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林超贤,近几年拍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票房极高。但我还是最喜欢他早年拍的一部非主流黑帮片《江湖告急》。
《江湖告急》里面有段情节,相当黑色幽默。
说的是黑帮老大任老久被对手用枪顶着脑门,闭目等死。谁知枪还没响,对手先倒地了。任老久惊诧地睁眼,发现一身戏服装扮的关公提着青龙偃月刀,站在他面前。
关公显灵,救了他一命。
把关公请回家里招待后,任老久的师爷开始质疑关公的真实性:“为什么那么多人你不救,偏偏要救我们久哥?”
关公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太多人要我帮忙,我不可能个个保佑,唯有有空的时候找个人来帮一下。”
“做人跟做神一样。”他接着说,“你隔段时间做点事情,人们就觉得你很灵。”
在影片开始不久,就有任老久拜关公的镜头。
这个很现实主义,黑帮(秘密社会)拜关公,在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传统。但后面关公显灵,显得很魔幻。整个看下来,魔幻现实主义。
然而,放到历史上,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民间传说,关公显灵的记载其实非常多。甚至可以说,许多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走向,都是关公显灵的结果。
我是无神论者。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
1
最早的显灵之地
据历史记载,关羽(?—220)最早显灵的事迹发生在荆州地区,他最后的身死之地。
具体来说,这个显灵的地点为现在的湖北当阳玉泉山。到了明清时期,有人在这里竖了石碑,上面刻着“最先显圣之地”。
不过,这时候关羽显灵的事迹已经被改造过了,改成了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向吕蒙索命,以及吓倒曹操等等。其实,关羽最早显灵,主要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当地人都很害怕,史籍说人们“惧神之灵,如履冰谷”。
为什么人们会在关羽死后传说他开始显灵?这就不得不说到荆楚这片神奇的土地。
自古以来,荆楚盛行巫鬼信仰,重淫祀。这片地方走出来的屈原,笔下写了那么多瑰丽、奇诡的神神鬼鬼,绝对是中原人想都不敢想的,更不要说写出来了。
公元220年,关羽最后镇守荆州,死在荆州,而且头被斩下来,送给曹操,身首异处。当地人相信,这样一个非正常死亡的人,如果灵魂得不到安抚,就会扰乱和报复生者。
当地人开始祭祀他,把他当成厉鬼、恶神进行祭拜,原因是唯恐冤鬼作祟,危害乡里。
一直到隋朝,事情起了变化。
著名高僧、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晚年来到荆州一带传布佛法,了解到关羽的生平事迹和死后遭遇。
智顗很有创新性思维。为了发展当地信众,他想了个办法,告诉众人说,关羽、关平父子又显灵了,这次是在梦里请求他在玉泉山建座庙。
庙建成后,智顗发展关羽入教,封为伽蓝护法。
这样,关羽便从民间的厉鬼、恶神,被收编为佛教保护神。当地人一听,关羽都被“镇住”了,于是纷纷投入佛门。
“改邪归正”后的关羽神,跟着变成了当地的乡土保护神。
2
关公是怎样火起来的?
又过了许多年,关公这个IP在宋代火了。
宋代皇帝普遍信奉道教。道教的人发现,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本土化方面竟然做得还不如佛教,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反思的结果是,关公这个IP被佛教改造后,很受官民两界欢迎,可以启动再次改编,为我所用。
大概在宋真宗在位时,道教模仿佛教的路数,制造了一部脑洞更大的关公显灵大片,叫“关公战蚩尤”。具体情节我就不讲了,总之听名字就知道比“关公战秦琼”还离谱。
但是架不住票房蹭蹭往上涨,不仅群众爱看,皇帝也爱看。出品方天师道的估值一夜暴涨。
后来的“影评家”分析说,“关公战蚩尤”这种无厘头神剧能火,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之前的改编故事发生在关公的身死之地,导致关公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观众对更契合自己地域文化的关公故事抱有期待。这次的改编,直接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了关公的老家——山西解县(今运城),一举收割了大部分北方票房。
