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满清剃发留辫

汉族一向没有留辫子。到底用什么发型呢?看古人的画,大抵是留着长发,发长了在头上盘个髻(如明仇英绘的《桃源仙境图》)。奇怪的是清代王树毂的人物画,里面的人物也没有留长辫子。清代画家金农有自画像,画中的他已经光头,只有一束小发丝在脑后垂下来,说是辫子不成辫子,又似是辫子。

说说满清剃发留辫

 
    先想说一说剃发留辫,这在当时是大事件,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绵延几百年的大事件。

    汉族一向没有留辫子。到底用什么发型呢?看古人的画,大抵是留着长发,发长了在头上盘个髻(如明仇英绘的《桃源仙境图》)。奇怪的是清代王树毂的人物画,里面的人物也没有留长辫子。清代画家金农有自画像,画中的他已经光头,只有一束小发丝在脑后垂下来,说是辫子不成辫子,又似是辫子。

    头上有没有辫子,成为两大民族的明显标志。满族入主,就以主人的气焰,要汉族人一律留辫子。最初入关时就下过这命令,但当时满族统治未稳固,在人民剧烈反抗之下一度收回成命。到顺治二年六月,清朝就对征服的地区下了严厉的命令,限期剃发。命令说:“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东华录》顺治卷四)

    就这样,开始了剃发与反剃发的剧烈斗争。剃发成为是否归降满族的明显标志。当时松江、苏州一带,民间自发地成立一种叫做乌龙会的组织,见到有剃发者,便将之处死(王家桢:《研堂见闻杂录》)在江阴县,清将多铎下令剃发,只限三天,一位儒生许用号召大家“头可断,发不可剃也”(韩�e:《江阴守城记》)。江阴城内各界异常团结,共同守城。附近的嘉定也同样守城反抗。后来清兵调来了二十四万精兵围江阴,屡攻不下,只好由南京运来大炮二百余尊,攻破城东北面。江阴守城,自六月初二至八月廿一日城陷,守城的阎应元仍率众巷战。清兵这一次屠杀了十七万多人。嘉定也遭同样命运,死二万余人。

    剃发与否,在汉族看来,当时是作为投降与否的象征的,所以成为尖锐的矛盾。

    江阴、嘉定的人民以生死进行大反抗,不过在清军全力进攻之下失败。在一般的地方,剃发之令是怎样进行的呢?《清朝野史大观》有一则记事,记当时一位郡守,亲自来到学者王夫之家里,执行命令。这是少有见到的记事。

    当时严令来到地方上。地方的官员如不能完成任务,自己也是很危险的。他们想到先从重点人物入手,就想到了当地非常有地位的学者王夫之(船山),派兵来到王宅,先团团围住。当时王夫之正在楼上著书。《清朝野史大观》这样记:“国初�K发之命綦严。先生时在楼上著书,檄至。府县会营将草堂围定”。

    对付一个文人,到底不是攻城。围定之后,先由郡守进去见王夫之。他对这位学者是很尊敬的,见面时不禁先拜伏。之后,大概说了好多话,求王夫之让他完成使命。

    不过《清朝野史大观》没有正面记郡守如何说话,重点写的是:“郡守某先登楼。见先生出座拱立,不自觉其五体之投地也,亦可想见盛德之容,令人钦敬,有不期然而然者矣。”(《清朝野史大观》:王船山先生之盛德)结果如何,只好读者自己想像。

    对于一般人来说,头上的发留成什么样子,可能不大计较。清朝的剃发留辫,后来到底是推行普遍了。奇怪的是,到了清朝被推翻,民国初年,却还有个张勋,要搞复辟(回复帝制)。他自己留辫子,军队也留,叫做辫子兵。辫子,那时却成了帝制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