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乱,更要多读书

心乱,更要多读书

2022年,世界动荡不安,人心纷纷扰扰。但总有一小部分人,似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仿佛拥有另一个世界,而通往此处的最短途径,便是读书。

(一)余秀华的2022年春天

3月,纪录片导演范俭再次见到余秀华时,他惊异地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她,“非常真切的快乐,也非常地放松,像一个少女”。

在傍晚的乡间的小路上,男友杨槠策折了柳树枝给余秀华编了一顶花环,戴在了她的头上。老屋前有一架秋千,余秀华爬了上去,小杨在后头推,她有点儿害怕但又享受,大笑了起来。

如果你知道余秀华是谁,便能理解范俭的惊讶。

心乱,更要多读书

1976年,湖北钟祥横店村的一个农妇历经漫长的生产阵痛,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孩儿。但她成为母亲的喜悦未能持续多久,“先天性脑瘫”的一纸诊断,让整个家庭坠入冰窟。所有人都觉得,女孩余秀华这辈子已经完了。除了她自己。

她坚持去上学,哪怕一路跌跌撞撞、泥泞满身。余秀华知道,事事不如人,只能靠知识去充实自己。

余秀华的作文灵气又生动,时常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但这有什么用?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升学高三,因为一手“鬼画符”般的字无法辨认,被阅卷老师判了个0分。她羞愤之下,一把火烧了教科书后断然退学。后来,母亲相中了一个大她13岁的流浪汉,并在3个月后火急火燎地招郎入赘。

余秀华压根看不上这个老男人,他大字不识,情趣不懂,不求上进,不知温柔体贴为何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秀华说:

“爱情从未走进过我的婚姻。”

余秀华和丈夫在儿子出生后就分居,成了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两个陌生人。然后,她重新拿起笔,重新开始写作。她脑海里凭空出现的诗句,让她终于找到了内心情感的宣泄口,有时,她用颤抖的左手紧紧握住颤抖的右手,提笔用诗撕开了人生新的序幕,并将这些文字发布在微博上。

有人评价,“诗歌是唯一不会嘲笑与抛弃她的东西,是她面对苦难生活的精神支柱。诗歌给了她勇气与力量,让她处在不公的视角下,奋力抗衡着、挣扎着。”

余秀华没想到的是,人生的转折,已然在不远处静静地等待着她。2014年,她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条特殊的留言:我们刊物能否发表你的诗歌?

留言之人是《诗刊》的主编刘年,他被余秀华那股野生的力量感震撼到了。

2015年,国内顶流刊物《诗刊》以《在打谷场上赶鸡》为主题,发表了余秀华的9首诗歌,一时轰动主流媒体、诗词界与文坛。而同年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更是将余秀华推到了全国网民的面前。

“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人们能同情余秀华的苦难,却很难理解如何才能够“生于阴沟而始终仰望星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2022年春天的世事纷扰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读书,让人在经历痛苦后仍会热爱生活

2015年,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版,同年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她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出版发行。2018年,散文集《无端欢喜》出版。

余秀华的人生被整个改变了,但更重要的是,她又仿佛从未改变。

以《无端欢喜》为例,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在书中,她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这本书给她带来了两千万的稿酬,但她只是淡淡地说:

“两千万也不能让我走路。”

“大海上波涛汹涌,但是波浪下面几万里都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是水,而非水形成的波浪。”透过她的文字,可以说,余秀华从来都是纯粹的、平静的。

是什么改变了余秀华的命运,又是什么让她如同大海之下的礁石

心乱,更要多读书

读书。

熟悉余秀华的人都清楚,哪怕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刻,余秀华也没有放弃读书,她如同海绵吸水一般找到能找到的书籍,再“嚼碎它,咽下它,消化它”,她是不幸的,世界给她一副残破的躯壳,但她也是幸运的,早早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余秀华来说,读书有三重作用。

第一是“避难所”,正如毛姆所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高中辍学,被安排的婚姻,身体的病痛,这些很残酷,但余秀华根本没有选择,只能屈从现实。但屈从,不代表屈服,也不代表逃避现实。她以读书对抗苟且,以思考寻求出路。

第二是“人生的出路”,在短短的几年里,她著作丰富,成为一位高产的作家。大多数人歌颂她的天分,只有少部分人清楚,她一直在读书,从未间断。她能成为诗人固然是因为天赋过人,也是日积月累,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写出来的。

第三是“渡人渡己的舟楫”,余秀华很清楚地知道读书对自己的作用,她也将之写在自己的文章中,“人生没有被浪费的时间,除了阅读就是思考,而这以外, 就是身体力行地活着。”

少有人会像余秀华一样经历如此多的苦难后,依然能笑着面对生活,依然能简单而深刻,尖锐且纯粹,她以人生验证了读书的重要性,这才是她给予世界的最大财富。

你有多久没认真读一本书了?

(三)谁在让“读书重新变简单”?

按说,读书的重要性,压根不用对中国人说,读书向外能改变命运,向内能充实生命,这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底层的逻辑和信仰之一。

你看,宋代的黄庭坚跟苏轼聊天时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注意力被分散,读书变成越来越奢侈的事情。根据《2020网民阅读报告》,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高于2019年的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高于2019年的2.84本。这个数据上涨的背后,是因为“疫情隔离”,但饶是如此,依然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人不爱读书了吗?这有很大一个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越来越容易,而短视频、段子等内容的低门槛,也挤压了原本应该给予读书的注意力。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从2006年开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是一个重点,而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已经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的倡议之下,一些创新逐渐发生。

2021年起,拼多多就发起“多多读书月”活动,以平价好书、知识普惠为原则,对优质、经典、热销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带给消费者更多平价正版好书,以商业的手段,推动阅读的普及。

心乱,更要多读书

4月20日,拼多多宣布启动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本次持续一个月的“多多读书月”,将采取线上线下立体化联动的方式,投入亿元读书基金和重点资源,上线500万册正版经典书籍,并继续落地“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众声创作者”沙龙等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细节,读书月期间,拼多多将继续携手知名作家走入陕西、贵州、四川等偏远山区,在推动城乡“知识普惠”的道路上勉力前行。

你可以将之视作一次商业行为,也可以将之视作“春天里的一颗种子”,它将于偏远地区生根,并在不经意间发芽,或许,其中的某些,会改变“余秀华”们的命运,其中的一颗,会催生出另一个余秀华。

(四)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曾经是“稗子”的余秀华,如今已经可以光明正大追求自己的安宁、平静和纯粹,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春天,她遗世而独立。

都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世界的残酷后,依然热爱它。而余秀华的人生告诉我们:

读书,毫无疑问是通往最高境界的最短途径。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春天,如果你只带着不屑读过余秀华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请不妨在拼多多APP、小程序中搜索“多多读书月”,读一读她的《无端欢喜》《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以免错过一个温柔而坚定,炙热而直白,美好而动人的有趣灵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牛弹琴的头像牛弹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