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露
讲述人:李素珍 83岁
我13岁那年,作为童养媳嫁到蔡家甸。当时,日本鬼子都驻扎在曹家路村,离我们这里很近,隔三差五就来村里祸害。只要听说鬼子兵要来,村里的女人们不论大小都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如果时间来得及,我们就跑到山沟里藏起来,等鬼子兵走了再回来。
有一件事,我至今都忘不掉。
“人圈”里家家户户都不让关门,为了免遭日本鬼子和汉奸的祸害,村里的女人们都故意用锅灰把脸抹得黑黑的,但即使这样很多女人也难以幸免。1940年的一天,我的姑姐就没能躲过鬼子的魔爪,被六七个日本兵糟蹋了,之后,我姑姐站都站不起来了。
很多妇女被祸害后,都上吊了。这种事,在“人圈”里是经常发生。
到现在,想起这些往事,我都恨不得撕了鬼子兵才解恨。
看你不顺眼就可能杀你
讲述人:郝俊元 84岁
我是山城子龙王庙村人。日本兵在“人圈”里随意杀人,每隔几天就会看到有人被杀,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无辜杀死的人被扔在路边。
我的一个远房舅舅,就是被突然闯进家的日本鬼子打死在床上。听父辈讲,他是“在点儿”的(给八路军送过军鞋、送过情报的人),被汉奸告了密,才被杀的。
在“人圈”里,杀人的名目很多,只要日本兵看你不顺眼,随时都可能枪杀你。“人圈”里尤其是不能跑,你一跑,鬼子和汉奸就会认为你串通八路,举枪就打。所以,村民们平日都尽可能不出门儿。
死的最多的是孩子
讲述人:李成廉 83岁
“三间马架房,四面没有墙,冬夏都难熬,人人愁断肠。”这首民谣就是当年“人圈”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人圈”里,几个村的中国老百姓挤在一起,处处拥挤不堪,环境又脏又乱,污水到处横流。这样恶劣的居住环境和极差的卫生条件,导致瘟疫蔓延,这在“人圈”里是最可怕的。从1939年到1945年,蔡家甸“人圈”里闹了很多次瘟疫,每次都会死很多人,其中,死得最多的是孩子。尤其是1942年夏天闹的一场瘟疫,刚开始传播时,死去的成年人接二连三地被抬出去,而小孩子死了没人抬,就被扔在“圈”外的大墙边,尸体堆在一起,可惨了。再往后,人们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甚至很多人在抬尸体的路上也倒下死去。
反抗
邓妈妈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
在“人圈”中,被奴役的中国老百姓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抗。在他们中间,有的人宁死不肯进入“人圈”,有的人从“人圈”中逃脱后参加了八路军,还有更多的人在“人圈”中为抗日武装做军鞋、递情报。面对日本鬼子的屠刀,面对汉奸、叛徒的威胁,他们从未屈服过。
“把我送到猪头岭,找到邓妈妈我就安全了。”在密云地区,当年活跃在这里的八路军十团的战士受伤后,如果抬担架的老乡不知道把他们送到哪儿,他们都会这样说。
邓妈妈叫邓玉芬,是密云的一位普通农妇,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1891年,邓玉芬出生在密云水泉峪村,她和丈夫任宗武生育了7个儿子。1933年,邓妈妈的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她让三个大一点儿的儿子外出扛长活,自己和丈夫则带着4个幼小的儿子搬到了邻村的猪头岭。
1940年4月,八路军十团进入丰(宁)滦(平)密(云)建立抗日根据地。不久,十团的政委李瑞徽开始筹建抗日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后,送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儿子一起参加了丰滦密地区的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到年底,三个儿子转入主力部队要到外地作战,临走前,邓玉芬对三个儿子说: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
三个儿子在前线作战,邓玉芬在家里做军鞋,并照顾八路军伤员。为了让伤员尽快养好伤,她特意养了几只老母鸡,下的蛋,她舍不得给自己和家人吃,全都给了伤员。
