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74-日本关西行
文字:驰骋的龙虾兵
地图:果 / 校稿:通麦 / 编辑:e
我们对日本太熟悉了,提起它的名字,就让人五味杂陈。150年来,近代日本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
但是踏足日本本土,这个从里到外都能找到中国影子的国家,又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有人说日本就是古代中国的“迷弟”,从文字到审美到建筑,几乎事事都在学习、模仿中国。其中有一个时间段最为疯狂,那就是在我国的唐朝时期。
据记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官方在长达260余年的时间内向中国派出了19批遣唐使。这些人来到中国,都干了什么事?
横屏观看▼
熟知但陌生的遣唐使
遣唐使的目的极为明确,就是学习唐代的一切!所以在选拔人员上,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
遣唐使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阿倍仲麻吕。人们对遣唐使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他。不过,这位中文名字为晁衡的留学生,并非使团中的佼佼者,也并非当时典型的遣唐使,更无法称得上是代表。
当然,他可以算是入乡随俗最为成功的遣唐使成员。所以,也就拥有了“最网红”的遣唐使身份,其影响留存至今。
阿倍仲麻吕,李白的好朋友▼
真正的使团,则要复杂得多。其中,包含了各种身份和职业,包括但不仅限于医师、乐师、画师,还有各行业的工匠。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日本本土,其实也都算是自己行业中大师般的存在。他们在到达中国后,自身的技艺受到了唐人推崇,同时也通过学习从唐朝获益。
遣唐使看到长安的月亮,会想家吗?
(西安钟楼明月夜,图:图虫创意)▼
遣唐使给日本本土带来了“巨型精神原子弹”,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大量输入。中国文化风靡日本上层社会,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除此以外,遣唐使们也没有忘记人生之最大乐事——买买买。
在华学习结束之际,来华使团的成员们,不分老幼、不分职业,近乎疯狂地采购各类商品。金银器、礼器、乐器、各类纺织品、画作、工艺品,甚至生活用品,都会被遣唐使们购入,带回日本。
他们对此冠以“唐物”之名,甚至后来,日本民间把一切舶来品均称为“唐物”。可见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唐朝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唐朝”。
一时间,日本皇室和贵族对舶来的唐物趋之若鹜,能拥有一件唐物简直是人生重大幸事。
比如这个繁复精美的圆镜
看起来就很贵的样子▼
“大唐正统在日本”??????
大唐以降,中国又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唐风、唐貌因为各种原因难寻踪迹,往往只存留在许多零星的角落中,并非常人熟知。
倒是日本,虽然也屡次陷入战乱,但对国家根本的天皇体制并没有造成冲击。政权相对稳定,这就保证了日本国家法统的一贯性。
迄今为止,日本的天皇体制已经延续1400多年,其中没有发生任何朝代更迭,这就是日本人常说的“万世一系”。
日本京都御所内的紫宸殿
“紫宸”一词出自中国
(图:壹图网)▼
如此种种,就使得日本的文化传统得以相对完整地保留。而在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唐风。
于是,日本便有了所谓的“大唐正统在日本”的谬论。当然,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不值得反驳。不论遣唐使学了多少东西,带走多少器物,那都仅仅是皮毛而已。
比如《兰陵王入阵曲》传到日本后
经过长时间流变,已经“面目全非”
(图:tennojigakuso.org)▼
此外,无论学得多么像,毕竟遣唐使归根结底都是日本人,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也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真正的唐风唐韵自然还是在中国。
但日本人既然敢于胡诌出这么一个概念,那必然有他们的底气。这底气来自于哪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奈良一座寺庙里面的一个仓库的存在,这就是——正仓院。
一年一度的正仓院
今年有哪些特别的?