第二,这个时候推出加强版关公IP,很能迎合宋代的政治现实,所以也收获了上层的青睐。具体来说,整个宋代始终面临着强大的敌国入侵压力,统治阶层委曲求全,割地进贡,心里可是相当憋屈。像关公这种忠、勇、义齐全的历史人物,朝廷相当渴慕,恨不得使之复活。
此后,宋朝的皇帝开始为关羽加封号,尤其是面对巨大外敌压力的宋徽宗,起初封关羽为“忠惠公”,后来一路加码到“义勇武安王”。
关羽生前只是个侯爵,谁知道在死了900年后,一跃成了王。
整个宋代,关羽在对外战争中显灵的事,也频繁发生。
史书和各种地方志中,宋军作战到关键处,总会到关羽庙祈祷、许诺,关羽随后显灵,统率“阴兵”助阵。
举个例子,北宋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叛乱,一批山西籍战士入广西作战。战前,在驻地荔浦县关羽庙约定,如果关羽这个老乡保佑他们平定叛乱,回归山西后,将为他建祠庙。结果,两军开打后,大白天山野中突然出现了大量“阴兵”的旗帜、戈甲,叛军看到后惶恐落败而逃。
打仗是要死人的,但有神灵护佑就不一样了。这些事宣传出去,很能提振军心嘛。后来,军队将领、守城官员都达成共识,只要打了胜仗,就对外说是关公显灵帮了大忙。皇帝听了也高兴,总算没白疼关羽,给了他那么多封号。
这种宣传口径,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3
新的国家武神
明代,关羽的地位继续上升,直到取代姜子牙,成为国家武神。
这里面有一个大背景。明朝开国后,朱元璋把元代的制度当作“胡制”,通通要改掉,于是发布了“神号改正诏”。要求除孔子外,唐宋以来授予的神灵封号都要废掉。
这样,关羽在宋代加封的“义勇武安王”等封号都革掉了,仅采用其生前获赐的“汉寿亭侯”封号。但受朱元璋新政影响最大的,却是当时国家武神系统的头儿——姜子牙(太公望)。
从唐朝开元年间起,跟崇拜文神——孔子的系统相对应,国家开启了崇祀武神的传统。武神的主神,正是姜子牙。姜子牙随后获封“武成王”,国家武神庙因此称武成王庙。
关羽此时已在武神系统中露脸,但排名并不高。武成王庙除了主神姜子牙,两边还有合计多达64位(宋代增至72位)的从祀武将,众神中,关羽排在第15位,地位并不突出。
朱元璋搞神灵系统改革,革掉姜子牙的封号,罢掉武成王庙。在他眼里,历代封王后的姜子牙,同周武王同享王号,有违君臣之礼,太不像话了。所以,处理了姜子牙后,只让其作为臣子从祀于周武王。
可见,神鬼生于人心,但他们终归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但改革之后,中国奉行了600多年的武神系统,出现了真空。这怎么能行?军队还要打仗,军人却没有唯物主义武装思想,他们要鼓舞士气,增强自信,终归得靠神的护佑和显灵。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一心推行改革的朱元璋始料未及,看来改革还有一个新任务:重建国家武神系统。
姜子牙“下台”了,该另选谁上来呢?
一番调查摸底之后,中央王朝认定,关羽这个神,口碑不错,群众基础扎实,在军队中享有较高威望。长期以来,虽然在国家系统中的地位不高,但他任劳任怨,依然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关键时刻显灵从不谈条件。无论是思想觉悟、工作能力,还是干群关系,均是国家武神一把手的恰当人选。
这里面还有另一个大背景。宋代以来,随着“说三分”、《三国志平话》的流行,经过历史与文学杂糅的关羽形象,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民间对关羽讲义气的道德品格,推崇备至。
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群体的流动,一方面商帮形成,另一方面黑帮形成。大约在宋代,江湖时代来临。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混社会,这些人都脱离了传统的秩序,虚构构建一种新的、属于他们的秩序。
关羽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这一新生社会力量的潜在需求:一个脱离原籍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与两个陌生人结为兄弟,秉持自己的道德和能力,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不就是商人群体和江湖人士所期待和追慕的吗?
总之,一个人要做好生意,混好社会,都要像关羽一样讲义气、讲诚信才行。商人崇拜关羽,秘密社会崇拜关羽,最初都是看中了关羽的“义”,并用以自我标榜。
明初中央王朝面临的正是关羽这种“优质神灵资源”的信息不对称困境。民间的关羽崇拜风气越来越盛,连秘密社会都以关羽为自己的造反活动张目,而国家却褫夺了关羽的后世封号,这不是把“优质神灵资源”拱手让人吗?
