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安徽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安徽省的合肥市、芜湖市、阜阳市。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安庆市。安庆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重要的区域性城市,常住人口4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10个区县。那么,安庆市10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聊聊安庆市的基本情况。安庆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区域城市、历史名城,同时也是安徽省曾经的省会城市,还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2023年,安庆市粮食总产量197.4万吨,油料产量增长7.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4.6万吨禽蛋产量25.6万吨。
近年来,安庆市积极发展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制造、物流等一系列产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2023年,安庆市常住人口415万人,户籍人口520多万人。2023年,安庆市GDP总量2870多亿,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安庆市下辖了3个区、2个县级市、5个县,分别是: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桐城县级市、怀宁县、潜山县级市、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那么,安庆市10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福建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长江为省界。苏南和皖南的部分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形成了南北直隶、13个省的区划框架。
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框架,都是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对于江南省,清朝非常重视,认为“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
江南省的人口众多、面积非常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更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安徽、江苏的名字。1760年,乾隆皇帝在位的25年,安徽省、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安徽省组建以后,省会设立在安庆府。清朝统治时期,安庆府下辖了6个县,分别是: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
安庆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扼守整个江南地区的门户咽喉,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从清朝后期的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都是重要的驻军区域。从安庆府成为安徽省的省会之后,就出现了地理位置过于偏南、不利于管理皖北各个州府等问题。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安徽省连接南北,各地军阀反复混战,对安徽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安徽北部陆续遭受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急需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出于管理安徽各地的需要,1949年5月,我国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当时,皖北行署区机构在合肥市,皖南行署区驻地机构在芜湖市。行署区属于40年代末期的临时性区划,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旅大行署区、陕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
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管理。1952年8月,皖北、皖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安庆专区组建以后,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太湖县、岳西县、潜山县、桐城县、桐庐县。1951年,安庆专区的桐庐县,更名为湖东县。1952年,池州专区被撤销以后,原本下辖的铜陵县、贵池县、青阳县、至德县、东流县等地,划入了安庆专区管理。
同一年,鉴于安庆市的重要性,安徽省组建了安庆地级市。出现了安庆地级市与安庆专区并立的格局,安庆地级市管理主城区,安庆专区管理外围的各个县。在五六十年代,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沈阳市与沈阳专区、苏州市与苏州专区等等。1955年,安庆专区的湖东县,又更名为枞阳县。1958年,在安徽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安庆地级市被降级为县级市。
1961年,鉴于实际发展的需要,安徽省重新组建了安庆地级市。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下辖的县太多,反而不利于管理。在安庆专区中,下辖的部分县以丘陵地形居多,管理难度很大。1965年,安徽省重新组建了池州专区。安庆专区下辖的贵池县、青阳县、东至县、铜陵县等4个县,重新划入了池州专区管理。
同一阶段,安庆地级市第二次被降级为县级市,划入了安庆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以后,安庆专区调整为安庆地区。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徽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开始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
1979年,安徽省第三次组建安庆地级市,与安庆地区并立。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安庆地级市与安庆地区并立的情况,并不利于经济建设。1988年,安庆地区被撤销,下辖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等8个县,划入了安庆市管理。
同一阶段,安庆市的主城区,形成了迎江区、大观区、郊区,加上外围8个县,形成了11个区县的区划框架。1996年,桐城县被撤销,组建了桐城县级市。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安庆市的全面崛起,安庆市的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进一步增加。
2005年,安庆市的郊区被撤销,组建了宜秀区。2015年,安庆市的枞阳县,划入了铜陵地级市管理。2018年,安庆市的潜山县被撤销,组建了潜山县级市。截至2018年,安庆市3个区、2个县级市、5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
出于经济发展的综合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安庆市陆续组建了筑梦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高铁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