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吏
-
明朝商业繁荣(明朝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明初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南京是当时的国都,人口近20万,人烟稠密,住宅连廓栉比,旅店一榻之室,月钱高数千。明政府为征收商税,京都设宣课司,府设税课司,州县设税课局、库。 洪武…
-
明朝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明朝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明初,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洪武年间景德镇有官窑20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矿冶业…
-
开中法始于南宋兴于明(明朝的开中制)
1370年夏,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政策正在贯彻之中。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
-
明代社学的兴办(朱元璋设立的社学机构)
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立社学,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
-
明朝不征之国(明朝治理国家的政策)
“不征之国”是明朝朝贡体系以及海禁政策下的重要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这15个国家是:朝鲜国(今朝鲜)、日…
-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什么时候(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指)
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朝的海防政策的基础是1372年发布的禁止海上贸易的命令。皇帝之所以实行这种种政策,是因为他害怕他的臣民会勾结中国以外的人民来向他的统治挑战。他相信,室利佛逝国曾派遣间谍来到中国,所以就…
-
明朝初期与朝鲜的外交关系如何(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1372年,朱元璋曾给高丽王颁发了一道敕书,盛称朝鲜人娴熟中国历史和经典,以及他们习染于中国文化。他命令高丽王遵循中国古代的惯例,每三年来中国一朝天子,贡献方物。 14世纪70年代之初,朝鲜贡使频频前来南京,…
-
帖木儿入侵明朝(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关系)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帝国向明朝贡马,而且致国书。第二年,明朝派遣兵科给事中傅安率领使团往报。但当傅安等抵达帖木儿帝国国都撒马尔罕时,帖木儿打算要向东兴兵,攻打明朝了,于是扣押了傅安等人,而且…
-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了吗(明朝重农抑商为什么工商业还会发达)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璋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 明朝为何重农抑商,这是因为,商人通过各处奔走获取大量财富…
-
明朝占城国(明朝与占城的外交关系是)
《明史》记载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