1941年,日本鬼子的“人圈”计划推进到了“邓妈妈”住的村子。宁死不进“人圈”的邓玉芬和丈夫,带着孩子躲到了深山里。随后,他们又送老四和老五两个儿子参加了抗日民兵队伍。但到了1942年,邓玉芬的丈夫任宗武和四儿子、五儿子,在“无人区”耕种时遭鬼子偷袭,不幸遇害。
这一年的秋天,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大儿子牺牲了,不久二儿子受伤回家养伤,因伤重又缺少医药,也死在了邓玉芬的怀里。
失去五位亲人的邓玉芬把仇恨记在心里,带着两个小儿子坚强度日。
1944年春,日本鬼子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再次疯狂进行“扫荡”,他们一连七天七夜搜山剿岭,老百姓被迫纷纷躲进深山。邓玉芬躲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一藏就是好几天。山洞里又阴又冷,加上几天几夜缺少东西吃,儿子小七病了,浑身烧得像火炭一样,他哭闹着要回家,要吃饭。邓玉芬百般哄劝,小七仍哭闹不止。这时正赶上敌人又来搜山,情急之中邓玉芬从破棉袄里撕下团棉絮,一狠心塞进小七的嘴里。小七猛踢猛挣,邓玉芬紧搂住他,死死地堵住他的嘴。
过了许久,敌人走远了,邓玉芬忙把棉絮扯出来,孩子已被堵得脸色青紫,很久才有了微弱气息。他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饿,饿……”邓玉芬的心碎了。当天晚上,连个大名都没有的儿子小七连病带饿死在邓妈妈的怀里。
坚强的邓玉芬顽强地在深山里生活着,终于盼到了日本鬼子投降的那一天。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无私地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她的事迹在密云、丰宁和滦平地区被广为流传。
1961年春节,邓妈妈光荣地出席了北京市烈军属代表大会,并受到彭真、刘仁、吴晗等领导同志的接见。邓妈妈晚年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照顾,于1970年2月5日去世,享年79岁。
数字
抗战期间密云死伤三万余人
原北京市密云县党史办主任林振洪介绍,从1933年开始,侵华日军对丰滦密进行了长达13年的野蛮侵略,其中到1942年3月底,日军在现在的密云县潮河以北的地区,设立了四合堂、对营子、大甸子、火石岭等29个“人圈”,残酷统治致使密云地区的人口数量骤减。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2005年,密云县有关部门曾两次统计核查过抗战中伤亡的军民人数。两次统计的结果基本吻合:抗战期间密云县被日伪军杀害的人数高达7600人,受伤者达23000人,1937年密云县有15万人口,以此计算,伤亡比例超过了20%。用可查到的数据比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口伤亡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前南斯拉夫,也是20%。
4月7日,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走进密云县山城子镇小山村蔡家甸。在村南口,记者看到了一段石头垒起的旧城墙,只有1米多高,现在村民们已依着旧墙盖起了瓦房。
“这就是1942年前后,日军实行‘人圈’统治时修建的旧城墙。原来这里是‘人圈’南门的门洞,东面和北面还各有一个‘圈’门。”83岁的村民李成廉,指着这段石头墙说。
顺着李成廉老人的手指方向望去,已剩半截的“人圈”城墙一直向西延伸。
“从这里开始往西,到半山腰都是‘圈’墙,北面和东面的老墙后来都被拆掉了。但当年,这个‘圈’墙可是把整个村子都包起来了。附近几个小村子的老百姓也都被‘圈’了进来,很多户人家挤在一间房里,简直没地方下脚。”
在蔡家甸村党支部办公室里,书记蔡德忠拿出一本发黄的手抄蔡家甸村村史。这部于1962年初集全村之力编写完成的村史,记载了蔡家甸村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也记载了日军设立“人圈”的非人罪行。
关于这本村史,蔡德忠书记介绍,它是根据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村民们口述材料编写的。村史编写完成后,在全村大会上被宣读,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鬼子和汉奸的每一桩罪行都是经过村民集体认可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