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自古君王皆无情》

一、商鞅存孝五车争,

二、崇焕重施凌迟到!

三、韓信蓝玉功盖主,

四、晁错被诛为保城!

自古伴君如伴虎,

所有君王皆无情!

家禽有食汤锅进:

野鸟无粮任飞行!

大神笔赋

正所谓功高震主,主疑必死,韩信、李存孝之谓也;位高权重,君恐必死,商鞅之谓也;跋扈逆君,君怒必死,蓝玉、袁崇焕之谓也;挑难发患,君惧必死,晁错之谓也。那么这历史上六大名人,究竟谁死得最惨呢?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第五名韩信

我们都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建立大汉,最大功臣是韩信。自从刘邦金台拜将,拜韩信为大将后,韩信就一心为汉王打天下。汉中献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刘邦彭城大败,韩信于京、索间击退项羽追兵;接着韩信受刘邦重托,领军独立开辟北方战场,他木樱囚渡擒魏,背水一战拔赵,乘胜追击灭代,按兵不动胁燕,袭击已降平齐,半渡而击败齐楚联军,四面楚歌破楚,乌江围逼绝项。因此,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以说,刘邦的大汉天下多半是韩信帮其打下的。

但是韩信也犯了功名利禄熏心的毛病,夺取齐地后,趁刘邦之危逼刘邦封其为齐王;刘邦相约同击项羽,韩信不赴约逼刘邦划定齐国疆界;项羽灭刘邦建汉后,韩信被改封楚王,擅自偷偷收留朝廷追捕的原项羽部将钟离昧;韩信到长安被贬为淮阴侯,心中不满,不屑与周勃、灌婴、樊哙等同列,甚至对刘邦也给予蔑视。韩信功高震主,却处处让刘邦疑心,终于在刘邦前去平定陈郗叛乱时,以暗中勾结陈郗谋反罪,被吕后擒杀于钟室。

韩信做齐王时不听蒯通之言背叛刘邦,做楚王时有军队有地盘不谋反,却在无兵无权无地盘时与陈郗串通在长安做内应谋反,韩信是不是有点太白痴了。史书上记载韩信挑拨陈郗在外叛乱,自己在长安做内应,至于究竟有没有这回事,真的不好考究了。但韩信利欲熏心,功高不知低调,时时让刘邦疑忌,其被害也是早晚的事,其被杀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

据民间传说,刘邦金台拜韩信为大将时,对韩信许下五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见铁不杀,见绳不杀。后来韩信功高震主,刘邦欲除之,为难无法下手。吕后说:“这事就交给我吧。”刘邦走后,吕后就与萧何计谋,骗韩信入皇宫。吕后就指使宫女用麻袋装韩信,将他吊在房梁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以竹刺害死了韩信。至于历史上吕后怎样杀害了韩信,据说极有可能是赐毒酒一杯毒死的,如果真是这样,韩信死得还不算太惨。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第四名晁错

晁错是汉景帝刘启时的御史大夫,主张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发展农业生产,以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在对诸侯王问题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因此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汉景帝害怕诸侯群起叛乱,就听从宦官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以谢天下诸侯。但这并没能阻止诸侯王的继续叛乱,最终汉景帝只好派周亚夫率中央军队,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镇压了七国之乱。眼看着诸侯王权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于朝廷之外,越来越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里。晁错深谋远虑,为朝廷提出削藩建议,但因汉景帝畏惧七国势力,听信宦官谗言,杀害了晁错。拳拳忠心为大汉的晁错,死得确实有点冤屈。

