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1977年,一个在美国学音乐的年轻人和一个在英国学纺织的年轻人,相继返回香港。

彼时,香港乐坛掀起了一阵粤语歌曲浪潮。伴随着七十年代中期的两部著名影片——《啼笑因缘》和《鬼马双星》的出街,粤语歌曲频繁出现在电视、电台中,万人交口传唱。

两名返港的“海归”,几乎同时作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

闯荡乐坛。

凭借出色的乐感和舞台表现,学音乐的年轻人率先一炮而红。

返港同年,他一举夺得“香港山叶电子琴”比赛冠军及“香港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季军两项大奖,随即加入无线电视,成为街知巷闻的新秀歌手“Danny仔”——陈百强。

而那个学纺织的年轻人,虽然从小就有当歌手的梦想,却屡次碰壁。直到在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中斩获亚军后,他的歌唱之路才渐渐清晰起来。

由于比赛过程中锋芒毕露,这个年轻人的身影被主办方深深记住。当年的《华侨日报》甚至评价他是“全年最有前途新人”。多年后,我们不得不折服于报人超前的眼光。

因为,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叱咤香港歌坛的张国荣。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陈百强和张国荣。图源:网络

01

陈百强和张国荣在香港乐坛崭露头角的这一年,万象更新。但对于很多香港歌迷来说,破立之间,也有不少伤心时刻。

次年,1978年,二次重组的温拿乐队还是宣布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引领香港流行音乐萌芽的温拿乐队,上一次解散竟是因为名字。

温拿乐队原名为Losers,中文翻译就是“失败者”。不知道这样的翻译是否符合乐队成员本意,但如此“失败”的乐队名称,终究使得他们在相继成名之后,对外宣布各自发展,解散乐队。

乐队虽散,人心却还在。

凭着对音乐与歌唱事业的无上热爱,乐队成员谭咏麟于1973年重新聚集旧日兄弟,以Winners(胜利者)的谐音Wynners之名重组“温拿乐队”。

为了重拾乐队往日的形象,他们以狮子头、高跟鞋、喇叭裤等三大标志再次闯入香港人的视野,成为一代人抹之不去的经典记忆。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温拿五虎。图源:网络

由失败组变成胜利组,温拿乐队一炮而红。

温拿乐队的魅力,也感染了随后的粤语流行乐坛。

有别于顾嘉辉、许冠杰等人为初期粤语歌曲定下的缓慢、诙谐曲风,他们则以青春时尚为元素,唤醒当时的香港年轻人对粤语歌曲的共鸣。

随着温拿乐队的热度越来越高,与顾嘉辉并称“顾黄”的音乐才子黄霑也看中了这群年轻人。

黄霑当时在香港演艺圈还只是一个小导演。想要闯出一片天地,就必须标新立异。而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刚开始腾飞,最不缺的,就是划时代的创作。

于是,1975年,黄霑与温拿乐队走到了一起。

那一年,黄霑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大家乐》在香港上映,主角就是温拿乐队的五名成员:阿伦(谭咏麟)、阿B(钟镇涛)、阿友(陈友)、健仔(彭健新)、阿强(叶智强)。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1975年电影《大家乐》海报。图源:网络

黄霑不仅倾力导演了《大家乐》电影,更发挥余热为电影创作了14首经典主题曲。这些曲目中,大部分皆可见主演“温拿五虎”的身影。所以,当这部电影拿下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前五的佳绩时,黄霑与温拿乐队已然成了彼此的“伯乐”。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黄霑与温拿“五虎”。图源:网络

尽管人红机会多,但对于成团走过的乐队而言,被拆散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很快,帅气的钟镇涛被琼瑶相中,成了新一代的“琼美男”,赴台湾与林凤娇担纲《小城故事》的男女主角。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钟镇涛与林凤娇主演的《小城故事》。图源:网络

钟镇涛签约电影,必然缺席乐队平日演绎及训练。谈及此事,一向不赞同“拆伙”的谭咏麟却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下嘛。路是要自己走出来,要自己闯的,不是说硬在那里等。”所以紧随其后,谭咏麟也宣布自己要“单飞”。

选择单飞的谭咏麟也订下了一条规矩:每五年一聚首,仍以温拿乐队名义一起写歌、发专辑、开演唱会。

温拿乐队的落幕,自然承载了那个年代歌迷们的心酸,但他们的誓言,也没有让曾经追捧他们的人失望。正如他们唱的那首《千载不变》:

