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永昌陵:迁都洛阳的踏脚石

宋太祖永昌陵:迁都洛阳的踏脚石

他,是一名不世豪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是一个永不消逝的英雄,刚柔并济释兵权,怀柔安抚治天下–他就是北宋开国

皇帝

赵匡胤。他创立了赫赫战功,他的陵园数百年来却是默默无闻。直到2003年,河南发布了“宋陵石像地下拾音防盗系统启用地面异动系统自动报警”的新闻:无论多远,只要线路能够接通,守护者就能听到宋陵里的脚步声,甚至说话声。目前,这套警报系统已经覆盖了陵区的石刻雕像,从而使这些散布在田野里的珍贵文物免遭偷盗厄运。也正是这条新闻,带着我们叩开了

历史

的大门……

一支响箭决定的陵墓

从河南巩义市出发,沿郑洛公路西南行40里,再徒步南行约七、八里,就到了一个名叫“龙洼”的地方。这里,四周台地层层,远处是簇簇青山,中间是一片平川。就在这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高高隆起,它就是

毛泽东

《沁园春•雪》一词中提及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宋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墓地–“永昌陵”。

永昌陵统领着北宋皇帝的陵寝群–宋陵。整个宋陵区的规模不小,散落在巩义市区和下辖的芝田、西村、回郭三镇。北宋有七帝葬于此(除徵、钦二帝被虏,死于北国之外),分别为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统称“七帝八陵”,还有后妃、功臣如包拯、寇准墓,据考证有300多座,是一个巨大的陵墓群。

北宋定都开封,为何要将陵寝建于远离国都的巩义呢?这还要从开国之君赵匡胤说起。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长期驻军洛阳,所以赵匡胤出生地是在军营–洛阳夹马营。他在洛阳度过了童年,当了皇帝后,常到各地巡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春,他又到西就(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嬉戏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处地方对随从人员说:“我幼时有一心爱玩具小石马,后来把它埋藏在这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说罢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马。赵匡胤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赵弘殷死后,原葬于开封东南隅,赵匡胤即帝位后,于公元963年迁葬于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祭毕,他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当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顿时引发了今昔之思,不禁一阵唏嘘感慨。于是,赵匡胤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匡胤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自拟了名称–永昌。

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日,赵匡胤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灿,和风微至,宁静清幽。可是不久,天色大变,他赶忙回到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万籁俱寂,忽听有人报说:“皇帝晏驾了”。

史学家们认为,宋太祖之死是因其弟赵光义做了某种手脚,但事隔千年,今天已难以澄清真相。而“烛影斧声”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赵匡胤死后,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皇陵–今巩义市芝田乡安葬。护送灵车的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 000多人,二十五日到达了这片太祖早已选好的陵地。

赵匡胤选择远离开封的巩义并非只是巧合,而是有其深层次的政治意图,即为了迁都洛阳做好准备。

赵匡胤生于洛阳,深知洛阳和开封作为首都的优劣:北宋都城开封四周都是平地,无险防守,城中所需物资全仗水路由外地运送,万一开封被围,后果难以想象。如此朝廷就必须派出大量的军队用于防守国都,将造成军队数额的急剧膨胀;而洛阳固若金汤,大可依据山河的形胜而去冗兵,以安天下。

然而,当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时,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是时,社会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以南,大量的粮食要靠运河(当时的汴河)从南方运过来,而汴河到开封以后再北上就不好走了,大臣们考虑到汴河经济命脉的地位,大多不愿意迁都洛阳。

群臣的谏阻没有动摇赵匡胤迁都的决心,太祖依旧坚持,这时他的弟弟赵光义站出来说:“为政在德不在险,何必一定要耗费民力迁都呢?”一句“在德不在险”让宋太祖哑口无言,只好长叹说:“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行伍出身的赵匡胤只好用一支庞大的禁卫军来保卫京都开封,而把洛阳作为陪都,他幻想着,总有那么一天能迁都洛阳。也正是从迁都洛阳出发,他决定将皇陵建在靠近洛阳的巩义,希冀为迁都洛阳垫一块踏脚石。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北宋立国167年的1127年,宋太祖的话应验了,这一年金兵长驱直入,攻破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一年北宋灭亡。永昌陵的绝好风水,却没能护佑住大宋帝业永昌。

