是出了名的,人耍到哪里,麻将打到哪里。据说飞机划过成都的上空,都能听见噼里啪啦搓麻将的声音。但也因这份“好玩”的心性,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冲击之下,四川人帮我们找到了一条快慢有时、张弛有度的处世之道。

成都草莓音乐节观众候场

四川人出来耍 就是换个地方打麻将噻

(图:摩登天空微信订阅号)▼

来四川,溜熊猫

四川人的干劲和灵感,就来自这一张一弛之间,他们是精通生活的艺术家,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在认真时你能见出他的严肃,在谈笑间亦能见出他的豁达,四川人所追寻的“安逸”背后,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生命姿态。

安逸:“我在四川等你哟”

(图:四川文旅)▼

来四川,溜熊猫

来四川,溜熊猫

“滚滚”和四川人已相伴走过数千年,凭着迷倒众生的超强颜值和地道“老四川”的江湖地位。如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只乳名叫“艾伦”的大熊猫走马上任,担任四川文旅的吉祥物——“安逸”,盛邀天下游人安逸走四川。

参考资料:

[1]严亚玲.大熊猫的“前世与今生”[J].化石,2018(01):9-13.

[2]湖锦矗,庄艳平,关克.历经沧桑的大熊猫[J].森林与人类,2006(08):8-25.

[3]李彬彬.熊猫,到底是进化史上的败笔,还是赢家[EB/OL].2017[2022-01-24].

https://mp.weixin.qq.com/s/AWTTG2ujd0mjhgL9lrmk6Q.

[4]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的大熊猫 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胡锦矗著.大熊猫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6]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的历史[EB/OL].2021[2022-01-24].

https://mp.weixin.qq.com/s/APcOBVkWzw5wYLl-bRmlvg.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EB/OL].2021[2022-01-24].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08/content_5641289.htm.

封面图片来自 图虫创意

文中未署名图片,均由四川文旅厅官方提供。

来四川,溜熊猫

本文转自“地球知识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来四川,溜熊猫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中国国家历史的头像中国国家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