腰斩是一种酷刑,就是将犯人放在砧板上,由刽子手用大斧将犯人拦腰斩断。也有的说是将犯人放在铡刀下,拦腰切断。因为是腰斩,犯人的头脑还清醒,因此上半身的犯人还得停上一些时间,等血流尽才死,在这期间,犯人需要忍受的惨痛可想而知。因此,腰斩犯人的家属,事前都要贿赂刽子手,好让他下手时偏上身一些。上半身器官集中,偏向上身斩下,犯人就能快死,可少受些痛苦。据说清朝雍正时期的俞鸿图,因科场舞弊罪,被判腰斩之刑。事前他和家属并不知他会被判腰斩之刑,也就没有贿赂刽子手。腰斩时刽子手就侧重了他的下半身,俞鸿图被腰斩后上身好一阵扭动,惨不忍睹,最后他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才气绝身亡。雍正帝听说后,也觉得残忍,就废除了这一刑罚。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第三名蓝玉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早年从军,逐渐成长为明朝开国名将。他曾数次从征蒙古残元势力,战功显赫,被提拔为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率军十五万远征漠北,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一带大破蒙元,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及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使残元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接着,蓝玉又同沐英等人抚贵州,平云南,克大理,还统帅大军定西番罕东,降月鲁帖木儿父子。朱元璋非常欣赏蓝玉,由永昌侯,晋封凉国公,前后共加俸禄共三千五百石,称蓝玉不亚于汉朝的卫、霍,唐朝的李靖。

但是,蓝玉因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优礼有加,就日渐骄恣跋横起来,多畜养庄奴义子,横行不法。据说朱元璋本来要封其为“梁国公”,因其曾与元主妃子有私,致妃子羞悔自杀,及种种不法行为,朱元璋就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以示警醒。但蓝玉仍不改过,他军中校尉升降进退全凭他一人,又插手太子事务,与燕王交恶。朱元璋多次切责,仍不见效。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乘势逮捕蓝玉入狱,后以谋反罪将蓝玉剥皮萱草,并灭其三族。蓝玉受剥皮之罪,有朱元璋为子孙考虑有意清除骄兵悍将之因,也有蓝玉自取之过。

据说剥皮萱草是朱元璋所独创,就是将犯人整张人皮剥下、晾干,再塞进干草,以警后人。也有人说是将犯人立着埋进土中,将犯人头皮十字割开,不断灌入水银。水银下沉,犯人疼痛难忍,就不住地扭动,最终就会将一张活脱脱的人皮剥下,其惨状真是不堪目睹。蓝玉的人皮后来被他女儿蜀王妃收藏,据说至今尚存。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第二名商鞅、李存孝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推行全农经济政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刺激农业生产,使秦国衣食有了保障;严法令,重赏罚,人人都要遵法守法,既制定了严酷的刑罚约束人们守法,又重赏立信,提高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战尚武,推行二十级爵位制,废除贵族的特权,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只有立有战功,才能按功受爵,享受好的待遇,使秦国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焚烧百家诗书,统一人们的思想,实现统一的目标。商鞅的新法推行了十多年,人民都适应了新法,秦国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不仅实现了秦国国富民足,还大大激发了秦军的战斗力,他还带领秦国军队收复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恢复了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成了诸侯国中的强国,实现了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因此秦孝公将商於之地十五邑赐予商鞅,赐号“商君”。但是,商鞅变法严苛残忍,极大地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又让不少人深受新法之害,因此秦国奴隶主贵族非常痛恨商鞅。秦孝公死后,以公子赢虔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诬蔑商鞅谋反,继位的秦惠文王也很痛恨商鞅,就下令追捕商鞅。商鞅无法逃出国境,只好潜回封地商於,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王派兵征讨,结果商鞅在彤地失败战死。商鞅的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刑,还除灭了商鞅全家。商鞅虽死,但其法却在秦国得到了继续执行,为以后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猛将,本名安敬思,粟特族人,幼年时在兵乱中被尚为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掳为俘囚,在帐中侍奉李克用,后被收为养子,赐以姓名李存孝,排行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成年后,善于骑射,骁勇绝伦,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常率骑兵为先锋,平黄巢,收路州,伐幽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相继担任汾州、邠州、邢州等三州刺史。后来因功高未得李克用重用,心生不满;与四太保李存信同伐赵王王镕时,两人相互不和,互生怨恨。李存信就在晋王李克用面前谗毁李存孝,李存孝心不自安,就暗中联络梁王朱温和赵王王镕,上表求得唐昭宗封赏自己为刑洺磁三州节度使,共同对付李克用。李克用知道后大怒,就讨伐李存孝,兵围邢州城。