朱元璋执政后期,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同意以关羽替代姜子牙,成为国家武神。
一个典型事件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南京鸡鸣山建起关羽庙,这是历代中央王朝首次为关羽建专庙。祭祀关羽随之成为国家祀典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军队建设关羽庙的高潮。
在此之后,明朝皇帝对关羽的推崇代代加码。
到了万历年间,明神宗给关羽上了个尊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当时人姚宗仪说,关羽的地位到此“至尊无上”。
4
清朝的“关玛法”
万万没想到,后来和明朝作战的劲敌,竟然由头儿带头读《三国演义》,一个个成了三国故事的真爱粉。
让关羽显灵,也就不再是明朝军队的专利了,而变成明、后金(清)双方共享的神灵资源。
为首的努尔哈赤只要打了胜仗,就说是得到关羽神佑。言外之意,你看你看,明军战败,连关羽都不保佑他们了,可见我是顺天意做事,灭了明朝,迟早的事。
满人甚至称关羽为“关玛法”(关祖)。
顺治元年(1644),满清统治者刚刚入关,就匆匆忙忙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并举行隆重非凡的祭祀仪式。酬神的意思很明显。
此后,清朝历任皇帝对关羽的尊崇有增无减,远超前代。道光年间的著名学者梁章钜直接说,我大清国的护国神就是关羽。
有件事很搞笑。乾隆从他曾祖父顺治那里,给关公的封号再加了两个字“灵佑”,全称叫“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于是全国的关帝庙牌位集体改名,升级为2.0版,统一为“敕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过了一段时间,乾隆觉得这事有点儿不对劲:“敕封”两个字怎么看怎么碍眼。没错,关羽神是我家封的,但这样赤裸裸地写出来,人为造神的意图也太明显了,简直把全国人民当傻×。
所以,他赶紧叫停,说“敕封”两个字不妥,拿掉拿掉。
说起来,康雍乾推崇关羽还有一种用意。
民间取关羽的义,但官方向来只取关羽的忠。而关羽的忠,作为榜样恰好可以说服明朝遗民降清。
历史上,关羽忠于刘备,但又做得不绝对。在刘备败亡之时,他曾投降过曹操,得知刘备没死后,才谢绝了曹操的厚待,重新投奔刘备。这就是说,关羽的忠是有条件的,主公没死,一片忠心毫不动摇,但要是主公死了,是可以换主公的。
清初皇帝利用这一点,为汉人知识分子树立典型。明朝亡了,崇祯死了,你们可以名正言顺投靠大清了。而像诸葛亮,刘备死了还对蜀汉忠心耿耿,这种人是清初皇帝最忌讳的。
总之,清朝皇帝对关羽的膜拜推崇,功利性表现得相当明显。关羽的每一次加封和晋升,几乎都跟他的显灵有关。说白了,就是皇帝对关羽显灵的回馈嘛。
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李文成率天理教众武装冲击紫禁城。行动被镇压后,嘉庆颁布谕旨,说这帮逆匪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们当天在紫禁城滋扰生事时,“恍惚之中,望见关帝神像”,一个个抱头鼠窜。
你看,又是关羽眷顾,我大清就不该亡。
攻打紫禁城失败后,李文成跑回河南滑县老家,聚众抵抗。直隶总督那彦成奉命镇压,镇压下去后,那彦成向嘉庆汇报。你猜他怎么说?
没错,关羽又显灵了。
那彦成在奏疏中说,逆匪想趁着黑夜突围,差点就让他们成功了,突然关帝庙大火,形同白昼,官兵看得真切,两边夹击,这才把突围者全歼。更神奇的是,大火过后,庙烧毁了,但庙里的关羽神像毫发无损。神了神了。
宣扬关羽显灵助战,既可避免邀功之嫌,又能讨皇帝欢心。那彦成精得很,活该他升官。
嘉庆一高兴,给关羽的封号又加了“仁勇”二字,以答谢关帝助战之功。
在晚清的内忧外患中,皇帝们更加需要关羽显灵了。光绪初年,关羽的尊称达到了极致,长达26个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整个清代,官方和民间对关羽的信仰,均达到了历史高点。清人赵翼说,“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民间既把关公当武神,才当成财神。
有统计称,全国有大小关帝庙30万处,数量约是孔子庙的100倍。关羽不愧是信众最多、造像最多的中国历史人物。
清朝亡了之后,关公崇拜并未消解。
在新的理念下,国家对关羽显灵的需求没那么强烈了,但鉴于关公在民间的强大影响力,仍不得不好好祀奉。这时候,官方维护关羽信仰,多少有些讨好民意的意思在里面了。
1914年,民国政府将关羽和岳飞合祀。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废除神庙,但不敢动关公庙,关公庙继续保留。
5
历史与现实
林超贤《江湖告急》中,我认为最最最现实主义的一段来了:
关公旁听了任老久的会议。听到任老久要号令手下兄弟,发动对其他帮派的复仇之战,关公忍不住插话,要任老久以和为贵。
任老久一听就来火,把关公训斥了一顿,说他只懂道义,难怪只能做千年老二。
关公无语,叹一声人间不值得,当场走人。
原来,人们拜关公是一回事,信关公又是另一回事。江湖从来不是道义说了算,是大哥说了算。
放眼历史与现实,又何止江湖如此?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
2.[日]渡边义浩:《关羽 : 神化的<三国志>英雄》,李晓倩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3.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 : 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4.朱海滨:《国家武神关羽明初兴起考——从姜子牙到关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1期
5.李小玲:《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6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