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屋脊之上,大多会有一些小兽形态的雕像,个数或多或少、形状各异,仔细观察时隐约有迹可循;而且常去故宫的人们也一定会发现,太和殿屋脊上的小兽雕像最多、最漂亮——很显然,这些小兽雕像背后必然有着相当多的门道。

根据记载,这些雕像统称脊兽,是古代建筑构件的一种,由瓦片制成;级别高的建筑多使用琉璃瓦(故宫建筑群的脊兽由黄琉璃瓦制作而成,属于等级最高的瓦件)。根据这些小兽们所站的位置不同,又有吻兽、望兽、垂兽、戗兽、套兽、仙人和走兽之分,不同位置上的脊兽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如果可以俯瞰大地,就可以发现古建筑的屋顶上,前后左右四面各有一个斜坡,前后两坡相交处称为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两坡相交则形成了四条垂脊,这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同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五脊六兽”中的五脊。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脊兽起源于唐代的鸱尾、兽面瓦和翘头筒瓦(脊头三翘),鸱尾在盛唐时期演变出吻兽,兽面瓦在五代以后立体化为垂兽、戗兽,翘头筒瓦演变为蹲兽(仙人走兽)。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屋脊边缘处安放的仙人走兽

脊兽的设计凝聚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由于古建大多为木质结构,为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重力,须用瓦钉进行固定,而为了更具视觉效果,钉帽后被美化成了各种动物形象。脊兽的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此外,这些脊兽也被人们赋予了避邪的功能,最终成为了盘踞在房顶上的守护神。

01

吻兽

吻兽,又被称为鸱吻、螭吻。通常被安放在正脊的两头,面朝里,是一种面对面的龙首形瓦件。传说,此兽好吞,所以在正脊两端作张嘴吞脊状,又被称为“吞脊兽”。

吻兽是鱼和龙的结合体,所以也叫鱼龙。在汉朝时,汉武帝建造宫殿时,为了防止起火,就在屋顶正脊的两端放置了类似鸱吻的吞脊兽构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形象发生了变化。鸱尾的尾巴竖直,它的尾尖向里卷曲,外部又雕刻了鳍纹的形象。唐朝时,“鸱尾”改名为“鸱吻”,装饰在屋脊两头可以灭火消灾。到了明清时期,鸱吻正式和“龙”攀上了关系,不仅其长相和龙差不多,而且被说成是龙生九子之一,作为皇权的象征,鸱吻的造型也就变成了如今的各种精致繁复的龙头型。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事实上,古代人将吻兽放置在正脊的两侧,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屋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它能够防火赈灾、驱邪避祸,保佑平安,同时它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

02

望兽

吻兽多安放在一些重要建筑的正脊之上,口向内,而望兽是从吻兽发展而来,安放在钟楼或者是门楼等地,口向外,取瞭望之意。除了在故宫里可以看到望兽之外,在民间的许多老建筑上也有望兽的踪迹。人们将望兽放在屋顶上,希望它能够镇邪消灾,保佑平安。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望兽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

03

垂兽和戗兽

垂兽和戗兽外形相似,都是向外,像是长着尖角的龙头形状。之所以在叫法上存在区别,这与它们放置的位置有关系,放置在垂脊上便称为垂兽,放在戗脊上称为戗兽。

垂兽与戗兽具有一定的实用作用,内有铁钉,能够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可以防止瓦件掉下来。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戗兽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嘲风。明代李东阳的《怀麓堂集》中曾记载:“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也因此,古代帝王们常将它放在垂脊或者戗脊的“险处”,一来符合它的个性,二来让它保家宅平安,三来还有加固之用。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垂兽与戗兽

04

套兽

古代,有一些建筑在屋檐的最外侧会伸出一小节的房梁,称为仔角梁。为了保护伸出的仔角梁不被雨水所侵蚀,便会在仔角梁上套上一个陶制的构件,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套兽。

套兽,是一种体积略大的兽。主要突出的是兽的头部,多为狮子头或是龙头的形状,由琉璃瓦制作而成的。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05

走兽(跑兽)

在所有的脊兽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走兽,甚至很多人将它们等同于脊兽。它们通常排成一列,形态各异,整整齐齐的站在垂脊之上,也被称为跑兽,或是蹲兽。