往年许多亲切脸
原来世界怎么变
友好的心不损
潮流混乱也不乱
大家始终劝勉
原来你我不相见
传来问候更暖
心中至真至诚
绵绵千载此心不变

02

温拿解散后,当红的自然要数许冠杰了。

与温拿同时期活跃于香港乐坛的许冠杰,自从奠定江湖地位后,粤语歌曲创作就一发不可收拾。

继《鬼马双星》后,他又创作了《半斤八两》《天才白痴梦》《卖身契》等脍炙人口的粤语流行曲。

黄霑曾给香港流行音乐定了个标准:“旋律的悦耳和易唱易记,可用来辨别旋律的好坏。听者在接触旋律的时候,觉得愉悦;而听了这旋律几次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记忆唱咏。旋律只有这样,才算合格。”

许冠杰歌曲的“俏皮”与“易记”,也成了他歌唱生涯中最出色的特质。

尽管许冠杰的创作,有时也备受争议,但从来没有人否认过他擅于捕捉香港小市民心理的创作本能。

1976年,香港佳视版《射雕英雄传》热播,由黄霑作词、作曲的《谁是大英雄》随着传唱一时。

借着这股东风,一向擅于填词的许冠杰直接拿来了黄霑的曲,依照《谁是大英雄》的旋律,进行二次填词创作。于是,一首还原街坊邻居打麻将众生相的《打雀英雄传》正式出炉。

紧接着,在温拿告别乐坛的1978年,农历新年第一天,许冠杰的《财神到》传遍千家万户。

粤港澳地区的人们向来讲究“好意头”,《财神到》选择在大年初一面世,再加上歌曲中一再出现“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财神话财神话,揾钱依正路”这样既有正能量又朗朗上口的粤语短句,该歌曲一出街,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也难怪后来,即使有传唱度极高的《恭喜你发财》,而《财神到》依旧不落俗套,成为粤港澳地区几十年来最受欢迎的新年神曲。

就在街头巷尾传唱着几位当红粤语流行乐坛“鼻祖”的歌曲时,各式各样的新秀创作、歌唱类大赛也在香港百花齐放。

其中,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是当时香港乐坛公认的最高音乐盛典。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1978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图源:网络

然而,第一个获得“十大中文金曲”金奖的歌手,却不是粤语流行乐开山鼻祖许冠杰,而是有着粤曲深厚功底的罗文。

那一年,他凭借快意恩仇的《小李飞刀》,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夺魁。

罗文字正腔圆的演唱风格,也为粤曲演唱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难得一身好本领
情关始终闯不过
闯不过 柔情蜜意
乱挥刀剑无结果
流水滔滔斩不断
情丝百结冲不破
刀锋冷 热情未冷
心底更是难过

据说,当年《小李飞刀》专辑还未出,歌曲已经爆红。由于唱片在美国灌录,当它们运抵香港时,当地的唱片收藏家和老板们早已云集机场,短时间内,哄抢殆尽。

粤语金曲的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在这一年的颁奖典礼上,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大满贯”的,是主演《倚天屠龙记》的郑少秋。凭借经常演唱电视主题曲的优势,他一人拿下两项粤曲金奖,力压谭咏麟、邓丽君等人,成为当晚最星光熠熠的艺人。

03

这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落幕后,一个属于香港流行音乐的高光时代正式来临。

1980年,继个人第二张专辑《不再流泪》发行之后,陈百强又趁势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几分钟的约会》。

那一年,香港地铁全线贯通。

《几分钟的约会》一下子唱出了年轻人对爱情的青涩表达,使香港各大地铁站成了年轻人争相邂逅另一半的绝佳场所。

地下铁碰着她
好比心中女神进入梦
地下铁再遇她
沉默对望车厢中
地下铁邂逅她
车厢中的唱谈最受用
地下铁里面每日相见
愉快心里送

与之前的时代对比,香港在八十年代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迅速。资料显示,整个八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增速超过20%,这几乎与后来内地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持平。

市民阶层的富裕,也深深影响着隶属精神文化产业的香港乐坛。

继陈百强之后,张国荣、梅艳芳等新星迅速在香港乐坛中占据一席之地。

拿下“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之后,张国荣选择签约香港丽的电视,这是香港亚洲电视的前身。

当时,丽的电视是香港唯二的免费电视之一,受众颇广,但一直屈居TVB之下,被坊间戏称为“二奶”电视台。

受签约平台影响,张国荣一路走来颇多坎坷。也有观点指出,张国荣出道初期的欧美风演唱风格,也是其歌唱事业的一大“绊脚石”。故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歌唱事业始终不见起色。

