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中国近现代史上,

有一所军事学府,

被誉为“上承天津北洋,下开广州黄埔”

自1902年,

袁世凯设立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始,

到1923年,

北洋政府延续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停办,

二十一年的时间里,

该校培养了数千名军政人才。

吴佩孚、蒋介石、白崇禧、叶挺、

李济深、蒋光鼐、顾祝同、薛岳、

邓演达、傅作义、周至柔、陈诚…

都是该校的校友。

“守信、守时、苦读、

勤练、爱校、爱国”,

这所军校的校训只有短短12个字,

看似简洁明快,

实则无比沉重。

在民族危难、四海鼎沸之际,

他们的命运与一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所学校,就是保定军校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保定军校群星闪耀时。

作为中国近代成立最早、

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事学府,

保定军校堪称全国各地军校的老前辈。

保定军校毕业生不仅能征善战,

还在全国各地军校中担任要职,

如东北陆军讲武堂、湖南陆军讲武堂、

滇军干部学校都有他们的身影,

当然,还包括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从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到1928年迁到南京,

共有178位保定毕业生在黄埔任职。

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

教育长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

教官顾祝同、刘峙等都是保定军校出身。

诚如孙中山所说:

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很久,

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

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

都是比他们差得很远。

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划分12个战区,

正副战区司令中,

保定军校毕业生先后共有18人,

而黄埔毕业生只有3人。

1936年,国军陆军将官中,

保定军校生占三分之一,

他们披挂上阵,

参与了正面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

国破山河在,铁血铸军魂。

多少儿郎,志在报国,

多少豪杰,浴血沙场。

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

保定军校毕业生慷慨赴国难,

惟愿马革裹尸还。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保定军校生操练。

1931年9月18日,

当蓄谋已久的日军掀起侵华战争的序幕,

东北军得到命令放弃抵抗,

东三省迅速沦陷。

此时,保定军校生上演了“最帅逆行”,

保定军校八期生王以哲

率领东北军七旅与日军拼死搏斗,

冒着猛烈的炮火冲破日军重重包围。

一番激战后,

突围的七旅一部分随王以哲撤进关内,

一部分退入深山,

与日军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

王以哲编写的旅歌道出七旅将士抗战的决心:

“大好河山成破碎,

神州赤子半飘泊,

有谁人奋起救祖国?”

日军将战火燃至黑龙江时,

时任东北护路司令的一期生苏炳文

早已将不抵抗命令抛到九霄云外,

率部沿省界防线阻击兵力数倍于己的日军,

使日军延迟了两个月才进入哈尔滨。

之后,

苏炳文联合马占山、李杜等人共同抗击日军。

直至弹尽粮绝,士兵伤亡惨重,

团长高峻岭、营长杨传绪等殉国,

苏炳文不得已率残部退入苏联境内。

谁说东北无兵?

在十四年的抗战中,

这些人就是最早抗日的急先锋。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王以哲与苏炳文。

东北沦陷后,日寇步步紧逼,

在扶持伪满洲国和各地伪政府上台后,

竭尽所能拉拢中国军政要员。

1935年10月,

日本人掀起分裂中国的华北自治运动。

测绘学堂出身的保定军校校友吴佩孚

正在北平过着“节食淡饭”的退隐生活。

一拨又一拨的特务、汉奸上门,

请吴佩孚出山,充当傀儡。

吴佩孚不为所动,断然拒绝:

“若另组政府,实国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

自治者,实自乱也!”

1937年,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

又散布吴已经主张“中日议和”的谣言。

正气凛然的吴佩孚当即召开记者会,

当众宣布:

“今日要讲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

一、日本无条件全面撤兵;

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主权完整;

三、日本应以重庆的国民党政府

为全面议和交涉对象。”

吴佩孚的强硬态度最终为其惹来杀身之祸。

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派特务伪装成牙医,

在为吴佩孚看病时将其杀害。

吴佩孚,这位曾经最具实力的“中国最强者”,

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仍誓死不做汉奸,

这就是保定军校与中国军人的气节。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吴佩孚(1874-1939)。

山河破碎的1937年夏天,

保定军校前校长蒋百里满怀忧虑,

写成了《国防论》一书,

提出抗日持久战的理论。

书中扉页有一句题词: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

中国是有办法的!”