正仓院的故事,要从日本奈良时代说起。公元710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启了长达74年的奈良时代。也是在这个时期,前文中提到的遣唐使开始来中国了。最热衷于派遣遣唐使的人士,是当时的在位天皇——圣武天皇,他对唐朝文明极为推崇。
圣武穿过的履,极具唐风▼
公元741年,圣武天皇下令在奈良兴建东大寺,以迎接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传法。东大寺的建造历时十余年,耗资巨大,但最终成为了日本佛教的中心。在寺院建设过程中,圣武天皇将许多珍贵的唐朝文物赠予东大寺,这些文物后来成为了正仓院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大寺的金刚力士像(13世纪初)
压迫感极强,感受一下……
(图:壹图网)▼
圣武天皇去世后,他的遗物由皇后藤原光明子整理保管。光明子皇太后深知这些遗物的价值,决定将它们捐赠给东大寺,以表达对亡夫的追思之情。
自称“藤三娘”▼
公元756年,光明子皇太后正式将这批珍贵遗物献给东大寺,并由专人编制了详细的《献物账》,记录了每件遗物的来源和特征。这一举动,为日后的文物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这些遗物,被安置在东大寺的正仓中。在古代日本,“正仓”是指存放重要物品的仓库,而几个正仓集中在一起,则称为“正仓院”。随着时间推移,东大寺正仓院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物保管机构。
这些藏品涵盖了服饰、乐器、家具、文具、武器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8世纪世界主要文化圈的特点。
随着正仓院藏品价值的日益凸显,日本朝廷开始重视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到了明治时代,东大寺正仓院,连同其收藏品一起被划归皇室所有,由宫内厅直接管理。这一举措使得正仓院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藏品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不止是正仓院的藏品,就连正仓院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它采用了独特的木构建筑技术,不用柱子,而是将三角形木材搭成“#”形,并不断叠加而成。这种建筑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还能有效防潮防虫,为藏品的保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正仓院保存的文物,只有9000余件。谈数量,中国任何省级以上博物馆均可以秒杀之;谈时代,拥有大量唐代文物的博物馆也不少。
但是,有一点是正仓院的优势。中国博物馆所藏的唐代文物,多数是出土的冥器,说白了大多数是给死人用的,比如说驰名中外的唐三彩就属于陪葬品,活人是不会用的。
唐三彩马(图:图虫创意)▼
但在正仓院,我们可以看到的所有唐物,均为传世的精品,无一为出土物。近万件文物,涵盖了唐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珍品不仅数量庞大,更因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而弥足珍贵,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会图景。
同样是文物,传世和出土(陪葬),差别可大了去。
如此重要的文物存放重地,日本政府一直严禁对公众开放,正仓院中的文物均被视为日本皇室的私产。直到二战结束,正仓院才首度向公众开放。
即便如此,正仓院的管理制度依旧很严格。除非特殊情况,藏品不得随意开封。每年只在特定时期对外公开展览,也就是一年一度的正仓院大展。
正仓院大展于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每次展出50-70件珍品,每年的展出时间只有15天。在展览期间,博物馆会严格控制参观人数。
球局深度考察
2024年10月26日到11月11日,第76回正仓院大展将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如期而至。
今年正仓院大展的展品有57件(北仓10件、中仓22件、南仓22件、圣语藏3件)文物,其中10件为首次参展!
家具、服饰佩件、佛器、古文书等不同类型的文物,都会在今年的正仓院大展中有所体现。
例如今年正仓院大展官方宣传图所使用的文物——“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只用三种颜色的珐琅就构造出极为复杂的层次,形成三朵同心交织的宝相花。
这是正仓院文物中唯一一件采用画珐琅技艺的文物,也是唯一一件银镜。上次它出现在正仓院大展,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如今已经过去了24年。
此外,“紫地凤形锦御轼”也将展出,它与之前提到的圣武天皇息息相关。因为这件华丽的锦缎护肘枕,就是圣武天皇的御用品。
还有“紫檀金银绘书几”,对于没有线装书的唐代而言,这种书几是阅读卷轴类文献的利器,或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件高古时期的卷轴阅读器。
其他诸如“碧琉璃小尺”、“深绿琉璃鱼形”、“沈香木画箱”等等,也是唐朝、奈良时期的高价值文物。总之,今年正仓院特展的珍品不少,只有到现场感受才是最佳状态。能够在日本看一次正仓院大展,也算是幸事。
就在今年十月底(10月26日-11月1日),“球局”将组织一场正仓院年度特展——日本关西深度考察活动,届时局长孙绿也会参加!
我们将在大阪集合,开启日本关西之旅。除了正仓院特展以外,我们还要深度考察奈良、京都两座日本关西的历史名城,寻找两座城市的“唐风唐韵”。
世界最古老的国宝木构建筑群落——法隆寺、奈良时期存世唯一双塔对峙寺院——当麻寺、唐风建筑的活化石——唐招提寺、京都最重要的寺庙(临济宗大本山)——大德寺,以及其他知名寺院和博物馆,都在我们的探访行程之中!
既然是深度体验,住宿环节必不可少,法隆寺旁边的著名宿坊——“门前宿和空法隆寺”,我们也将在首日下榻。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预警)
本次行程,我们邀请到了国内研究日本的知名学者带队讲解。同时在部分著名寺院,我们还直接邀请到了在院住持直接与大家见面交流。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