后来邢州断粮,李存孝不得已登城请降,并说明自己本无心反叛,都是李存信谗毁所致。但李存孝背叛是实,又有与梁王朱温、赵王王镕来往的书信为证。李克用就以反叛罪判李存孝以车裂之刑。本来李克用是不想让李存孝死的,他作出判决后,想着手下将领会为李存孝讲情,谁知竟没一人出来为李存孝讲情,军令如山,李存孝也只能受刑了。为此李克用好多天心内不快,不理政事,但他最终也没处置李存信,晋军兵势从此也逐渐转弱,而朱温的势力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却把李存孝描绘得太神勇无比了。说他十来岁就能在山上打死猛虎,是五代时期第一猛将,左手使700斤毕燕挝,右手使800斤的禹王槊,人称飞虎将军,曾领十八骑攻取长安,仗手中兵刃硬生生砸开城门。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是后梁朱温的大将,在李存孝手下也走不了两回合;排名第三的高思继,与王彦章武功不相上下,但在李存孝患重感冒,全身虚脱的情况下,仍然不上十回合就被生擒活捉。后来李存孝被处死,铁枪王彦章在阵前连挑36员晋将。李克用痛哭道:“尚存孝儿在,何至于此!”有人给李克用出主意,假装李存孝还活着,在阵前打出了李存孝的大旗,竟一下子惊走了王彦章,吓死了王彦章的弟弟,也是猛将的王彦童。

至于李存孝背叛义父李克用之事,说李存孝根本不想背叛义父,完全是李存信出于妒忌,在他们父子间挑拨离间;李存孝根本没有和梁王朱温和赵王王镕有来往书信,书信都是李存信摹仿李存孝的口味和笔迹假造的。车裂李存孝那天,更是把李存孝天生神力夸大得没边。当行刑者驱赶着五匹战马用尽力量向五个方向拉扯时,李存孝的手腕脚腕竟然因为先天的反应,自然而然地就生出力道,将五匹马又活活地给拉了回来!连接十数次,都是如此。车裂不死,主行刑官李存信正在为难,李存孝也是不想活了,就让李存信挑断自己的手筋和脚筋,打碎自己的膝盖肘骨,使四肢不相连接,自然也就产生不了力道,这样才由五匹马肢解了李存孝的身体。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存孝究竟有多勇猛呢?北宋史学家薛居正,也是《旧五代史》的编撰者,他在史书中这样称赞李存孝的勇猛。他说:“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因为薛居正曾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时期,他这样说,也许更接近真实的李存孝吧。

车裂之刑就是用绳索绑定犯人的四肢和脖子,犯人仰面躺着,将这五根绳索分别套在五个方向的马上,由五个人赶着五匹马,向五个方向用力拉扯,直到将犯人身体撕裂成五块为止。这种酷刑着实残忍吓人,但商鞅是在战死后被车裂的,应该没有了痛苦;李存孝活着时被车裂的,自然要比商鞅痛苦多了。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第一名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二十万,从此明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在女真兵面前,节节败退,辽东战役、广宁战役,明军更是不堪一击,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山海关以外仅余辽西少部份土地。当时朝中谁都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前去收拾辽东残局。这时袁崇焕却自告奋勇,对天启帝说:“只要给我足够的钱粮,就能守住辽东。”这真是雪中送碳啊,天启帝马上同意了袁崇焕的条件,加官进爵,把他派到了辽东。