次年,蒋百里含恨逝世,

他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可保定军校的学生正牢记他的教诲,

奔赴战场。

蒋百里,这位深受学生敬仰的军事理论家,

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仍断言:

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这就是保定军校与中国人民的意志。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蒋百里(1882-193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毕业于保定军校的29军副军长秦德纯

率领部队保卫卢沟桥。

秦德纯向前线官兵下令:

“牺牲奋斗,坚守阵地,

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

驻守卢沟桥的29军110旅旅长,

是保定军校生何基沣

他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在之后的八年里,

在这场惨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数千万中国人伤亡,

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军人毅然决然奔赴沙场。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卢沟桥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军淞沪,

以摧毁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迫使南京政府投降,

抗战的烽火点燃万里河山。

国军投入精锐部队73个师,

这些军队中,

担任集团军总司令以上高级职务的人,

七成以上出自保定军校,

第九集团军、第十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

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

分别由保定系的张治中、刘建绪、罗卓英、

薛岳和廖磊率领。

他们率军迎战,奋勇杀敌,

致使骄傲的日军不得不向东京请求支援。

11月5日,

67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吴克仁

得到命令指挥部队死守松江县城三日。

日军从金山卫强行登陆,

吴克仁麾下的第107师、第108师与之激战,

当日军大部队攻入城内,双方又展开巷战,

107师师长、参谋长及多名团、营、连长阵亡。

吴克仁亲自赶赴前线发起冲锋,

他说:“杀敌报国,还分什么将官与士卒!”

11月8日夜,

67军完成任务,吴克仁率部队突围,

在佘山附近遭遇日军伏击,中弹殉国。

吴克仁牺牲后,有人捏造其“投敌”的传闻,

国民政府听信后,下令将该军番号取消,

并拒绝对阵亡将士家属进行抚恤。

直到多年以后,吴克仁才沉冤昭雪。

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

却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淞沪会战。

1937年10月,

忻口会战爆发。

第9军军长、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生郝梦龄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率军与日军第五师团精锐在忻口西北交战。

第九军伤亡惨重,平均每日伤亡一千多人,

在反复冲杀后,有的团仅剩百余人,只能缩编成一个营。

郝梦龄仍在阵地上鼓舞他们:

“我同你们一起坚守此阵地,决不先退。

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

当他亲临前沿阵地时,士兵极力劝阻,

他却说: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10月16日凌晨,

第9军计划对日军发起总攻,

郝梦龄视死如归,

在通过日军火力封锁的隘路时不幸中弹牺牲。

郝梦龄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当时,他的事迹被选入小学国语课本,

课文中有一篇叫做《中国第一个军长》。

同时殉国的还有

第54师师长、保定军校生刘家麒

那时,刘家麒的独生女刚出生。

此次出征,部队经过刘家麒的家乡武汉,

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家看女儿就匆匆上路,

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郝梦龄与刘家麒。

1937年12月,日军兵分三路,逼近南京。

南京卫戍军宪兵司令、保定军校生萧山令

率领麾下4个团参与南京保卫战。

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

南京各城门接连失守,国军全线溃败。

在兵败之际,萧山令仍凛然宣誓:

“现形势已乱,各自只顾逃命,

满城游勇散兵,不听指挥,

军心民心无法稳定,

守土为国是军人的职责,我应尽忠报国,

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

12月13日,

萧山令率部与日军在下关展开血战,

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战败。

萧山令举枪殉国,

用一颗子弹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同日,南京沦陷。

之后六周,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

遇害中国军民达30多万。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萧山令(1892-1937)。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

保定军校第八期毕业、

曾任黄埔军校教员的范荩毅然再度出山。

范荩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参与南昌起义。

聂荣臻曾回忆道,10师30团团长范荩,

北伐中在河南打得很好,部队很有名气,

他既是一位出色的团长,

也是一位很忠诚的党员。

南昌起义失败后,范荩带兵转移,

被蔡廷锴师部扣留资遣还乡,从此赋闲在家。

民族危难之时,范荩请求同学介绍,

在张治中的特别批准下再次从军,

任第198师副师长。

1938年9月,

范荩率部布防于黄陂防区,

遭遇从水上登陆的4000精锐日军,

不幸中弹身亡。

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又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尽忠报国的范荩得到了两党的共同肯定。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范荩(1899-1938)。

保定军校生不仅在战场上前仆后继,

在后方也不忘军事教育。

蒋百里生前曾主张,

发展国防应以建立空军为重点,

提出空军独立的理论。

中国空军创始人正是保定系出身的周至柔

1934年7月,

中央航空学校(笕桥航校)在杭州成立,

周至柔出任校长。

周至柔身体力行,和学员一起摸爬滚打,

多次亲自驾机升空,练习飞行技术。

他幽默地说:“如果我想开饭店,

就必须先学做厨子,

否则,厨子可以骑在我头上,饭店就得关门。”

笕桥航校为抗战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

他们的校训如此写道: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抗战期间,

这些学员谨记周至柔的教诲,

抱着必死的决心,翱翔于祖国的蓝天,

与实力远胜于己的日机拼死相争。

1937年淞沪会战中,

周至柔连续组织空军与日军交战。

南昌空军基地战士接到动员令后,

飞行员李桂丹慷慨激昂地说道:

