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而是

原标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而是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而是……

讲到中国最好的大学,大家第一个念头总是:清华还是北大?

但事实上,中国最厉害的大学,既不是北大,也不是清华,

大家公认的最牛大学是这个:

一听到“联合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个民办高校吗?”

国立西南大学,从“国立”来看,是个官办大学,而“联合”二字,其实联合了三所大学:

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

的确是很神奇的事,中国最牛的三所大学,突然合体,这该是多么厉害的存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4月,又从长沙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三校合而为一,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日常校务,在校生3000人。

这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从创立之初就非同凡响,从长沙到昆明有3000多里路,大部分学生靠走路前往,步行了两个多月。

300多个男生加十几个教授,所有步行者都经过严格体检,由国军的黄师岳中将率兵护卫。其余同学和老师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经广西绕道越南海防到达昆明的。所有的费用都由教育部出。要知道,那时的国军一个排才有一条毛巾,每人一顶钢盔是不可能的。国家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转移三校实在不易。老蒋说了:“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西皮全亡了”,老蒋放血了。他那时下达了一系列文件,大概意思就是学校不能停课,老师不能减薪,后方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沦陷区的流亡学生。真没想到老蒋还有点家长情结,国破家亡,耽误啥都不能耽误娃的功课。其实,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有过详细的描述,方鸿渐等一干人马去三榈大学任教,从上海乘轮船出发坐的是头等舱,后来途中陷入困境那是因为他们的汇款没到,他们在整个抗战时期就没缺过钱。

再说那300多个走路的学生,在黄中将的护卫下,每走一小时要喝一次茶,每四十里要休息一次。据说有几个教授脾气特别大,护卫的官兵丝毫不敢怠慢,只有好生伺候的份儿。沿途过湖南境内的土匪区,政府“照会”土匪,请他们放过学生,土匪不知书但还是识理的。进入云南,咱龙云龙主席电令沿途军政好生护卫,不得有半点差池。学生到达昆明并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先在大板桥休整一夜。次日举行隆重的入城式,精神抖擞,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昆明万人空巷迎接学生进城。黄中将在圆通山门口向北大校长蒋梦麟移交了300名学生,一路山高路险,学生们毫发未损。

历史把中国的精英托付给了昆明,昆明顷其所有支持联大。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西南联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西南联大在昆明期间除正常教学外,还组织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西南联大的帮助下,昆明电台用十九种外语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从未间断,甚至在抗日后期联大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

联大还建了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需要实习,又建了附小和附中,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师大附小和附中。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那可算得上是“极尽奢侈”,什么都不耽误。

西南联大曾掀起四次从军热,头三次都被政府“打压”下去了,因为那时的政府认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作用是普通士兵无法代替的。第四次从军热是抗战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缅甸大反攻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联大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找到名字的有800多,史称“800壮士从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参加了孙立人的新一军,在缅甸重创日本第十八师团,一洗南京之耻。当然,也有很多人捐躯异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语系的缪弘,他本是美军的翻译官,但他提着冲锋枪和中国士兵一起冲锋,不幸中弹牺牲。正像他在诗中写到的:“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当时在西南联大就读的何继武先生在回忆录里写:“飞机每天都是中午时候来,所以我们上课的时间改了。飞机来的时候不上课,上课时间要么提前要么推后。”

另一位西南联大人汪曾祺也写过一篇《跑警报》,“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警报来了,学生们就跑,后来跑出来经验来了,没有什么实际危险的话,就赶紧回来上课。

就这样,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 这个学校存在了整整八年。

西南联大名师云集,集合了各个专业大师级的人物。

朱自清、闻一多、华罗庚、冯友兰、王力、金岳霖、周培源、潘光旦、吴晗……

历数中国大学,没有哪个学校哪个时代能排出这样的阵容:

八年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人才无数,其中:

2位诺贝尔奖得主、82位中科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多位国家领导人……

这个成绩,目前没有哪所大学能与之匹敌。

很多人也不理解,到底为什么?没有校舍,不好好上课,每天像逃难一样,为什么还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

为什么地处西南一隅的这个破学校,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关系,却能彪炳史册,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最牛大学”?

答案也许就藏在这四个字里——“刚毅坚卓”,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正是国家的危难时刻。

西南联合大学八年的历史,正好跟八年抗战重叠,正所谓国难家仇。

这些学生,如果只是希望靠上学过上好日子,一定没有那么大的毅力步行3000里路;如果只是希望求个学位和功名,也很难坚持在炮火下奋勇前行。

弦歌不辍,刚毅坚卓!

这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只有靠年轻人,只有靠知识,才能打败侵略者,光复中华。

八千里路云和月,在炮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人身体力行的演绎了“国家的脊梁”这个词的含义。

在科技、军工、航天、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西南联大的学子成为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西南联大。

中国最早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来自西南联大。

从另一个层面,大概这种追忆和评判也代表了一种渴求:

未来中国最好的大学,将如何诞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

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国家人文历史的头像国家人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