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慈禧太后的宫廷宴席

揭秘慈禧太后的宫廷宴席

女强人西太后与宫廷宴

三十多年前,出生于海产品贸易商家庭的我们,并没有把大量存放在仓库里的青鱼籽等东西当做贵重物品。即使这些东西从仓库掉出来,我们也懒得捡起,而是随便用脚踢着玩儿。那个时候的青鱼籽,跟现在有“金黄色钻石”美誉的青鱼籽,本身都是一样的,只是由于产量减少,才变得“物以稀为贵”了。

海参相当于海里的人参,之所以在中国很贵重,恐怕跟中国近海出产不多有关。人们认为海参对改善小孩的虚弱体质很有效,因此自古以来,海参在中国的售价都很高。

据好事者的记载,有人用驴鞭制成假冒海参,据称味道也相近。无论怎么说,出现假货说明本身有多么的了不得。

德川时代,长崎便将海参装在草袋里远销海外。除了海参,还有干鲍和鱼翅,这三种是对华出口的最高级海产品。反倒是在产地

日本

,好像几乎无人食用。

虽然海参连假冒产品都出现了,但每个人的嗜好还是各不相同的。也有一些中国人跟日本人一样,不喜欢海参的丑怪外形,所以对海参料理也敬而远之。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西太后(1835—1908)。这位老太婆喜欢肉类,特别是鸭子,而对海产品没什么兴趣。

认为海参丑怪的西太后的嗜好是炖鸭舌和盐水鸭。

西太后脸上妆容浓厚,眼窝满是皱纹,美滋滋地咂嘴吃着一碗漂浮着二三十只鸭舌的炖汤。在我看来,这个样子岂不比海参更加丑怪?

西太后是

清朝

末年一手掌握中国实权的女强人,或者应该说是女怪人。根据定下的规矩,她每次用膳要摆上整整一百道菜。当然菜式肯定是五花八门的。

不管有多丑怪,整整一百个盘子里的菜肴也不可能全部吃到。这个排场无非是为了炫耀

帝王

的权威而已,真是无聊透顶。

根据清朝

末代皇帝

溥仪的回忆,在摆出的这么多盘子中,动筷子夹菜的只不过其中几盘,而且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太监会在旁边一一指示说:“这个请陛下慢用。那个就不必了。”

后面的盘子全是“摆设”,没什么特别的东西。不知道是几天前用什么样的材料做成的,因此如果不留神吃错了,很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如此看来,还不如餐馆的展示橱窗里摆着的蜡制样品呢。

御膳之“满汉全席”

饮食之外,如果连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治理也都需要“摆设”般的粉饰,那就离末世不远——清朝此后很快就灭亡了。

清朝的这种整套宫廷宴,叫“满汉全席”。

有一年在文士剧 的化妆间里,梶山季之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便当,一边对我说:“听说香港可以吃到真正的满汉全席。虽然很贵,我们哪天约上几个人一起去吃一次吧。”

我劝他说:“还是算了吧,不过是骗人的花招。”

从本质上说,御膳是专供坐在宝座上的那个人享用的。能够允许对御膳进行评点的,也只有那一个人而已。即便重臣被赐予陪食,也不可能说出“这菜怎么这么难吃”的话来。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据载,西太后御驾前往奉天(今沈阳)时,为了沿途给她提供膳食,随行的厨师有百人之多,这还不包括洗碗等杂役,用于烹饪的车子是四轮的大车。厨师的人数纵使再多,他们的厨艺也仅服务于西太后一人,实在是浪费人才。他们的烹饪手法肯定是有缺陷的。

相反,位于闹市中的餐馆由于经常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评点,能够敏感地作出反应,厨艺反倒更让人放心。

说宫廷宴不好,也许是出于穷人的妒忌。

“你们又没吃过,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的?”

被人这么反将一军,哪里还有什么话说!因为确实是从来没吃过。

也罢,我们就权且认为,“满汉全席”美味无比,盐水鸭让人垂涎欲滴,炖鸭舌好吃到让人恨不得把自己舌头也吞下去。

但是,一百道菜你真的都能吃得下吗?

也许有人会得意地回答:

“嘿嘿,我的胃跟钢铁一样。”

不过,就算有这样的人想特意跑到香港吃满汉全席,我也有办法阻止他。只需要跟他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行了。

中国最后的王朝清朝灭亡于1911年,相当于日本明治四十四年,距今已有六十年了。

厨师的修炼历程,需要经过三年清扫、两年切菜、两年切肉、三年火候控制。因此,大概二十五岁以下的人连小跟班都排不上。这么算来,有过御膳烹饪经历的厨师,年龄现在应该在八十五岁以上了。

进一步说,独当一面的大厨当然不会是年轻的新手,总得是四十岁左右的老手吧。这样的人即使目前还健在,也都是百岁老人了。如此高龄的老厨师做的菜,你敢吃吗?

以目代口

清朝灭亡之后,中国上演了几位当权者的闹剧,其中尤其以

慈禧

那样大搞铺张浪费的满汉全席。

宫廷宴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寿终正寝,这一点儿也不可惜。

“当今唯一一名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

这种招揽顾客的宣传语实在靠不住。

在这个讨厌海产品的西太后与其宫廷宴的故事中,海产铺商家的儿女似乎稍微夹杂着雪除私怨的感情。最后我们借用第三者的一段文章作结,以示公平:

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做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

——袁枚《随园食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