1982年,张国荣的演唱事业出现转机。他与丽的电视的合约到期,这意味着他能在逐渐蓬勃的香港乐坛中谋求更好的去路。

恰在此时,他的好友兼老师、著名音乐人黎小田过档TVB。在对方的鼓舞下,张国荣跟着蝉过别枝。

过档TVB的最大好处就是平台大、资源多。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签约了华星唱片,遇到贵人兼经纪人陈淑芬。

1983年,张国荣推出了经典名曲《风继续吹》。此曲后来被电影《纵横四海》选为主题曲。

让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心里极渴望
希望留下伴着你
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心里亦有泪
不愿流泪望着你

正如他俩第一次相遇时,陈淑芬就看准张国荣独特声线的潜质那样,她始终相信,面前这个年轻人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

在黎小田和陈淑芬的鼓励下,张国荣逐渐从音乐的泥潭中走出来,一步步向王者进军。

1984年,凭着翻唱日韩风的《Monica》,他一举拿下了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第二届十大劲歌金曲奖,奠定了在香港乐坛的地位。

张国荣半红不紫之际,1983年的“十大中文金曲”获奖者中,却“破天荒”地杀出了一员女将。此人正是梅艳芳。

与前面诸位浸淫歌坛多年的“老将”相比,梅艳芳是彻头彻尾的新人。

她的上一次获奖,来自一年前的“新秀歌唱大赛”。

在1982年“新秀歌唱大赛”上夺得冠军后,梅艳芳开足马力,相继推出《心债》《赤色梅艳芳》等大热专辑。随着专辑多次获得白金销量,梅艳芳的飒与前卫,也跟着她的歌声走进了千家万户。

另一边,组织过温拿乐队的谭咏麟,在“单飞”之后亦创下了不俗的成绩。

温拿解散次年,他便推出个人第二张专辑《爱到你发狂》。曲风沿用他在温拿时代最拿手的个性演绎,在那个武侠片盛行的年代,他的歌别有一番风味。

之后,继1981年勇夺台湾金马奖影帝之后,谭咏麟继续耕耘歌唱事业。

为了打开局面,他选择返回香港,加盟宝丽金唱片,并相继推出个人原声大碟《忘不了你》《迟来的春天》等,发起对香港乐坛至高荣誉——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的挑战。

至此,以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为首的 “三王一后”局面正式形成。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香港乐坛“三王“合照。图源:网络

香港乐坛涌入新鲜血液后,个性化创作与演唱逐渐取代了过去以电视剧和电影为载体的发展模式。

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组合:Beyond

这支中文译名为“超越”的乐队,由黄家驹、黄贯中、黄家强和叶世荣四人组成。或许得益于乐队名称的“好意头”,整个八十年代香港乐坛的乐队组合,最火的一个非他们莫属。

不过,在那个讲究造单星的年代,组合式出道显然不吃香。再加上Beyond成员大多留着飘逸的长发,看起来有点像社会不良青年。因此,不少唱片公司经纪人坦言,为Beyond出唱片等同于烧钱,他们是一伙没有前途的演唱者。

所有经纪人都没想到的是,Beyond的时代即将开始。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Beyond成员合照。图源:网络

04

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社会迎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香港各阶层均处于一个相对富裕繁荣的状态。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统计,红磡体育馆举办的流行乐演唱会,由1983年的18场,增至1989年的129场。观众也从初期的15万人次,暴涨至135万人次。增长幅度,史无前例。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香港80年代街景。图源:网络

但这样的繁荣多元,也掩盖了很多矛盾,为香港乐坛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1985年,陈百强一改往日精神小伙的形象,尝试以欧美风的姿态,在香港红磡举办了一场名为“创世纪”的演唱会。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1985年陈百强演唱会的装扮。图源:网络

不料,前卫的服装设计,闪烁的舞台效果,妖娆的面具,并没有让这个早在港人心中定下阳光形象的大男孩继续爆红。

反之,歌迷对陈百强的“新路线”并不买账。

媒体更是趁势造谣他身染艾滋,将不久于人世。一些不明真相的歌迷,干脆买好了花圈,只等官方公布最新消息,便集聚灵堂吊唁。

舆论突变,间接导致了陈百强此后的歌唱事业备受打击,不复往日风光。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当年关于陈百强的报道。图源:网络

陈百强的“惨淡”与好友张国荣的辉煌,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从跻身“三王”之列起,“谭张争霸”的热度就持续上升。继张国荣一人在红馆连开十场演唱会后,谭咏麟也跟风开了二十场,场场爆满,引发两位巨星的粉丝场外“撕逼”。

