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政新篇》看洪仁�\的对外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和世界都处于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就世界而言,西欧、北美等地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走到了尽头,殖民地的开发,国际市场的兴起,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古老的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了。腐败软弱的清政府步步妥协,中国的主权步步丧失。与侵略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被他们用来麻醉中国人的毒品—&mdash

从《资政新篇》看洪仁�\的对外思想

  一、《资政新篇》提出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和世界都处于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就世界而言,西欧、北美等地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走到了尽头,殖民地的开发,国际市场的兴起,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古老的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了。腐败软弱的清政府步步妥协,中国的主权步步丧失。与侵略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被他们用来麻醉中国人的毒品——鸦片,此时却成为刺激中国人的觉醒的一剂良药。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九年,即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个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伟大革命运动,不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一次发动了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空前斗争,而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前期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是以土地问题为主,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这只是一个空想,未能实现。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遇到了以往任何的中国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即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如何改变中国现有的命运,寻求一条合适的、使中国富强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洪仁王干于1859年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向西方学习,探索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资政新篇》。

  二、洪仁�及其《资政新篇》的提出

  洪仁�,广东花县人,天王洪秀全的族弟,生于1822年(道光二年),他自幼勤读经史,稍长任乡中塾师。他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洪秀全、冯云山赴广西后,他虽应聘到清远县教书,但是仍然继续宣传上帝教的教义,吸收了教徒十余人。金田起义后,洪仁王干约集五十余人一同西上,等他们赶到浔州时,太平军已经转移到了永安。由于清军盘查甚严,洪仁王干便中途折回花县。这时,清军正在花县大肆搜捕,凡是与拜上帝会有关系的人,均难幸免。为这种形式所迫,洪仁王干不得不约集广东教徒,参加当地群众举行的武装起义,由于组织不周密,起义很快失败。

  1852年,洪仁�只身逃入香港,不久,因生活困难,潜回广东,匿居东莞县当塾师。次年,又赴香港,在外国牧师处教书。1854年春,由香港至上海,想去天京,因道路不通,年底仍折回香港,洪仁�在香港,前前后后共住了五年,在这五年中,他的主要活动是给西方牧师教书,先后做过瑞典传教士韩山文的家庭教师和宣教师,耳濡目染,开始较多的接触西方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他还结识了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容宏。同时他也学习基督教教义及自然科学,并通过亲身的见闻,以探索西方世界。这样,他不仅“在基督教教义方面知识渊博正确”,而且成为当时中国最富于西方知识的人,“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1)正是因为这样,洪仁�才能成为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成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1858年6月,洪仁�冒着极大的危险,只身由香港经广东、江西、湖北等地区, 于1859年4月22日到达天京。洪仁�的到来让洪秀全喜出望外,立即引为心腹。连续晋升,不久,便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揽朝政,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2)尽管这种异乎寻常的提拔,使洪仁�自己都感到不安,“恐将心不服”,但是一方面,由于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了“国内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另一方面,洪仁�为其族人,所以,天王坚持成命。

  洪仁�说:“自粤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3)因此,在他担任精忠军师后不久,即向天王提出了著名的《资政新篇》。其用意在于“善铺国政,以新民德。”(4)在《资政新篇》一开始,他就强调“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5)要求天王审时度势,因时制宜的进行某些改革,《资政新篇》正是为了实行这种改革而提出的一个方案。

  《资政新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因自1856年以后,太平天国的内政日趋混乱,在洪仁�看来,主要是因为朋党之间的斗争引起的,在用人察失类中,他首先提出了“禁朋党之弊”;风风类主要规定了一些社会风气教化的内容,“夫所谓以风风之者,谓革之而民不愿,兴之而民不从,其事多属人心蒙昧。习俗所蔽,难以急转者,不得已风风之。”在法法类,洪仁�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西方国家的情况,提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即政治经济制度;“虽然纵有速化,不鲜顽民,故又当立以刑刑之之刑。”虽然,洪仁�主张效法西方的刑法,当时又主张轻刑罚,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资政新篇》的对外思想

  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洪仁�在《资政新篇》中,多次提到了“审时度势”,即要审时度势的实施各项政策..因此,他花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科学文化状况,事实上,他的中心思想就是,在推翻清政府的同时,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蓝本,“咸与维新”,把太平天国建设成一个“兵强国富”的人间天堂。他首先列举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如英、法、德等国的发展状况,并说明这些国家的强大,是“由于法善”所致,对美国的富强也极为称道,而且特别提到了美国的民主选举制,“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事者为公也”,部分的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内容,将西方民主制度中多数决定的原则移植到太平天国的土壤中。