假如北宋迁都了洛阳,金兵能否还那般轻易肆虐中原?假如太祖再坚持,历史是否会往新的方向发展?或许,九天之上的太祖也正在默默的悲伤,静静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宋陵选址风水之谜

永昌陵现在位于巩义开发区至西村镇的公路旁。这个地方,已看不出来皇家气度,陵丘都低矮,神道很短小;也看不出风水宝地,前后都是坡地,位于低洼地带(这个地方现在的名字就叫“陵洼”)。作为北宋开国皇帝的陵墓,尽管永昌陵较前朝比显得寒碜,但开创了北宋一代皇陵的典范。

永昌陵由上宫、下宫、孝章宋皇后陵、章怀潘皇后陵以及两个陪葬墓组成,陵区南北长2 000米、东两宽约6 000米。永昌陵卜宫地势南高北低,从陵区南端的鹊台至北神门石狮,南北落差达17.3米。

巩义这个地方,按古人的说法是个山高水来阴宅吉地。它位于嵩山北,是为阴;位于黄河以南,亦为阴,符合了 “山之北, 水之南”的风水要求。正所谓“南山北水,山高水来就福贵不断”,看来巩义实乃赵宋不可多得的皇家茔地。

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包括永昌陵在内的八座宋陵都是南高北低,居于最崇高地位的陵台却处在各自陵区的最低处,到这里瞻仰宋陵,丝毫没有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皇帝几乎躺在了人们的脚下,这和历代皇帝的埋葬方法完全不同。

那么,宋陵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选择呢?其实如此选择还是和风水有关。在唐宋时期,流行“五音利姓说”的风水理论,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开封),赵家皇帝必须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下,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所以宋代的皇陵都南高北低,形成了一种倒仰的姿势。

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初体制,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此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七个月营建帝陵的时间实在是短促,加上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200多人。

永昌陵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

上宫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鹊台、乳台、华表、石像生(石刻仪仗队)、阙亭、皇帝陵台、皇后陵墓。永昌陵不是帝、后同穴合葬陵。宋太祖结发妻贺氏死于公元958年,30岁。当时,宋皇朝尚未建立,后来葬在永安陵兆城内。贺氏死后赵匡胤又娶王氏为继,王皇后死于公元963年,22岁。也葬在永安陵内,又立17岁的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死于公元977年,年44岁,葬于永昌陵北边。这时距宋太祖的死已27年。贺、王、宋三位皇后的坟冢早已泯没,无可指寻。

皇帝的陵台位居整个陵区的中心,夯土筑成,是个三阶梯的覆斗,底边呈四方形,长、宽约60米,台高约16米。陵台之上柏树成林,纵横如织,陵台之下则为皇堂,即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用条石或砖镶砌而成。

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之于这里。

从陵台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台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惟妙惟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为精美。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经过1 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雕像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两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石虎、石羊各两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

而由南向北看,排在最前的是望柱,又叫华表。宋陵望柱呈八角形,象征四面八方,其顶部是莲蕊,底部为莲座,中部刻有龙纹,是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接下来是象与驯象人,象在宋代是皇家仪仗队的先导,驯象人一般来自越南,另外象也暗含万象更新的意义。象之后是瑞禽瑞兽,宋陵的瑞禽是宋陵石雕中的杰作,也是空前绝后的珍品,为其他帝陵所没有。再后,是仗马和控马官,这也是仪仗队中不可或缺的。

南门有站立的石狮,被称作跑堂狮,属“移动部队”;而宫城门外站立的是,头戴盔甲、手持斧钺、双眉紧锁、不胜其哀的镇陵将军。这些昔日威风凛凛的石像,能看护好太祖的陵寝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宋元史宋元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