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从泉州城区出发大约10公里的车程就到了一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蟳埔村。这里的女子,不管年龄多少,都会在的头顶上戴满五颜六色的花。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这种戴花习俗是当地特有的,美丽的身影,让游客忍不住想去当地打卡当渔女。

蟳埔女从孩提起就留长发,成年后将长发盘起成圆髻,再穿上一支“骨格”,这个发式俗称“田螺头”。固定好后,就将各种鲜花 , 如“六月雪”素馨花、金黄的含笑花、紫红的粗糠花等等,扎成整齐的花环,环绕在脑后,少的有一二环,多的有四五环,形成一个扇形,再想艳丽一些的,还会插上一些颜色鲜艳的绢花,这种妆扮,俗称为“簪花围”。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据说,蟳埔女的这种戴花习俗,是来自附近一个名叫云麓的小山村。蟳埔村因地处晋江下游出海口,三面临海,在宋末元初时就已是重要港口,商贸往来十分繁盛。云麓原是南宋阿拉伯人泉州提举市舶蒲寿庚的私家别墅——“云麓花园”,园中的茉莉花、素馨花等奇异花卉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国家移植过来的,经过不断扩种,园内鲜花生长繁茂,主人常将鲜花送给这里的蟳埔女簪戴,于是就渐渐形成了蟳埔女发髻簪花的习俗。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蟳埔女的“簪花围”,一般来说,小孩子的颜色鲜艳,年轻人多戴含苞待放的花环,老年人多戴鲜艳盛开的花环。除了戴“簪花围”,还要耳挂“丁香钩”,身着“大裾衫”“阔脚裤”,这是蟳埔女的生活标配,其中还大有讲究。

首先,她们的上衣是布纽扣的斜襟衣,衣服的下摆呈弧形,肩、臂、胸、腰等部位的尺度十分合身,以展示渔女特有的柔美和丰韵。婚前和婚后的蟳蜅女服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婚前的蟳蜅女衣着多以青色或浅蓝的“大裾衫”为主,阔脚裤大多是白色或蓝色;婚后的蟳蜅女则以深色为主,裤子多以黑色和蓝色为主。裤子是宽筒裤,方便蟳蜅女在海滩上劳作、行走、挑担,活动自如。

其次是耳饰。出嫁前蟳埔女常戴圆形耳环。出嫁之后,就换成了丁勾耳环,被称为“丁香坠”。丁香耳环形状就像是一对灯笼,“灯”与闽南语中的“丁”读音相近,寓意出嫁的蟳埔女能为夫家添丁进财。当了奶奶的蟳埔女,耳环就改为“老妈丁香坠”,圆圈向上,素馨花吊坠向下,取子孙满堂、安定圆满之意。通常由长孙举行16岁成人礼时为奶奶戴上。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老奶奶的“丁香坠”

蟳埔村是一个以传统捕捞业和滩涂养殖业为主的古渔村,勤劳美丽的蟳埔女世代以捕捞业和滩涂养殖为生,每日忙碌着分装海蛎、海鱼,下海清洗;或坐在板凳上,娴熟敏捷地用小铁锥撬着海蛎壳;或者到各农贸市场上摆摊售卖。她们卖的就是周边食客们每日都心心念念的一种鲜味。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周边的城市,很多人都知道蟳埔女的海鲜是最新鲜的。他们常亲自到蟳蜅村买刚打捞上岸的鲜货,以至于每到蟳蜅出海的渔船回港的时候,码头就自发形成了一个海鲜集市。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海蛎煎

最新鲜的海蛎还被美丽的蟳埔女做成有名的闽南小吃——海蛎煎,闽南语叫ě-ā-jiá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又称蚝仔煎、蚵仔煎。粒粒分明的海蛎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包裹在软糯的地瓜粉里,再混杂着鲜翠的蒜叶小段,经热油爆炒,外焦里嫩,激发出的鲜美原味,只吃一次就忘不掉。

而且关于这道菜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在公元1661年荷兰占领台南后,郑成功率兵从鹿耳门攻入,势如破竹收复在望,荷兰军队情急之下把米面全都藏起来要逼退郑军,缺粮的郑军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的海蛎混合着番薯粉加水和一起煎成饼吃,想不到口感香鲜细腻,于是流传后世,风靡闽南。2018年9月,海蛎煎当选福建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来这里吃海蛎煎、看美丽的蟳埔女,每年农历正月二九十日的“妈祖巡香”民俗庆典是她们头戴簪花盛装出席的盛会。这一天,她们成群结队,各个头上都是花了一个多小时盘出的精致头饰,身穿传统的大裾衫和阔腿裤,迎接正月里这个重要的节日。她们信仰海上女神妈祖,组成浩浩荡荡的“巡香”队,一路飘香。她们在这一天通过这种古老的仪式祈愿新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羡慕蟳埔女的鲜艳传统美,好想去打卡

编辑丨果然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