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中国“飞毛腿”因何与奥运擦肩而过

70年前,普兰店城子坦出了个能跑的小伙子,他跟着火车跑了三站(30公里)没被落下,中青年时代,参加34次国内国际田径大赛,拿了50余次第一,曾准备和同学刘长春一起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因当时日本人的刁难,未能成行。他就是当年被称为“飞毛腿”的于希渭。在英国举办的第30届奥运会之际,记者前后历经一个多月的联系采访,来到他的家乡,采访到他的后人及同乡,聆听着仍在他家乡流

1932年的中国“飞毛腿”因何与奥运擦肩而过

于希渭(中)和刘长春(右)合影

1932年的中国“飞毛腿”因何与奥运擦肩而过

位于碧流河村王屯的于希渭家老房子

1932年的中国“飞毛腿”因何与奥运擦肩而过

现住在锦州的于希渭大女儿于金娥

  70年前,普兰店城子坦出了个能跑的小伙子,他跟着火车跑了三站(30公里)没被落下,中青年时代,参加34次国内国际田径大赛,拿了50余次第一,曾准备和同学刘长春一起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因当时日本人的刁难,未能成行。他就是当年被称为“飞毛腿”的于希渭。在英国举办的第30届奥运会之际,记者前后历经一个多月的联系采访,来到他的家乡,采访到他的后人及同乡,聆听着仍在他家乡流传的故事。

  “父亲虽然扔下了我们,但他为国家拿了一大堆奖牌,还是值得儿女骄傲的”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于希渭的家乡碧流河村王屯。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于希渭的事情,60多岁的村民组长刘国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告诉记者,在自己小时候就听说过于希渭这位家乡奇人,很能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只身去了台湾,把前妻和三个女儿扔在了大陆。女儿们当时因他的事,都隐名埋姓远嫁他乡。1985年于希渭前妻病故,如今,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

  但是,不久前,与家乡失去联系多年的三个女儿,有了下落,她们都还健在。82岁的大女儿于金娥和80岁的二女儿于金凤都在锦州,77岁的小女儿在天津。联系上她们的是于希渭本家的重孙侄于国强。

  于国强的姑姑于美华告诉记者,于国强驻地就在于希渭大女儿于金娥居住的小区附近。“八一”前夕部队下社区和市民搞联欢,于国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从菜市场买了一篮子菜,便主动上前帮大娘把菜送到家。于大娘非常感激这位爱民敬老的年轻兵娃娃,在交谈中于国强家乡的口音,让她顿时涌起对“淡忘”半个多世纪乡情的思念。

  天底下的事就这么巧,眼前的兵娃娃就是老家王屯老于家侄孙,她就是“失踪”50多年的大姑奶,于希渭的大女儿。姑奶和侄孙在异乡奇遇,于国强立即把这个消息用电话传给了数百里之外的父母。

  记者对于希渭的大女儿进行了电话采访,当听筒中传来于金娥老人哽咽的声音时,在场的亲戚和乡亲心里都很酸,个个眼圈都红了。于金娥说:“父亲虽然扔下了我们,但他为国家拿了一大堆奖牌,还是值得儿女骄傲的。”

  据于金娥老人介绍,她父亲能跑,自己小时候就看见他每天很早起床出去跑步,一年到头不间断。听自己母亲讲,父亲青年时代,跑步处于巅峰期,1.8米的个子,脚大腿长,体力充沛,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田径运动大赛,共获得50个第一名。1948年5月,已过40岁的于希渭,在大陆最后一次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夺得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

  她从记事儿起,就看到父亲得的奖状在墙上贴了一溜,证书、奖牌装了好几个大盒子,家里摆着不同样式的奖杯。

  她告诉记者,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后,父亲在台湾再婚生的两个弟弟,写信给大陆三个姐姐。信中说,父亲在弥留之际,一直往大陆方向看着,还念念不忘回大陆,还念叨同学时代一起在跑道上拼搏的刘长春的名字。

  “从小学跑到大学,跟火车赛跑,被誉为‘远东之雄’”

  为了了解于希渭更多的传奇故事,村民组长刘国庆把自己90多岁的父亲,如今王屯最高龄老人刘喜成找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刘喜成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板硬朗,善讲。提起于希渭,他说,于希渭少年、青年、中年跑步的事他都知道。于希渭大高个,一笑两个酒窝,为人和气,一点架子也没有,在“伪满”当礼教司司长,每逢回家乡,见谁都笑着说话,先主动握手,没有架子。小时候,他在城子坦公学堂和貔子窝公学堂念书,来回10多公里路,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为他以后能跑打下了基础。后来,他考上金州农学堂,又上了奉天冯庸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了业,被调任满洲国民生部礼教司体育科工作。

  于希渭在学校读书期间,除了读书,从不放弃跑步。学校开运动会,便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万米全跑第一。1930年夏天,于希渭念大学放暑假在家,突然萌生与火车赛跑的念头,他穿上背心和短裤,早晨从家出发,沿着乡间凹凸不平的土路,一口气跑到火车站,正赶上一列货车发往大连,他追着火车,一连跑了夹心子、貔子窝和李家屯三站,跑了近30公里,火车前头进站,他后脚也追到站。火车司机鸣笛庆贺这个能跑的小伙子,后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铁脚”。

  在读大学期间,“伪满”礼教司选拔于希渭代表东三省,赴日本参加有美、英、德、法、日等体育强国参加的国际田径运动会。于希渭为给中国人争口气,心中憋了一股劲,在200米、400米、800米三个项目中,从预赛一直“杀”入决赛。决赛那天,东京体育场人山人海,“加油”喊声如潮,于希渭像脱缰的千里马一路狂奔,第一个冲线,连夺三个冠军,震惊中外,海外媒体称他为“亚洲之雄”。

  “从小学跑到大学,跟火车赛跑,被誉为‘远东之雄’”

  为了了解于希渭更多的传奇故事,村民组长刘国庆把自己90多岁的父亲,如今王屯最高龄老人刘喜成找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刘喜成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板硬朗,善讲。提起于希渭,他说,于希渭少年、青年、中年跑步的事他都知道。于希渭大高个,一笑两个酒窝,为人和气,一点架子也没有,在“伪满”当礼教司司长,每逢回家乡,见谁都笑着说话,先主动握手,没有架子。小时候,他在城子坦公学堂和貔子窝公学堂念书,来回10多公里路,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为他以后能跑打下了基础。后来,他考上金州农学堂,又上了奉天冯庸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了业,被调任满洲国民生部礼教司体育科工作。

  于希渭在学校读书期间,除了读书,从不放弃跑步。学校开运动会,便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万米全跑第一。1930年夏天,于希渭念大学放暑假在家,突然萌生与火车赛跑的念头,他穿上背心和短裤,早晨从家出发,沿着乡间凹凸不平的土路,一口气跑到火车站,正赶上一列货车发往大连,他追着火车,一连跑了夹心子、貔子窝和李家屯三站,跑了近30公里,火车前头进站,他后脚也追到站。火车司机鸣笛庆贺这个能跑的小伙子,后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铁脚”。

  在读大学期间,“伪满”礼教司选拔于希渭代表东三省,赴日本参加有美、英、德、法、日等体育强国参加的国际田径运动会。于希渭为给中国人争口气,心中憋了一股劲,在200米、400米、800米三个项目中,从预赛一直“杀”入决赛。决赛那天,东京体育场人山人海,“加油”喊声如潮,于希渭像脱缰的千里马一路狂奔,第一个冲线,连夺三个冠军,震惊中外,海外媒体称他为“亚洲之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