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历史
-
揭秘齐桓公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错用身边人
“悟”为此道之起步,“破”为此道之续步,“习”为此道之化步。 齐桓公本是一代雄杰,在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的第一位霸主。而至晚年则意志衰退,宠妾用奸,好色起佞。他有六个儿子,均…
-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 4点意义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
-
苏秦为何要去齐国做卧底?与燕易王母亲私通暴露
前无古人的六国丞相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代东周洛阳人,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一生,表面上摇摆不定,实际上一直忠于燕国,因为燕国是第一个接受他、愿意任用他的国家。苏秦为了燕国利益考虑的合纵抗…
-
三国时期的大忽悠是如何巧嘴诱杀董卓的?
董卓之死,是大势所趋,众人合计。前有王允连环计挑拨董卓吕布关系,后有吕布往董卓咽喉刺上致命一戟,而将事事小心,时时防备的董卓,引诱出重兵把守的郿坞,并亲手割下董卓头颅的人,则是李肃。 李肃此人…
-
西周神权法思想和礼制的政治功能
——对早期中国政制意识形态的考察和分析 商纣的暴虐是商纣的败亡之根由,也是其治下一小邦国崛起最终取而代之的机缘,无论是在政制实践还是政制观念层面,替代者反其道而行之,己者的败亡之途成就了他…
-
东吴诸葛恪两次北伐:第二次北伐征调20万大军
在孙吴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孙权、孙亮父子更替之际,尽管为时甚暂,但就其影响而言,是孙吴历史上颇为关键的重要时期。孙权死前,以诸葛恪为幼主孙亮的首席辅政大臣,希望他能稳定内外,延续国祚。恪厉行政…
-
探访亚美尼亚的三国名将马超后裔
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公元211年,马超起兵十万反对曹操,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
-
一条船上的两兄弟
小舟(山水画)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这是《诗经•邶风》中的名篇《二子乘舟》。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悲壮故事。 春秋时的卫宣公荒淫无度。他为自己的儿子急子从齐国选了一…
-
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从孔子到孟子 一位坐着牛车的老人,带着他的教科书,正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这就是我拿起《论语》时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读《论语》,无论从做人、处世还是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启发,但就我个人来说,让我感悟最多的就…
-
明朝皇帝重用太监原因
宦官作为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伴生品,一直扮演着地位低下的角色。然而,历史上却出现过几次宦官干政甚至专政的情况,最著名的便是汉朝末期与明朝时期。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只是一次偶然事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