更加不受控制的是,随着两位巨星在乐坛上的名气越来越大,双方粉丝的争斗持续加码。即便谭、张二人私底下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对早已追星至疯魔的粉丝而言,这些不过就是二人为了应对媒体制造的“假象”。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谭张争霸”相关报道。图源:网络

两方争斗的结果,最终导致了谭、张二人相继宣布退出乐坛奖项评选,并告别乐坛。

“三王”意外频发,并没有影响到梅艳芳的热度。虽然八十年代后期,林忆莲、陈慧娴等后起之秀势头正猛,但凭借早期积累下来的声望,梅姐依旧风采不凡。

只是因“三王”的猝然谢幕,她也失去了合适的竞争对手。

因此,继张国荣之后,梅艳芳亦宣布退出任何奖项评选。

“三王一后”的热度下降,表面上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实际上,让人预料不到的是,正是四人的相继退出,才最终造就了九十年代香港以“四大天王”为主,王菲、李克勤、周华健等人竞风流的繁盛景象

不过,时代之交仍需领航者。

从地下乐队发展到商业化运营,Beyond经历了许多歌手未曾遇到过的窘境。顶着所有“死忠粉”的嘲笑与谩骂,Beyond一改往日叛逆青年形象,剪掉飘逸的长发,唱起了情歌。

虽然这些新作可能与以往的曲风不同,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学会低头。只有乐坛认可他们,更多的粉丝认可他们,他们才有资格大谈理想,从而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

相对于Beyond的改变,那些九十年代的巨星们,此时仍在苦苦摸索中。

“四大天王”中最苦逼的莫过于张学友,虽然早在1985年就凭借一首《情已逝》,成功打入“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但自此之后,他一再爆冷,逐渐进入普通歌手之列。

而黎明和郭富城两位日后的天王巨星,此时却还是一张唱片都未出的“新人”。郭富城一副“鸭子声”,更使唱歌成为了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相比这两位,刘德华显然要好一些,至少在歌坛未闯出名堂的他,片约不断。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电影《旺角卡门》中的刘德华与张学友。图源:网络

在时代即将拉开新篇章的1989年,梅艳芳和陈慧娴都改唱了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与梅艳芳的版本不同,陈慧娴歌声中的离别之意似乎更浓。多年之后,人们仍旧为了岁月韶华的逝去,而相互品评两首曲子的高低。

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时间逝去,留下的就是经典。

05

1990年,凭借《沧海一声笑》,42岁的许冠杰再度“笑傲江湖”。

可惜,纵横了两个时代的粤曲“开山怪”,到了九十年代,已无力也无意当老大。

“三王一后”的战绩低迷,一度给九十年代初的香港乐坛造成“青黄不接”的景象。

好在Beyond乐队经过八十年代的洗礼后,乐风、词风已渐趋成熟,在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拥有一大帮忠实粉丝,这才再度带动香港乐坛走向复苏。

紧随许冠杰之后,Beyond的《光辉岁月》也来临了。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尽管Beyond等人带起的浪潮,曾使低迷了许久的香港摇滚乐队再次走向巅峰,但随后到来的意外,却终究使他们最美好的状态,永远留在了香港流行乐的历史中。

1993年6月30日,Beyond主唱黄家驹意外身亡。约四个月后,陈百强也在昏迷中离世。

巨星相继陨落,一时间,香港乐坛陷入浓浓的哀伤。

正如黄霑所讲,香港地方小,能够繁荣发展,靠的是人们的不懈努力。用在乐坛,此话也通用。

化悲痛为力量,到了1994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的颁奖典礼上,居然罕见地出现了十二首金曲同台发布的奇景。其中, 排在第一的是《梦中人》。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梦中人》的正是在“四大天王”之外的天后王菲。

与前辈们的土生土长不同,王菲关于香港的记忆,在18岁时才形成。那一年,她随家人到香港定居。

香港的喧闹与繁华,让年轻的王菲看到了舒展歌喉的机会。于是,经朋友介绍,她师从戴思聪,成了梅艳芳、刘德华等人的“小师妹”,正式进军香港乐坛。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王菲与恩师戴思聪。图源:网络

乐坛的路并不好走,特别是有着“战国”之称的九十年代。王菲想做深度人文的音乐,但节奏更快的香港乐坛却希望以娱乐化的方式,为市民带去更多欢声笑语。

因此,王菲曾一度远赴美国留学,甚至宣称不再返回香港。

陈百强陷入昏迷之后,其经纪人陈家瑛手上已没有可培养的天才歌手。于是,在陈家瑛的襄助下,王菲再度返回香港乐坛,并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奠定了日后的江湖地位。

