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作弊最常见手法:夹带

士子作弊最常见手法:夹带    我国科举考试中,士子作弊最常见的手法是“夹带”。笔者藏有一件“夹带”,绢质,长76厘米,宽19厘米,其形制是从宽处对折成条,然后两面头顶头竖行书写;一面238行,一面236行,平均每行33字,共抄写八股范文28篇,计15600余字,均为蝇头小楷,字小如粟米,笔细如悬针,每个字仅三毫米见方。从绢质的陈旧程度来看,为清代中晚期所作,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从其磨损情况来看,应不止一名应试士子用过。

    一般能获得举人、进士功名的,即可进入仕途为官。因而历代的科举考试制度都很严格。例如,在清代就颁有《钦定科场条例》,规定凡士子入场,“皆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士子考具,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镂空,水注用瓷,木炭只许长二寸,蜡台用锡,只许单盘,柱必空心通底。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等等。对违规作弊者处以“赶出考场”、“罚停考试”、“革除功名”(诸如“秀才”、“举人”等功名身份革除)、“枷号杖责”(即戴上木枷,在考场前示众一月,以儆效尤)等等。然而,即使有如此严格的《钦定科场条例》,从科举考试一开始,因“功名仕途”的利益驱动铤而走险的人几乎连年不断。据载,清乾隆九年,顺天府乡试,要进行三场考试,而在前两场考试就搜出“夹带”者40余人,因怕被搜查而闻风逃走者竟达2800多人。有学者统计清代科场作弊的手法竟有十几种。诸如徇私请托、暗通关节、夹带入闱、场内传递、替考、割换试卷、窜写代改、乱号抄袭等等。

    笔者收藏的这一件绢质“夹带”,如卷紧成棒,直径不到5毫米,长9厘米,可隐藏在笔管等文具里,或缝在衣裳的某处,逃避搜查。从这件“夹带”的末尾一空白处,有用毛笔写的“处治”两个大一些的文字,可知此“夹带”应是从某一入闱士子身上搜查出来的。而此“夹带”,便可能是某位考官作为秉公执法的“战绩”保留下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