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地理位置(伊萨乌拉城市)

伊斯法罕(拉丁化:Esfahan,波斯语:اصفهان),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人口92.7万(1982年),居民中波斯人占总人口87.3%,突厥人占6.2%,卢里人占3%,库尔德人占0.8,此外还居住着少数巴赫蒂亚里人和亚美尼亚人。伊朗第三大城,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扎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

伊斯法罕地理位置(伊萨乌拉城市)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500名。

历史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4、5世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著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

“伊斯法罕”一名源自波斯语“斯帕罕”,意思是“军队”,古时这里曾是军队的集结地,由此而得名。

公元11、12世纪塞尔柱帝国时,该城曾为首都。萨法维帝国时期(1501-1736年),该城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伊朗有谚语说“伊斯法罕半天下”,反映了该市当时的繁荣景象和深远影响。

伊斯法罕早在玛代王国时已存在。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时成为居鲁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治下的一个大城市。在前330年的马其顿王国军队入侵时遭受破坏,后被修复,并在塞琉古帝国、阿尔沙克王朝及萨珊王朝时期为一重要城镇。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国占据伊斯法罕时也遭受毁坏,后被修复;伊斯兰式的建筑亦随之出现,并开始了伊斯兰时代的繁荣和辉煌。伊斯法罕曾在1051年至1118年为塞尔柱帝国的首都。

在1387年时被当时的帖木儿攻占及蹂躏,一共屠杀了7万人。其后在1453年,伊斯法罕重新被建立,其光辉在17世纪的萨法维帝国达至高峰,人口最高达到60万人,更第二次成为波斯的首都。现今的伊斯法罕为伊朗一文化古都,城内的伊玛目广场亦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内。

历史上,伊斯法罕就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并于1989年5月,与我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

经济现状

现有铁路通库姆和德黑兰,又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农畜产品的主要市场。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著名。长期为轻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居全国首位,包括棉毛纺织与丝织,还有果干、造纸、榨油、火柴等工厂。手工艺著名,有银器、铜器、陶器、地毯业等。并发展了重工业,有伊朗第一个钢铁厂,还有石油化工、炼油、水泥等工厂以及兵工厂等。另外伊朗主要的核设施也建在这里。

补充资料

伊斯法罕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

伊斯法罕为伊朗第三大城市,是伊斯法罕省的省会。据2006年统计,有人口1,583,609人。

友好城市

1989年5月7日,伊斯法罕与中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