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寒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寒食的起源)

清明节寒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寒食的起源)

寒食是纪念日,清明是节气,不是一回事。因为时间相近,后来两个节日合二为一,就不过寒食只过清明了。

寒食节的来历,民间传说大致是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的时候晋国臣子介子推一直追随了重耳十九年,甚至在重耳绝粮难忍饥饿时割股奉君救了重耳一命。等到公子重耳重返晋国登上君位,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传说介之推不愿与挟君要禄之人为伍,而同时晋文公在封赏功臣的时候也确实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携母入山,晋文公焚山求之推。最后的结果是介之推宁死不出。于是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禁火三天,于是有了寒食之俗。

在唐代之前重视寒视,而不是清明。实际上关于介之推的事并没有在史籍中见诸记载。而禁火是周代的旧俗,所以寒食的习俗也并不是从介之推来的。

宋代王禹偁有首诗中写道“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写的就是寒食和清明的习俗,而诗的名字叫作《清明》。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清明的习俗则是起新火。

寒食和清明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祭扫。寒食扫墓,在《唐书》里也提到过“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在唐代清明和寒食相距仅仅一日之间。而扫墓者或许并不在寒食当日,可能在寒食前后几日之内,,于是渐渐地寒食和清明难以分清。

到清顾禄著《清嘉录》则说“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说的就是清明,已经不再提起寒食。

除了扫墓之外,清明的习俗还有吃青团,插柳,踏青出游。这几天北京的稻香村也有时令点心艾草青团,仅限于这几天。

诚谢相邀。来自介子推的故事。

清明《七绝》

风轻秀野百花馨,游女芳丛拾翠翎。

多少帝王豪杰事,茶余饭后入弦声。

清明节寒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寒食的起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清明节寒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寒食的起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日即事》

清明节寒食的由来是什么?(清明寒食的起源)

寒食节与清明节有着很深的渊源。寒食节的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火熄后,晋文公带着人上山寻找,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已经死去。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而第二年晋文公登山拜祭介子推时,发现那棵老柳树复活了。便赐名:清明柳,并昭告天下,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后来历史演变中,清明节又逐渐改在寒食节后两天。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后,清明节在寒食节前一天。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题主在题目里除了清明和寒食外还加了个“悲夫足下”,想必是听了那个关于足下由来的传说。即晋文公感介子推之丹心,为表纪念,便将介子推死时所靠的柳树伐了做了木屐穿,以此纪念介子推,每次晋文公看到木屐时都会痛哭道:“悲乎,足下!”后来足下便逐渐演变成了对人的敬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开头便写到:少卿足下。李陵在答苏武书开头也写到:“子卿足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