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只是汉族习俗吗,有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也要清明节扫墓祭祖。为什么?

红河州的傣族也兴清明节扫墓上坟,而且还要在坟山祭祀献饭,下午回到家杀猪宰羊办伙食宴请亲戚聚餐。哈尼在坟山还兴鸣放铜泡枪。临沧市习俗有在坟山生火煮饭熬鸡在墓前吃饭。(配图2:元阳县傣族服饰)

清明节只是汉族习俗吗,有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也要清明节扫墓祭祖。为什么?
清明节只是汉族习俗吗,有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也要清明节扫墓祭祖。为什么?

清明本是24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起初,清明节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但后来逐渐与日期相距仅一两天的寒食节相融合,发展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适合耕种的时令,从此进入农事大忙的阶段。

  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来与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寒食节扫墓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清明节与寒食节,两个民俗节日交融后,禁烟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祭祀先人的习俗越发凸显。由于我国的历史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2000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

  在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同样有过清明节的习俗,如我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以及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共计25个民族,都过清明节,只是过节习俗不尽相同。

  例如,壮族群众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过清明节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而土家族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另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无数海外游子所谓“认祖归宗”、落叶归根的重要纽带。在我国,清明节的基本内容,以扫墓祭祖、踏青春游为主,但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习俗也是各有特色,颇有趣味和文化内涵。

清明节只是汉族习俗吗,有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也要清明节扫墓祭祖。为什么?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少数民族的祭祀风俗与汉族有所不同。

满族清明节

满族的岁时节庆风俗与其先世女真人一样,受汉族习俗影响较深,也过春节、二月二、清明节、中秋节,但其岁时节日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

满族受汉族风俗影响,也于清明节上坟祭祖。不过,祭祀方法与汉族风俗不同。汉族的风俗是焚烧纸钱后在坟顶上压纸,而满族则是插“ 佛 托 ”。 插“ 佛 托 ”即 插柳枝。在满族所信仰的萨满教的传说中,柳是人类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清明节在坟上插柳为祭,表示后人不忘先祖。

白族清明节

清明节也是白族祭祀祖先的日子,节俗与汉族相同。每年农历三月初的清明日,白族人家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供品有香肠、熏猪肝、排骨、肉、鲜鱼、雄鸡等,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酒。一般人家都要邀请一些亲朋好友一同前往。

到了坟地,先要将折来的杨柳枝插在坟前,然后在各祖坟前献上供品,新丧者坟前的供品要稍丰厚一些。晚辈的儿媳、姑娘们在新坟前大哭一场,以诉对亡者的怀念之情。祭祀完毕,所有上坟人围坐在坟场附近食用各种食品,直到傍晚才回家。

纳西族清明节

清明时节,纳西人也和汉族人一样,举行祭祀仪式。每年清明节丽江、中 甸 一 带 的纳西族祭祖仪式在天井里举行,而且只祭祀曾祖父母、祖 父 母 和 父 母 。 祭祀时,在地上插三根白栗树,并在树前安放三个石头,代表所要祭祀的祖先,然后烧香点烛,摆上酒、肉、饭、茶等供品。祭祀还分为生祭和熟祭。祭祀活动由东巴主持,东巴口念返魂经,全家男女老幼向代表祖先的三块石头磕头祭拜,每念到祖先名字时便敬酒献饭。

此外,我国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流行清明节,如朝鲜族、撒拉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锡伯族、毛南族等。佤族在清明时举行取新火节,这与汉族的寒食取新火意义相近。

清明节只是汉族习俗吗,有没有别的少数民族也要清明节扫墓祭祖。为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