“大家干了这杯,我们誓杀日本侵略者,

报国仇,雪国耻,怕死的不是空军。”

战至10月22日,

中国空军一度仅剩下81架飞机,

很多还是战损和临时抢修的,

但飞行员们仍斗志昂扬。

抗战期间,

航校总共十六期毕业生,1700人参战。

高志航、阎海文、沈崇诲、

陈锡纯、刘粹刚、张大飞等,

这些中国第一代战斗飞行员先后壮烈殉国,

他们中很多人不过年当弱冠,

有着优渥的家庭环境,拥有甜蜜的爱情,

可他们的父母、爱人、孩子,

再也等不到他们的归来。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笕桥航校校训。

抗战期间的多次重大胜利,

保定系将领功不可没。

1938年3月的台儿庄大捷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兵遣将,

歼灭日军两万余人,

取得抗战以来的空前胜利。

率部参加这一战役的保定军校毕业生就包括:

白崇禧、顾祝同、上官云相、

邓锡侯、薛岳、韩德勤等二十余名高级将领。

27军23师师长、保定军校毕业生李必蕃,

负责率部狙击从台儿庄败退的日军,

在菏泽城郊,李必蕃所部与日军相遇,

23师战至剩下一个连的兵力,仍奋勇拼杀。

参谋长黄启东在绝望之下跳楼捐躯,

李必蕃趁着烟雾弥漫,

率领残军杀出一条血路。

由于身负重伤,李必蕃无力再战,

悲愤交集的他写下遗言:

“误国之罪,一死犹轻;

愿我同胞,努力杀贼!”

随后自戕身亡,时年46岁。

《大公报》刊载其事迹:

“李故师长必蕃死守菏泽,

屡次激战,歼敌颇多……

所部骁勇善战,久著战功,

全为三湘子弟。”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的李宗仁。

1939年至1941年的三次长沙会战,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保定军校毕业的薛岳坐镇指挥。

开战之前,薛岳慨然立下重诺:

“如果湖南战胜,是国家和委员长之福;

如果战败,我薛岳就自杀以谢国人!”

三次长沙会战中,

薛岳率军歼灭日军数万,开创了“天炉战法”

利用湘北的复杂地形,与敌后退决战,

诱敌深入后分段消耗敌人的兵力和士气,

直到把敌军拖到决战地点,围而歼之。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

正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不久,

听闻长沙捷报的《泰晤士报》如此盛赞薛岳:
“12月7日(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以来,

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薛岳与盟军友人。

十四年,

无数英烈的牺牲终于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抱恨而终的保定军校前校长蒋百里,

1938年病逝时因局势动荡,只能就地敛葬。

等到抗战后,

蒋百里生前的好友们为其筹资迁葬西湖,

起棺时,

竟然发现其尸身未朽。

蒋百里生前挚友竺可桢大哭道:

“百里,百里,有所待乎?

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在场众人泣不成声。

抗战,胜利了!

包括保定军校生在内的无数烈士,

用鲜血染红凯旋的旗帜,

用生命铸就不朽的丰碑。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密苏里舰上举行。

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说:

“要研究近代史,

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首先要研究保定军校发展史。”

一所保定军校,就是半部近现代史。

仅从1912年算起,

保定军校就培养了6500余名军事人才,

其中一千多人有将军头衔,

他们大多在抗日救亡的战争中,

抛头颅、洒热血。

资料显示,

抗战高级将领中保定军校生逾千名,

十四年里,保定校生仅少将以上军官,

就有二十余人殉国,包括:

郝梦龄、刘家麒、赵锡章、萧山令、

陈安宝、李必蕃、吴克仁、刘克信、

夏国璋、司徒非、胡式禹、林英灿…

当初,保定军校停办的第二年,

黄埔军校应运而生。

来自保定军校的教官将精神带到了黄埔,

无数青年满怀热血从这里出发。

《黄埔建校六十年简史》记载,

到抗日战争胜利,

黄埔军校毕业生共15万人,

其中作战伤亡达10万人左右。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一个世纪远去,

昔日辉煌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

已逐渐被人淡忘。

但是,

爱国军人的报国之心,永不能忘:

致敬誓死捍卫祖国的英烈,

致敬那段惨痛的峥嵘岁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英雄永不逝,军魂策马回。

没有这所军校,14年抗战就没法打

▲1945年8月,中国民众听闻日本投降,摆出V字手势。

参考文献:

1.郑志廷、张秋山:《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宋毅:《风云保定系:民国第一军校的十大将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陈予欢:《保定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2006年版

4.王新哲等:《保定军校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5.王铁群等:《保定军校毕业生与抗日战争》,《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李金铮:《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近代史研究》1995年01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