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源自道教,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中元节怎么来的?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鬼节。中元鬼节始兴于唐时,但关于它的来历,道、佛两家各有一说。道教认为:世间有天地水三神,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而从西部传来的佛教中,一年有两个大节日:一为农历的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一为七月十五的自恣日。佛诞节就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自恣日又叫佛欢喜日,本与中元鬼节无关,但因一个神话传奇故事,从此便与中元鬼节结了缘。据说古时候有个大善人叫傅相,他广济孤贫,斋僧布道,最后被佛度化西天极乐世界。而傅相之妻刘青堤却受人怂恿不敬神明,杀生害命,违誓开荤,还无辜撕毁经卷,以致触怒上苍,被阎王派鬼使将其拘来阴曹地府并摔入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刘青堤在地狱内亲眼目睹了阳间的作孽者们死后所受的种种酷刑,实在害怕,便托梦给儿子傅罗卜,要他无论如何都要设法超度自己。傅罗卜夙具孝心,于是舍命前往西天向佛祖求助。释迦牟尼佛嘉其孝义,允许他皈依佛门,改名目莲。目莲为寻母亲,毅然前往地狱,寻遍十殿,百折不回。由于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终于让刘青堤母子重逢,同升天界。据说释迦牟尼佛曾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来奇果救过刘青堤的命,所以,我国古代汉族人民就把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定为盂兰盆节。当时,国内的大小佛寺都设有盂兰会,各地城乡街巷都搭起鬼王棚座上演《目莲救母》戏。而僧人这一天替丧家念焰口经,拜水忏,这被称为济孤魂。
阴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佛教叫盂兰盆节,是倒悬之意,俗称“鬼节”,我地有十五作十四的习惯,是提前作节过节了。中元节最早源自道教。我国古代有将一年分三元之说,正月十五是上元,七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道教论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所以有中元要普渡孤魂野鬼之说。后来佛教从印度传入,道佛儒三教合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佛教也借用之。
我地习惯当七月十四做节,传说在宋末,快要做中元节时,元兵进一步南侵,各家各户便提前做节祭祖敬祖,然后南迁以避兵扰,从此就习惯做七月十四不做十五了。而且是“冬朝年晚,七月十四做午间。”
在古代,中元节习俗要祭祖,打醮放河灯,祭鬼神,这是道教的习俗,后佛教传入,宣扬生死轮回及因果论,还造了个“目连救母”故事,目莲孝顺,其母刻毒,死后便被打入地狱受苦,目莲见母与饿鬼争食,便用钵盛饭喂母,但未到母口就化为火炭,目莲奇怪就向佛诉说,佛说其母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赖众人众僧去做才行。于是便在中元节要求众人众僧替已死或还在生的父母解除厄难,用盆盛百味五果供佛又祭鬼,用钵盛水饭泼给孤魂饿鬼。故什“盂兰盆节”即是“解民倒悬”之意。
中元节俗称“鬼节”。世上真有鬼吗?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但无论如何,祭鬼敬祖的习俗已传承下来了,信与不信,都依习惯遵传统而祭拜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