袁崇焕采取辽人守辽土之策,找准女真人的弱点,经过数年经营,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征战东北数十年,可以说从无败绩,把个女真兵也锻炼成了十七世纪最强骑兵,但是面对袁崇焕,却一败宁远,二败宁锦,三败北京广渠门。明朝天启六年二月的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愤恚不已,于当年八月背生疽疮而死;宁锦大捷和北京广渠门血战,也不得不使高傲的皇太极同意议和。可以说,只要有袁崇焕在,女真兵是万难攻破宁锦防线的。

但是,袁崇焕在督师蓟辽镇守辽东中,也犯了不少让皇帝愤恨,让大臣嫉忌的事。其一是他在崇祯帝面前妄言“五年复辽”,有欺君之罪。“五年复辽”让崇祯帝信以为真,因此,无论袁崇焕提什么条件,崇祯都答应他。筑城、军备、钱粮、封赏加爵、权力及朝廷各部配合等等,都用尽全力满足袁崇焕。当时大明内忧外患,财政十分吃紧,为满足袁崇焕,让崇祯帝疲困不堪。本以为袁崇焕守辽做得应该很好了,谁知皇太极突然突破蓟州防线,围困北京,来了个兵临城下。这让崇祯帝大为恼火。

其二是擅杀岛帅毛文龙。袁崇焕认为毛文龙有十二宗大罪,就以阅兵的名义斩杀了毛文龙。毛文龙虽有千般不好,但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毛文龙就盘踞皮岛,以游击形式时不时活动在女真背后,有力地牵制了女真人的行动。这点袁崇焕也是清楚的,可明知大局,为何还要如此做?

其三是市粮资敌。皇太极继位后,辽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寒,据说正是亚洲的小冰河期,后金发生了粮荒。袁崇焕开边市,虽没有直接将粮食物资卖给后金,而是卖给了蒙古人,但蒙古人已被后金人征服,转手就送给了后金人。正因为这些粮食,才让后金渡过了粮荒。

其四是擅自与后金议和。虽然袁崇焕有便宜行事权,但与敌国议和是大事,事前或事后也要向朝廷知会一声,但袁崇焕却独自给皇太极写信恰谈议和,根本没向崇祯帝汇报。

其五是傲慢与多人不和。袁崇焕无论是与上级还是与下级,都很不好相处,其中有阉党的人,也有朝廷要员。由于得罪人很多,以致他以后下狱受审,没有替他求情说话的人,却有不少落井下石的人。

正因为袁崇焕做事独断专行,目无尊长,有诸多缺陷,才让崇祯难忍,朝臣忌恨,最终以通敌罪下狱被判剐刑。剐刑,也叫凌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明朝对谋反、大逆不道者的一种最残忍极刑。在行刑时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等皮肉割尽只剩骨架和五脏后,再将奄奄一息的犯人一刀毙命。据说凌迟袁崇焕时,刽子手将袁崇焕身上的衣服扒去,用渔网裹紧全身,让每个网眼都有突出的肉。刽子手就每个网眼割一刀,共割了3543刀,其惨状可想而知。那些痛恨他的阉党们还大肆宣扬他的通敌卖国罪,以致京城人都知道袁崇焕是间谍,是他引来了鞑靼兵,因此不明真相的人们都恨他到牙根痒痒,当听说袁崇焕被剐刑,京城的人纷纷来抢食袁肉,甚至有人还花大钱买食袁肉。

三百多年来,对袁崇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说他是大忠臣,民族英雄,明之长城,袁崇焕死得太冤了;有说他是通敌卖国的卖国贼,民族败类,正是他断送了大明,袁崇焕受剐刑是罪有应得,一点都不冤。但纵观袁崇焕一心守辽东,一心为辽东,虽战略眼光不足,但战术得力,宁远、宁锦、广渠门三败一直纵横无敌的后金兵,当时也只有袁崇焕能守住辽东,有袁崇焕在,后金是很难攻入关内的。因此袁崇焕绝对不会通敌卖国,崇祯杀袁崇焕,确实有点自毁长城了。

历史上六大名人,韩信、商鞅、晁错、李存孝、蓝玉和袁崇焕,依他们的惨死度应如何排名?你怎么看?

