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打铁花,是中国豫晋地区最流行的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当现场观赏打铁花时,打铁花艺人将铁水烧至1600℃以上,然后一手拿有盛着1600℃铁水的上棒,一手拿下棒,用下棒猛击上棒,瞬间金花飞溅,直冲进十几米高的夜空,尽情纷飞,尽情绽放,如满天流星划过,又如绚烂璀璨的火树银花,这种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式浪漫,让所有在场的游客都无比震撼。

这种古老的打铁花表演,是中国古代工匠在铸造器物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表演技艺。它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还与道教颇有缘。古人认为道士炼丹和打铁冶炼都用炉子,所以它们之间也有联系。

在古代宋朝,相传有一年五门工匠的生意不景气,因“同为老君门下”,就在这年的年初,五门工匠开业之前,选定吉日,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工匠们的祭祀活动也得到了道士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士们以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为其助兴助威。夜晚开始用打铁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之后,当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的形成。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道长、匠人是一家,老君堂中有缘法,师兄师弟同叩首,保佑平安打铁花。”

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北宋灭亡后,打铁花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不同的式样。明清时期,采煤、炼铁和铸造业发展鼎盛,为打铁花的盛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又由于当时人们的需求,打铁花从原来的工匠开业庆典或玉帝、老君、王母娘娘诞辰等道教祭祀活动扩展到升迁、嫁娶、高中、建宅等各种喜庆活动中,也逐渐形成喜庆热烈的独特表演风格。如今,打铁花艺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看打铁花的表演,过程是十分有讲究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搭花棚、化铁水、击花。

第一步:搭花棚。表演前,人们需要在宽阔的场地中央搭建一个丈余高的二层八角大棚。这个大棚保留有道教特色,讲究“一棚、两层、四方、八角”,第一层4米高,第二层1.5米高,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铺有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铺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根丈余高的杆子,人们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打铁花的用具叫“花棒”,是两根手腕粗细的新鲜柳木棒,分为“上棒”和“下棒”,各长一尺多。上棒的一端侧面挖有一个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所用的铁必须是白铁,因为白铁含硫磷量高,容易起花。

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第二步:化铁水。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水用的熔炉,里面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才可看到金色铁水飞溅的效果。

第三步:击花。打铁花时,打铁花师傅头上反扣葫芦瓢(起防护作用),手拿两根花棒,用下棒猛击盛铁汁的上棒,一棒接着一棒,一人接着一人,十几个打铁花师傅轮流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当千余度高温的铁水击打到棚上,遇到花棚上的新鲜柳枝棒后迸散开来,立即点燃了花棚上的鞭炮和烟花。技高一筹的打铁花师傅,还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和长鞭,称为“中彩”。中彩者还有奖励,是十分荣耀的。

击花环节是极其重要的,是力量和精准的控制。打铁花师傅需要对上棒猛击时,将铁花打高、打散,打得越高越散,铁水才能变成更加细微的铁屑在空中充分燃烧、冷却、降落。而且,他们必须使铁水落在棚上的柳枝间尽量“打开”,既金花四溅,五彩缤纷,又不能伤及自身及他人。四溅的铁花瞬间点燃烟花鞭炮,刹那间,流星如雨,鞭炮齐鸣,场景惊险又刺激、喜庆又热烈。

这其中的打法还分两种:一种是用一把浸湿泡透的柳木勺,把熔化的铁水舀起来,向一堵墙面甩去,顿时火星满天,灿烂夺目。另一种是下棒击打上棒的方式,飞溅起满天金光。

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由于打铁花的光芒,似金穗,象征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情,又由于“花”与“发”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所以打铁花被认为可以“驱邪纳吉,祈盼五谷丰登”,寓意着生意红火、增祥瑞、保平安,历经千年来,在民间一直被传承,也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民俗表演。

在旅游旺季,一些地方的旅游景点为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也会重磅推出打铁花民俗表演,使这种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的古老民间艺术,又将冲破黑夜,尽情绽放。能够到现场观看一次打铁花,不仅仅是惊叹、振奋、喜悦,也是让人们能深刻感受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的。

中国非遗“打铁花”的震撼之美

编辑:果然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