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年:北京最早的选美赛半路夭折

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穿的衣服大抵只有两种颜色:国防绿、国防蓝。放眼望去,祖国万里江山好像笼罩在一大片绿色和蓝色中。真如相声里说的,姑娘像铁姑娘,小伙儿像钢小伙儿。在那个年代,讲究吃穿是资本主义的腐朽做派。

回望20年:北京最早的选美赛半路夭折

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穿的衣服大抵只有两种颜色:国防绿、国防蓝。放眼望去,祖国万里江山好像笼罩在一大片绿色和蓝色中。真如相声里说的,姑娘像铁姑娘,小伙儿像钢小伙儿。在那个年代,讲究吃穿是资本主义的腐朽做派。

我上中学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开始流行卷花头、喇叭裤,看不惯的人们称之为” 奇装异服 “。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爱穿喇叭裤,还有些爱美的女生悄悄地把头发卷了几个波浪,他们为此经常受到老师批评。

有一天,我去学校办公室,姓张的女老师正在批评我们班上穿喇叭裤的同学,他们的家长也在场。看我进来,她满脸严肃地指着我对他们说:” 你们看看,我们的好学生是什么样子!”我不好意思地低头打量自己,上衣是正正规规的国防绿,裤子是洗得发白的蓝裤子,裤脚很高,和同学那长长的拖着地的喇叭裤形成鲜明对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的穿着开始变了,服装的色彩样式丰富了。可按照现在年轻人的眼光看,当时人们的穿着还是挺”土”的。西服刚在国内流行时,人们穿西服也不讲究。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母亲花了十几块钱在东安市场给我买了一件灰色的西服,穿到身上不合身,褶子也挺多。

相比而言,女士对美的追求更加迫切,穿着打扮的变化更明显。特别是到了夏天,姑娘们随风飘动的花裙子,给城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后来随着一首《太阳岛上》风靡全国,短裙、紧身装、太阳镜等时髦的服装和装饰开始流行。

1988年,我在湖北实习时,在武汉东湖边的草地上看过一场业余时装表演。模特们穿的时装,不仅颜色单调,样式也比较传统保守,就连穿的袜子也是那种半长的。

到了90年代初,各种时装表演渐渐多起来。以往被视之为”腐朽、黄色”的时装表演,终于登上大雅之堂。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时装表演水平并不高。可细想起来,最早登上T型舞台的姑娘,用她们的勇敢和美丽,给人们带来不少美的享受。

北京最早举办的一次选美比赛大概是在1988年,我当时正在新华社摄影部实习。一听说要举行” 女子青春风采比赛 “,就跑到崇文区文化馆(现在崇文门新世界商场附近)去看个究竟。

原来的文化馆就在路边,是个单独的楼房。楼里有些昏暗,经过打听,我走进里面一个不大的房间。当时屋里的人很多,显得有些拥挤,多数是年轻的女性。大家正在排队,等待报名和面试。

“到底是什么比赛?”我心里纳闷,就向身边的同行请教。

“就是选

美女

!”同行的话言简意赅。

“那怎么叫青春风采比赛?”我仍有些不解。同行诡秘地笑笑,悄悄告诉我,这比赛其实就是选美比赛。主办方怕有人看不惯,扣帽子、打板子,不敢公开称选美比赛,于是打擦边球改称”青春风采比赛”。

“人聪明吧!”同行补上一句。

“这种活动能报道吗?”初次接触这样的活动,我自己心里一点谱也没有。那时新闻报道的框框很多,记者不得不反复掂量”能不能采访报道”的问题。

“先采访再说。”我拿定主意,走上前和姑娘们聊天。面对我” 为什么来参加比赛”之类的生硬提问,她们明显有些紧张。有的姑娘怯生生的、瞪着大眼睛说不出话;有的姑娘干脆躲到屋外。

“你可别把我报道出去,让家里人知道就完了!”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央求我。

从主办单位那里了解到,报名的女孩多数是工人、学生、幼儿园阿姨、饭店服务员,大部分女孩都是背着单位和家人来参赛的。当时社会上对选美有很多看法,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不正当的活动,所以弄得参赛者心里挺紧张。

找来找去,我总算遇到一位年龄稍大的女孩,她比较大方,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面对我的提问,她一板一眼地回答:” 培养气质,锻炼素质。”现在想起那个女孩一本正经的样子,都觉得她的回答又聪明又可爱。

此后不久,就听到消息:那次比赛进行到最后还是被” 叫停 “,原因不大清楚,据说是有关部门觉得举办这种比赛” 不合适 “。尽管选择了低调的运作方式,这场选美比赛还是半路夭折。

“如果比赛正常进行,我的生活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时隔十年之后,我认识的公关公司经理魏雪告诉我。当时她正在上大学,出于好奇也参加了比赛并入围了最后的决赛。比赛被取消后,她觉得在国内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便先后到

日本

和美国留学。学成之后,她发现国内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大,便回国创办了一家公关公司,经营业绩不错。

像魏雪这样奔赴海外留学,后来又回国创业的” 海归 “确实不少。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时代变迁的历程始终联系在一起。

1988年,武汉,东湖边上的业余时装表演。

1988年,武汉,东湖边,跳交谊舞。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样板戏、忠字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男女青年手拉手跳起的交谊舞。

1993年4月初春,北京西单街头。

1993年1月,关牧村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992年6月,北京颐和园。古老的皇家园林,留下香港小姐迷人的微笑和倩影。改革开放后,大批港台

明星

的到来,冲击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