  其次,他以俄罗斯为例,说明该国原来落后于别国,后来俄皇“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大兴致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而后成为北方的“冠冕之邦”。他还列举了“逻罗邦”,“近与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变为富智之邦实”。他还预言日本与美国通商,“效法西方,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处于巧焉。”据此,他暗示大家,一个国家要顺应历史潮流,“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就必须学习先进国家,以求迅速发展,否则就要落后挨打,像土耳其等国那样。

  当然,洪仁�花如此大的功夫介绍西方,根本目的还是“借外而喻内”:“以上略述各邦大势,足见纲常大典教养大法,必先得贤人,创立大体,代有贤能,继起而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必永远不替也。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误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因此,中国要向西方学习邦法,设立自己的“治国”和“立政”方案,以改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如像西方那样,设立“暗柜”和“新闻官”,使民意直达中央;设立“新闻馆”,把发行报纸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运用新闻和舆论,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

  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经营方式上,准许私人雇工招民开矿办厂,并保证他们的利润;准许富民开设银行,发行纸币,以便于商品流通,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并办人身财产保险事业,“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有赖;若失物,则已不至尽亏。”

  科学技术方面。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使中国人渐渐的认识到了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厉害,受西方文化浸润的洪仁�更是对此推崇备至。他主张效法西方,鼓励创造发明。洪仁�明确认为:轮船、火车、钟表、千里镜、量天尺等近代工业技术和产品,“皆有夺造化之巧”,是永远可行的“堂堂正正之技”,而绝非所谓的奇技淫巧,基于此,他主张兴车马、舟楫之利,开发矿藏,制造新式器皿等;他首次将专利法引入中国,积极奖励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明,予以奖励并且予以法律保护,凡是“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始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亦禀明发行”,“有能制造精奇利便,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对外政策上。尽管洪仁�积极的学习西方,但同时也主张独立自主平等的近代外交政策,如主张与外国通商往来,他在《资政新篇》中这样说道:“与番人并雄之法如开店二间,我无租值,彼有租值,我工人少,彼工人多,我价平卖,彼价桂卖,是我受益,而彼受亏,我可永盛,彼当即衰。”但是也严禁走私鸦片:“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先要禁 为官者,渐次严禁在下,绝其栽植之源,遏其航来之路,或于外洋入口之烟,不准过关,走私鸦片者,杀无赦。”;允许外人入内传授技术,但不允许外人干涉中国的内政,“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主张与各国“并雄竞争,平等交往”,反对“拘拘不与人交接”的顽固态度,反对妄自尊大的作风。

  在思想文化上,他严厉的批评封建迷信,主张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人之蒙”去启迪和教化民众,如“禁庙宇寺观”、“革阴阳八煞之谬”、“除九流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

  此外,洪仁�在《资政新篇》中还主张效法西方,由政府或私人兴办公用福利事业,如办邮政、医院以及鳏寡孤独院、育婴堂、跛盲聋哑院等慈善事业。

  四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洪秀全以极大的兴趣审阅了《资政新篇》,作了三十一处批示,因此,《资政新篇》同时也代表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本来就是借了西方的基督教,并把它本土化了。洪仁�比较深入的接触了西方文化,所以他的《资政新篇》中有关内政外交的种种改革措施,更是无不浸透着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体用并进。它既不同于《天朝田亩制度》从农民狭隘的平均主义出发,企图在保持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描绘的一幅空想的“天国”蓝图,而且也不同于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企图依靠腐败的清政府进行某些细枝末节的改良方案。他上承林则徐、魏源等维新启蒙思想,下启洋务维新变法思想,是一个依靠农民新政权来实施的、范围比较广泛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可以说《资政新篇》不仅代表了太平天国学习西方的最高成就,而且把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截。

  然而,《资政新篇》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像流星划过星空,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并未能真正的付诸实践。而且,由于洪仁�没有真正的认识资本主义,所以,他对于西方的认识也仅仅限于表面,对西方的学习也流于形式。而且,由于盲目的迷信和西方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而把侵略者当成“洋兄弟”,在1858年,洪秀全在额尔金访问天京时,写了一个《天王诏西洋番弟》,说和洋人“同敬天父是一家”。(6)洪仁�在他的《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对外关系的许多看法,也是很天真地。他没有认清侵略者的真正面目,甚至希望和西方“通好”,而助天国共同灭“清妖”,这种想法在很多的天国的其他将领身上也体现无余。这导致了最后,由于侵略者认为天国的一些措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更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所以帮助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因此归于失败。

  注释:

  ①富礼赐,《天京游记》,《太平天国》(六),第955页。
  ②《李秀成自述》,《文书汇编》,第533页。
  ③ 洪仁�著,《资政新篇》,金毓黻,田余庆等编辑,《太平天国史料》,中华书局出版1955年9月,第30页。文中未作注释者,均选自《资政新篇》。
  ④ 同上,第30页;
  ⑤ 同上 ,第30页;
  ⑥《天王诏西洋番弟》,选自金毓黻 ,田余庆等编辑,《太平天国史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