韩信毒死,晁错腰斩,蓝玉剥皮,商鞅和李存孝车裂,袁崇焕凌迟,每个刑罚都很残酷,都是我们今天难以承受的。要说给这些惨死度排个名,本人认为凌迟第一,其次是车裂,再次是剥皮,第四是腰斩,最末为鸩毒。不知师友们有何高见呢?望在评论区给予多多留言。[祈祷][祈祷][祈祷]

历史上六大名人死的都很惨,惨烈程度不好排;如果非要排,似乎腰斩是相对较轻的刑法,雍正帝还认为太残酷给废除了。车裂、凌迟等刑法就更残酷了,简直没有人性可言,也就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才能研制出这种酷刑。韩信有被竹枪扎死或者大钟震死两种说法。这些对历史有贡献的六大名人,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被杀。

袁崇焕遭到凌迟,即所说千刀万剐,崇祯帝的明廷认为袁崇焕通敌卖国。袁崇焕被冤杀临刑途中,有不明真相的百姓还往袁崇焕身上仍东西,打袁崇焕。袁崇焕被杀,等于明朝自毁长城。

韩信、商鞅、李存孝、蓝玉这四个人都涉及篡逆谋反罪。

商鞅、李存孝遭到车裂酷刑,即五马分尸。蓝玉遭到剥皮做成草人。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但是商鞅变法损害旧贵族一些利益,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一些人,商鞅本人对魏国一些做法不稳妥。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报复,商鞅本想逃到魏国,魏国不让他入关,商鞅只好逃回封地,组织反抗又失败被抓,遭到车裂酷刑。

李存孝本姓安,是李克用义子,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是当时排名第一的武将,“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后来和李克用发生一些误解和矛盾,被李克用釆用车裂酷刑处死。李克用后来对处死李存孝有些后悔。

蓝玉是明朝初期名将,是常遇春妻弟,又是蜀王朱椿岳父。蓝玉和傅友德可以说是明初常胜将军。蓝玉北伐蒙古草原,摧毁了北元残余势力官职体系。蓝玉和太子朱标是一伙人,早就提出要防止燕王朱棣。蓝玉军功日隆,有些骄傲自大,做了一些不妥事情,再加上有些言语不讲分寸。朱标死后,锦衣卫说蓝玉谋反,蓝玉被抓第二天就被处死,遭到剥皮填充成草人。据说,张献忠大西军攻占成都蜀王府还看见了用蓝玉人皮填充的草人。蓝玉案牵涉一万五千人。现在看蓝玉是被冤杀的。是朱元璋想打击军人集团。据说,有一次,朱元璋招集蓝玉和一些将领交待任务,交待完任务后朱元璋说你们先下去我再和蓝玉说说,这帮将领都不下去。蓝玉一摆手,这帮将领就下去了。由此,朱元璋对蓝玉动了杀心。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称为“兵仙”。刘邦率兵去平定陈豨反叛。在长安城,有人向吕后控告韩信要谋反。吕后和萧何商量,把韩信骗进宫中。据说,由于韩信功劳大,有免死牌,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见。吕后就让宫女把韩信关在一个离地面的木屋里,用布罩上,用竹枪扎死。还有的说敲宫中大钟震死。

晃错,是汉景帝时期御使大夫。他为西汉朝廷长治久安,提出“削藩”建议。吴王刘濞等七国造反时,提出清君侧,杀晃错主张。再加上晃错这时有两件事没做妥。一是主张汉景帝率兵去平叛,他在长安坚守。这让汉景帝多心了。二是晃错说袁盎跟反叛的七国有勾结。而袁盎和窦婴认为晃错削藩惹事了,主张杀晃错,好让七国叛乱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汉景帝让人把晃错骗出,釆用腰斩刑法处死。

晃错死后,七国之乱并没有停止。是周亚夫率军打败了七国之乱。后来,汉景帝觉得晃错杀错了,但悔之晚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