退的时候,但低谷有时也潜藏着即将苏醒的生命力。

从九十年代开始,香港乐坛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港、台、东南亚歌手互相切换。而“走出去”与“引进来”,恰恰又给了“四大天王”最大的时代红利。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90年代香港乐坛“四大天王”。图源:网络

这里边,最该开心的莫过于郭富城。他是四人中资历最浅的。当年,被评唱歌如鸭叫的他,曾出走台湾,另谋出路。捆绑在他身上的港、台两地合约,也变得异常混乱。

直到填词人兼经纪人梁小美的出现,郭富城的“混乱生活”才有所改善。

合约问题解决后,郭富城签约华纳,梁小美根据其发达的全身肌肉,直接将其塑造成一个充满诱惑的形象。至此,郭富城逐渐找到感觉,拍MV、上综艺、开演唱会,得心应手,直接晋升天王之列。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郭富城。图源:网络

作为同样享受地方资源互换的歌手,黎明的遭遇显然比郭富城要好。

虽然黎明也曾遭遇资方“雪藏”,但年轻的他到底是“四大天王”中最帅的那个。当年,香港曾流传着一句话:“你红,红得过黎明吗?”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年轻的黎明。图源:网络

所以,凭借实力与颜值,黎明收获粉丝无数。高人气是唱片销量的保证,无论资方如何阻止他爆红,他的歌声与影视形象依旧传遍千家万户。

而张学友显然有实力派歌手的范儿。与黎明、郭富城两位颜值担当的小鲜肉相比,喜欢张学友的粉丝,自然是被他迷人的歌喉所吸引。

有了八十年代的沉淀,张学友到九十年代已晋升为“歌神”,先后出品《饿狼传说》《相思风雨中》等既快且慢的经典曲目。每一首都值得回味。

刘德华常说自己属牛,牛代表耕耘与收获。故而,常年习惯于影、视、歌三栖的他,成了九十年代人们最经常见到的香港歌手。

有人说,李克勤是“四大天王”之外的第五王,这话也没错。毕竟,在九十年代流行音乐中,李克勤的《红日》,理应有一席之地。

正如这首歌的歌词所提到,“一生之中兜兜转转,哪会看清楚”,这样的心境,乐坛中苦熬出头的人一定能体会。

这也是33岁才在香港扬名的周华健,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神仙干架的港乐时代,迄今无法超越

▲周华健。图源:网络

在香港出道以前,周华健做过酒吧DJ,也签约过台湾的唱片公司。他与其他两地切换的歌手最大的不同是,他本来就是香港人。无论是国语还是粤语,他都得心应手。

就连张学友也曾说,周华健将是“天王杀手”,他就是华语乐坛的天王接班人。

06

无论是天王,还是“天王杀手”,他们都必须承认,时代才是造就英雄最好的土壤。

1995至1996年,香港商业电台推出“原创歌运动”,香港乐坛受到了强烈动荡。“原创歌”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提倡所有的唱作人,发挥自己的才艺,创造出更多新的曲目,活跃疲软的乐坛。

可是,原创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唱片公司失去了长期改编国外歌曲的机会。

本地唱作人良莠不齐,改编演唱又是香港乐坛常年的传统。在如此现实面前,“原创歌运动”颇有些揠苗助长,间接导致香港流行音乐走上滑坡之路。

紧随其后,1997年的到来,无论对香港还是内地,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然而,一场金融风暴的来临,却使香港各行各业遭受沉重打击。好在,“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这一年,他推出传唱度颇高的《中国人》,给受经济影响、正趋于衰落的香港流行乐坛注入一剂强心针。

流行音乐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就在人们纷纷以为,“四大天王”将发挥余热,将香港乐坛带上一个更高的巅峰时,他们却相继离开乐坛,转战影视。

就像当初,香港流行乐兴起之际,时代找来了陈百强和张国荣。在辉煌离去之际,香港乐坛依旧将希望寄托给两名种子选手:陈奕迅与谢霆锋。

可正如黄霑所言,粤语只是方言,从前流行只因时代造就香港独旺,促成粤语文化在全球华人社会活跃。伴随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样的局面终将有所改变。

当我们回头再看那个时代,曾经辉煌过的港产声音,到底留下了许多值得传承的社会精神。

就像罗文所唱的《狮子山下》,那是一个永恒的时代,因为永远有人惦念着,所以永远鲜活着,不曾老去: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
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参考文献:

黄志华:《粤语流行曲四十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

刘泽生:《香港古今》,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

黄霑:《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香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