走兽的数量一般为3、5、7、9,走兽愈多,代表建筑等级愈高,一般古建筑最多只能有9条走兽。然而,在故宫的太和殿,则有10条走兽,多出来的第十只神兽名叫“行什”,传说是雷公化身,有避雷之力。根据《大清会殿》的记载,太和殿的走兽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

而带领这些走兽的是“骑凤仙人”,作用即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根据民间传说,骑凤仙人指的是齐国的齐湣王,在他即位后,穷兵黩武、骄纵自大,致使君臣不和、内外树敌,终于引来五国联军的讨伐,奔逃之时被各国驱逐。眼看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飞到齐愍王眼前,他飞身跨上凤凰背项,骑乘着它渡过大河,绝处逢生。所以,仙人骑凤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此外,也有传说骑凤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通过其关系攀附,而太公看出他的居心,深知他才能有限,因而告诉他已官至顶峰,若再升则会摔下来。后人将他放在屋脊的边缘表示无路可走的意思。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在骑凤仙人后面的神兽的身份如下:

1、龙:龙自古都是皇权的象征,亦有权贵、吉祥和成功的寓意。将龙排在首位,自然是受中国古代“尊龙”思想的影响。

2、凤:凤凰是鸟中之王,中国古代常常用它来表示祥瑞,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自从秦汉之时,龙成了帝王的象征,后妃们也开始称凤比凤。

3、狮子:《后汉书•西域传》之中最先出现了狮子的形象,狮子的威猛形象深受皇家的喜爱。又因为《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手指天,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人们更将狮子视为“瑞兽”。

4、天马:神马,有追风逐日的寓意。在古代神话之中,天马是龙的使者。

5、海马:古代吉兽。有威德通天入海的寓意。

6、狻猊:龙九子之一。古书记载之中,狻猊的外形和虎豹狮子很相似,可以统率百兽。古代宫殿建筑之中常用到狻猊的形象,狻猊也常出现在香炉之上。

7、狎鱼:古代神话之中的神兽,龙九子之一,海中异兽。传说之中它可以和狻猊一同兴云作雨,是灭火防火的神兽。

8、獬豸:古代神兽之一,长相类似于麒麟,双目有神,头上长着一只角。獬豸是一种非常聪敏的神兽,能够听懂人言洞察人性,可以辨别忠奸善恶,是公正严明的象征。

9、斗牛:龙和牛的结合体,身上有鱼鳞。古籍之中记载,斗牛是一种镇水兽,一般古代水患很多的地方都会以斗牛来镇压。也有说法斗牛和狎鱼一样都是防火的神兽,有镇邪的作用。

10、行什:这是10个小兽之中最神秘的神兽,他以人坐着的姿态守在最后,因为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所以给它起了个“行什”的名字,有人说,它是一种猴子,它有翅膀,手拿着金刚宝杵,降魔除妖,其实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学者认为,行什其实是藏传佛教里的迦楼罗的变形,这个名字很多网友听起来很陌生,他其实就是《西游记》之中很有名的大鹏金翅鸟。行什的外形和大鹏金翅鸟的史料记载极为相似,而且清朝历代皇帝几乎都是佛教信徒。大鹏金翅鸟在佛教之中是三世诸佛智慧与方便的显现,在佛教之中地位显著。

在整个中华大地的所有古建筑里,只有太和殿集齐了十只走兽。略逊一筹的乾清宫、中和殿及保和殿减为9个,坤宁宫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都是5个。这些与古建共存的装饰物在建筑大家梁思成看来,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这样说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屋顶上的守护神:“五脊六兽”详解——成为公园里最“懂”的人(一)

颐和园四大部洲的建筑

此外,在皇家园林中,由于对建筑规格的要求不那么严格,走兽们有了“走散”的嫌疑。如颐和园里最高级的屋顶是在排云殿,它既是琉璃屋顶,又是全园走兽数量最多的大殿,但只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7个;四大部洲部分建筑是庑殿式屋顶,但只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5个;德和园大戏楼屋脊上虽有7个走兽,但却无骑凤仙人引路。

至于民间建筑,除了数量有别之外,材质上也会相差不少,一般都是黑活瓦制。不过,在民间,人们为它们的顺序编了一个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你记住了么?

编辑丨魏东月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