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为什么建立夏朝(大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

千字文里有这么一句话,: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我们把有文字记载的,归结为历史。

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叫为传说;

没有文字记录的传说,可叫神话。

在黄帝年间,有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了文字。从仓颉时代开始,有文字可查的都可以叫做历史。

黄帝之后的真实历史: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之后进入夏朝。

就是说从皇帝之后到夏朝建立之前,自文中所说的有虞陶唐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我们现在找不到可靠文字材料来证明。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只能粗略的证明夏朝发生的一些事情。

像我们的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水神撞不周山,这些传说以及神话都有可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但是我们无法用文字来进行考证。

我们坚信,我们的历史可以在上溯很久,你需要找到相应的证据就可以了

我们重点说一下大禹治水的神话色彩

说这个问题之前要有必要提一下禅让制。

帝尧将王位禅让了帝舜,舜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

从这个简单的关系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古人的思想境界,多么高,似乎一切以有德者居之。

如果这个事情从女娲造人这个根子上说起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

黄帝是女娲的五世孙,而黄帝之后,大禹之前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帝都是父子关系。之后进入夏朝。

就是说在舜之前,所谓的禅让制,实际上还是父子相承的继承者。就是说这一传承都是蛇首人首蛇身的传承。

如果我们在联想到女娲娘娘在造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分为三等人造的:

一等人是女娲娘娘亲生的:这一脉一直到舜之前都是。(这些人也都跟女娲娘娘一样,是人首蛇身的)

第二等人是女娲娘娘用手捏出来的人. 定注意是捏出来的人,这个时候这些人就不是人首蛇身,而是两条腿的人

第三等人是女娲娘娘,累了,用柳枝条蘸着稀泥撒豆成兵的那些人。这些人也是两条腿的人

大禹的父亲鯀,因治水不力,是被舜帝给杀了的。

就从这说起。

大禹为什么会治水呢?是因为黄河滥,黄河为什么会泛滥呢?是因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撞倒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导致了天上的洪水流了下来。引出了女娲娘娘借五色神石补天的过程。

那么,水神和火神为什么要干仗呢?

都是系统内的,都是女娲娘娘的后代,都是蛇首人身的神人。争夺权利,他俩干起来了,害发了大水,普通的双足人受伤了。

于是到了大禹儿子的启的时候,双足人终于崛起了,这才形成了天地人三界平衡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商朝的商纣王,也就是最后一位人皇被干死,人族的地位才下降的。从周朝开始,每一任皇帝都叫天子,而不是人皇。

撸纣王的商朝被覆灭,原因就是纣王在女娲娘娘庙写了一首情诗,挑逗女娲娘娘,这才引起女娲娘娘的愤怒,派了九尾灵狐,妲己来把商朝给祸祸了。

说明在纣王那会,我们人族根本不把天上的神仙当回事。

你品,你细品。

1、我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未间断的人类发展篇章,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上溯,只不过存在有没有文字记载、有没有出土文物为证等问题。我们现在把夏商周之前的时期叫做远古时期,仅仅以目前的考古证据和文字记载来看,不足以支持我们划分什么阶段,但肯定的一点就是:夏商之前不仅存在其他时期,而且同样存在绚丽灿烂的文明。我们远古的先人,不比我们现在差哦。

2、我们古人乃至现在的历史学家愿意把夏商之前的时期称作“三皇五帝”,我的历史老师曾经说,其实三皇五帝应该都是部落首领,因为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必然是远古部落联盟时期,所有留存下来的传说、神话、故事和象征性的符号,既是代表某个人,也可能代表某一个氏族,更大的可能性是代表某一个部落的传承。譬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恐非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类似于巫医的群体或者某一个擅长此业务的部落所存留,化为故事长留民族的记忆当中。

3、但究竟怎么样呢,现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西方认可的)。西方的历史学家、考古学者抓住这一点,认为传说、神话、故事和象征性的符号都不足以证明这是一段“信史”,最大限度压缩我们的文明传承叫做3000年中华文明史。特别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我们逐渐信服西方那一套,甚至有人还和西方阵营唱和,认为郭沫若先生研究出来的甲骨文纯属其个人杜撰。这些观点很多,均属包藏祸心,打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然而,这些都是徒劳的。其实,仅仅以这些年出土的文物证明,我们的历史就不仅仅5000年,而是真正的上5000年,下5000年!

4、大禹治水是远古部落联盟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我们不要去追究他是否存在或发生过,只要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每一个民族后人的血脉中都流淌着这种基因就可以了。山海沧桑,日月轮转,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更是消除一切印记的腐蚀剂,但即便我们的祖先片纸未曾留下,不是留下来我们这些后代吗?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根本信仰是天地自然和宗族血脉?而不是其他?我个人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祖先留下的印记,都是中华文明千万年来的活生生的明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录人物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